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一、把握教材,选准问点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一种必要教学手段和形式。问得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有效发挥。优选问点,问在知识关键处。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教材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有的老师上完一堂课,大小问题提了不少,要解决的问题却解决不了。不错,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地方很多,但教学中不能、也不必处处发问,因而提问要选在点子  相似文献   

4.
<正>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只要我们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勤于思考,以学生为主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谈谈我对课堂提问的粗浅认识。一、课前预习,布置提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有效的提问是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思考中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优化课堂提问。而这关键就在于启迪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让学生深层次参与化学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在遵循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趣味性、激励性的原则基础上,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选准问点,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新课程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  相似文献   

6.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上。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有效的提问,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思考中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一、选准问点,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所谓问点,就是指讲授新课程时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课堂中沟通联系、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方法,为发挥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并防止教学中的“满堂问”,教师须围绕目标精选问点,以启发学生思维,帮助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设问于联结点,诱发思维教学过程实际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进行新探索、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迁移”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问,以创设迁移条件,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使其在“疑问→探究→发现→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如一泓平静的湖水,课堂提问就好像往湖水中投入一粒石子,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未经设计的提问,在这些提问下,课堂教学似乎进行得很顺利,但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却没有丝毫彰显.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该精心地“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借“问”来点拨,启迪学生的思维呢?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课堂提问不仅要使学生“通其义”、“得其要”。而且要叶旨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 一、课堂设问的技巧 好的设问要渗透学法,抓住本质,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使学生积极思维。课堂设问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李大洲 《湖南教育》2005,(12):31-31
设问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普遍方法。设问要巧,问中疑点,问中要害,问得有理,才能给学生一个想像、思考的空间,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一、曲问活问,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设问不巧、不曲,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其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能把问题变成“曲问”、“活问”,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开动脑筋,迫使他们回答问题时在思维上“跳一跳”。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讲到“冯玉祥救朝鲜小孩”一事,各种教参资料都认为这是表现志愿军战士国际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设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之一。怎样设计课堂提问?我有以下体会:一、要在教材的关键处设问任何一节教材,总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指导学生如何理解与掌握这一数学概念的方法。我以为,平时所说的教材的关键,指的就是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要点拔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子,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就要在教材的关键处设问。如教第九册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特别强调在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提问.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万法,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个巧妙而有效的提问,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善教者,必善问”,提问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发问的技巧.1巧设矛盾、激疑设问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而善于揭示矛盾、设置矛盾,是创造好的提问的关键.矛  相似文献   

17.
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师驾驭问题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对教师而言,好问题是驾驭课堂的法宝.巧妙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从何处着手提问、找准问点呢?本文从问在学生兴趣处;问在知识链接处;问在新知重点处;问在知识疑难处;问在思维受干扰处;问在教材可想象处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数学思维和让课堂灵动,巧妙设问是关键。文章从循“趣”而问、按“情”而问、顺“需”而问、迎“疑”而问这四个方面阐述课堂提问的策略,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新课程教学改革倡导互动型教学、探究式教学,而课堂提问则是实现师生互动、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形式.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变得有效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提问—思考—回答一评鉴,融合了教与学的双向思维。“问”之得法,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则可以使提问成为开发智力的“钥匙”和吸引注意力的”磁铁”,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环节。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好课堂提问这个教学环节,应该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明确目的,恰当选择提问方式。 提问的目的在于: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或者说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三是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是防止学生非学习行为的发生,克服非学习行为对学习的消极影响,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对教学现场的有效控制。 根据上述不同目的,适当地选择提问方式,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常采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