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文化从器物层面开始到制度层面直至心理层面的变迁,中国教育也随之作出相应变革。审视曾经有过的成功与失落,是当今中国教育面对文化冲击进行更理智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教育的生长 ,始于清末新政时废科举、设学堂 ,以 190 4年建立第一个现代学制“癸卯学制”为标志 ,至今尚不足百年。中国教育的面貌在 2 0世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尽管上半叶和下半叶 ,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大不相同 ,但教育现代化的脉络依然相连 ,其所面临的基本挑战和基本问题也大致相似。诚如一位教育家所言 :现代教育变革的资源主要有三 ,一是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一是外来的教育文化 ;一是自身的教育实验和改革实践。从这么三个层面回顾 2 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 ,的确是简明清晰的 ,而且发人深省。一由于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探讨教学文化变迁的逻辑起点,传统的认识论认为教学是传递文化的工具,其片面性在于忽视了教学中”人”的丰富性,窄化了教学论研究的范畴。而把教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认识,则有助于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人及文化的复杂性也内在的规定了教学文化研究的整体性框架。本文正是基于此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思考,最后将纵横交叉的落脚点置于现实背景之中,对本土教学改革中的矛盾与问题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4.
教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探讨教学文化变迁的逻辑起点,传统的认识论认为教学是传递文化的工具,其片面性在于忽视了教学中\"人\"的丰富性,窄化了教学论研究的范畴。而把教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认识,则有助于凸显人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人及文化的复杂性也内在的规定了教学文化研究的整体性框架。本文正是基于此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思考,最后将纵横交叉的落脚点置于现实背景之中,对本土教学改革中的矛盾与问题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对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以及教育的内容、形式、措施、变革对文化走向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比较中,可以看得更清楚。在对文化的变迁与教育的发展变革的关系的理解中,可以在当今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在世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全面审视当前教育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走向,让教育选择、传承和创造优秀的文化,培养具备优秀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历史教育是中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程设置、教材编纂、教法更新三个方面对近百年来中国中学的历史教育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世纪中国中学历史教育的利弊得失。认为20世纪中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根据创新教育的理念,采取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教育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具有很长的学科前史。早在古代,思想家们对教育问题的论述就不局限于一些具体的见解,而是经常从哲学或人生论的角度来论述。例如,《中庸》开篇在论述什么是“教”时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样一来,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就与天命论、人性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具有哲  相似文献   

8.
9.
从“五四”到“文革”、再到新时期“文化热”的过程,人道主义始终在其中或隐或显地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人道主义思潮的涌起,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特别是“文革”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70年代末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在“文化热”中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留下了发人深省的经验教训。人道主义在文化运动中的历史命运折射了20世纪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哲学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传播 ,经历了起伏发展过程。近 2 0年间科学技术哲学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主要特征是 :科技哲学教育建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科技哲学教育内容从浅到深、从传统到前沿 ,形成了一个既相对稳定又开放发展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乡土中国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乡土小说忠实记录了近百年来乡土中国的发展变迁,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迥异的特征.本文简略梳理了20世纪乡土小说的发展流变历程,将其划分为7个阶段,并对乡土小说在各个阶段的思想内容、价值取向、表现形态、艺术特点和审美风格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和把握,粗线条地勾勒出其近百年来随社会变革而显现的波峰谷底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 0世纪的德国高等教育在变化多端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由盛入衰。从文化或观念的层面分析 ,德国大学传统的组织理念是与 1 9世纪作坊式的科学活动方式相匹配的 ,因而大大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但随着科学由作坊式的小科学向企业化的大科学过渡 ,建立在传统大学理念之上的德国大学 ,在 2 0世纪受到科学本身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两方面的挑战 ,面临种种危机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世纪 ,但对 2 0世纪社会主义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本文对其中三个观点进行了商榷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 0世纪社会主义革命不是搞早了 ,过渡时期不是太急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太慢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政治风云与人文学科成就的宏观扫描,探讨了二十世纪的文化精神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在竞争中交融,现代意识与传统意识在碰撞中融合,怀疑和批判精神与建设的热情在起伏中交织,生命意志与文化关怀在求索中趋同.由此倡导建立二十世纪学,以进一步总结二十世纪的文化遗产.文章还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建设的得失作出了评说.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中国婚姻变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大变迁的背景下,处在生活表层的婚姻发生了显的变化。婚姻主权下移,择偶标准变化,离婚、再嫁自由,婚姻程序趋简及“明结婚”的出现则是这一时期婚姻变动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汉语方言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概述:1.主言语音;2.方言语法,3.方言词汇;4.方言扁,5.综合研究;6.方言地图;7.方言分区,8.方言调查和方言概论论著,9.方言学的应用与方言研究的新领域,10.港台、海外的方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实行选科制的思想源于清末的分科制,五四前后正式兴起,南京政府成立后逐步取消.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的梳理及对其兴亡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为了使21世纪初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得以顺推进,需要对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地位、价值作必要的区分以使二者相互配合;需要对中学语文与大学中文的课程内容作必要的区分以编写语文选修教材.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观念把舆地之学仅视为史学的附庸,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脱胎于舆地之举的历史地理学茁壮成长,五六十年代以后迅速发展成历史学中的一门显学,学科理论逐渐莉到完善,学科基本建设初步完成,历史人地理研究方兴未艾,高质量的论层出不穷,在历史政区,疆域,产业,人口,城市,军事,交通,社会化,古代地理学家与地理献等领域均有所突破;同时居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方面也是成就喜人,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研究日益兴旺,这一切均昭示着该学科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21廿纪的社会主义要赢得对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就必须吸取社会主义建设在20世纪的经验教训,即要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要逐步清除封建官僚主义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在改革开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及社会主义方向,粉碎资本主义和平演变阴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世纪中国体育课程变革的历史考察,研究认为,当代学校体育课程的变革是随着文化的变迁而演变的,它与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变革、转型呈同步状态,学校体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当继承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