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已知当未知:教学内容的选择盲目化 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即从不懂到懂,这种思维在我们老师当中已根深蒂固。那么,语文课,是从已知中揭示未知,还是从未知走向已知?从阅读心理来看,我们面对的儿童不是天生的未知者,他们是带着已有的语文积累进入课堂和老师、教材对话。面对一篇课文,儿童看似已知(未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读懂),实则肤浅,更有可能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2.
董云安 《辅导员》2014,(18):49-49
语文课上,一个词、一句话、一件小事往往都会出引发学生的质疑或想法。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课堂上的这些“小插曲”呢?  相似文献   

3.
薛春峰 《教师》2013,(31):46-46
语文学科要改变学生不感兴趣的状况,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堂上下工夫,教出学科特色,力求做到“五味俱全”。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对教育的影响将越来越大,最终将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甚至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巨大变革。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5.
戴振飞 《湖南教育》2004,(23):10-10
语文课的“学生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形式、有内容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操作演练。开展学生活动,就是把过去许多由教师做的事交给学生去说、去读、去唱、去品、去写、去辩、去演……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动口、动手、动脑、动情。它有以下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眼下,"生成"二字已经成了教学的时尚,如果谁不知道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谁就落伍了。是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与活跃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富有机智和充满变数的。  相似文献   

7.
平时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这节课又没讲完!”听公开课,也常见到有些老师为某个环节“耽误”了时间,没法顺利推进下一个环节而直冒冷汗。这节课没讲完,下节课可以接着讲:公开课没能完成全部教学内容,那么已经完成的那一部分效果如何呢?如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又何必非要追求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嘴就是心灵的门扉。无论在哪里,能说会道的学生总是讨人喜欢,口齿伶俐的学生总有一帮朋友。可见,“说”既是表达心灵的工具,也是人际交往的桥梁。说,在语文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它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着:叙说、评说、演说、解说、诉说……总之,语文课堂因“说”而精彩!一个不会说或说而无物、说而无道的教师...  相似文献   

9.
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采用平等对话、自选参与、质疑优先等方式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运用恰当的期望和坚持"无错"课堂信任与宽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式、组建"兴趣学习小组"和开通"帮助热线"帮助学生,实施"四个一"赞赏工程,持续有效地赞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精神需要,实施精神关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焕发学生生命活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张红 《广西教育》2011,(26):24-2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波浪形。一节课45分钟,最初的1到2分钟学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20到30分钟进入注意力最佳状态。下课前7到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因此,临近下课,教师应当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反弹,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那么,如何给语文课打一个漂亮的“结”,增添语文课堂魅力呢?  相似文献   

11.
蒋静雅 《师道》2003,(5):31-31
这堂语文课,学生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主动。好动的专心了,懒散的认真了,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愉悦氛围。尤其让我喜出望外的是,一向文静害羞的陈一凡一次次自信地高高举起小手。下课了,我把陈一凡叫到身边,准备好好鼓励一番:“今天上课,你表现得太棒了!真是……”没等我讲完,她急忙喜滋滋地说:“我觉得这节课挺好玩的!”听一凡这么一说,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这堂“好玩”的语文课来。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好玩”:练习——改正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这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个重点。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修改病句,经验告诉我…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课堂也应该充满灵气与活力。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磁性,使学生的个性、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充分发挥?通过思考与实践,我认为,把活动引进语文课堂,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相似文献   

13.
课改实施十年,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因此变得兴奋而充满活力,教师因此变得睿智而饱含激情。但是.我们在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亦看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现象.比如对“双基”的忽视.时下,不少公开课就凸显这一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热闹有余而内里不实的虚浮现象.让听课者深感虚华浮躁,进而产生对这一堂课学生到底干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实质应该干些什么、学些什么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时下的许多语文课影,像,光,电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个个不少,讨论,辩论,访谈等各种课堂活动形式样样俱全,不伦不类的拓展延伸,不着边际的人文话题更是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5.
课堂上的冷场现象,可能很多教师遇到过。我也不例外,为此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记得教学《番茄太阳》一课时,学生就让我尴尬了一回。这是一篇充满着童真童趣的好文章,我本以为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积极发言。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竟表现得毫无兴趣,懒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一度出现了静默的局面。即使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师在执教《三亚落日》时,出示了这样几个题目,引导学生感悟“三亚落日”的美。并训练学生如何准确地回答阅读思考练习题。  相似文献   

17.
体验不明时,以身换位。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局限,往往对文本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涵义理解不透,对思想感情的品味不够,没有教师的“拎讲”,学生的感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也难以达到境界。  相似文献   

18.
针对课堂学生普遍不愿“说“、教师忽视“说“及无视教学“说“的现状,倡导重视“说“的教学,重视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序开展“说“的教学,努力激发培养学生“说“的兴趣,创造“人人主动参与“的生动局面,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这一生命体在课堂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19.
听语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结构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上“活”语文课,使学生觉得听课是种艺术享受,教师就应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把握住课堂的四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