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目前,怕作文、厌作文、难作文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新课标”对小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快乐习作,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的、口中要说的用文字写下来,写出心中的快乐,写出心中的喜悦,消除心中的困惑与烦恼.教师要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认为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写作来说,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能挖掘潜力.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小学生阅历浅显,语言素材较低,他们作文时要么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要么类似于挤牙膏,味同嚼蜡,学生对作文可谓“闻之色变”,作文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拦路虎.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困境,让小学习作教学迎来灿烂的春天?笔者结合个人的体会,谈点浅见,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提及习作,学生是横眉冷对习作题,俯首狠咬钢笔头,教师也是摇头叹气,无可奈何。习作教学陷入如此困境,不由得广大师生疾呼: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笔者去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因此 ,作文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 ,一提作文就头疼 ,大喊“难写” ,苦于无法做“无米之炊” ;而对于老师来说也正苦于“难教”。这“两难”境地似乎已成为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 ,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我们去思考 :如何在写作训练中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 ,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让师生共同轻松畅游习作乐园呢?一、在培养学生观察情趣的基础上拓展写作的想像空间习作训练不仅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更是对他们形象与抽象思维的多面训练。观…  相似文献   

5.
刘成容 《成才之路》2009,(16):98-98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让全体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新的指引,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多鼓励学生,尊重愿意,自由表达,把习作的自由还给学生;寻找亮点,挖掘学生的潜能,赏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评价赏识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习作展评活动来赏识学生.拓宽学生习作的空间,促进学生快速地写作文,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时作文创造起步阶段,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的关键阶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的作文教学,本文提出快乐作文教学理念,即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思考、体验生活,提升其写作水平,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那么,该怎样在小学三年级开展快乐作文教学呢?笔者将做以下解析。  相似文献   

8.
一、背景与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近年来,我们围绕中央教科所课题“运用成长日记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成长日记训练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作文教学改革与研究,探讨习作教学模式,促进了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昆山玉峰实验学校和江阴市环南路小学在“日记教育”实验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学校把…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学习作教学的现实状况以及习作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如何解决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使作文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自然而然、自动自发的事项是小学低学段习作教学改革的难点。为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作文。怎样将“快乐”与“作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喜欢作文,这是许多语文教师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觉得只有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从心坎上认同作文,喜欢作文,才能真正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快乐作文“六步曲”。  相似文献   

11.
高爱兰 《考试周刊》2014,(39):66-66
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把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与阅读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为"乐"写,使学生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2.
唐黎 《教书育人》2014,(10):23-24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起步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点。三年级的起步作文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让学生在习作与分享中获得快乐。下面,笔者就以三年级习作《文具》为例,谈谈起步作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轻松作文,一直是我们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笔者依托日常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积累、阅读、交际、成功中不断丰富习作的素材。生成习作的火花,体验习作的快乐,为学生铺设了一条走向作文成功的大道。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反映了其语文素养。许多学生在习作时总是抓耳挠腮,一脸的无奈,既使硬着头皮去写,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无血无肉,缺少真情实感。面对如此现状,作为一名任教多年的教师,笔者不禁陷入了深思,如何才能引领学生走出习作的困境呢?一、有备无患在课前一般小学习作课一周安排两节,一学期大多数教师只是让学生写八九篇作文,这种训练很难保证习作教学的成效。再者,学生的知识面窄,只顾学习书本知识,不去留意、关注身  相似文献   

15.
谭延安 《教师》2015,(6):7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现实情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写起头疼”的感叹.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呢?我认为要深刻领会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不要停留在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上,明确现行课标中学生作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予以针对性指导才行.  相似文献   

16.
李雪玲 《学周刊C版》2014,(11):184-1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要有写作动机和热情。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使学生细心观察,适当鼓励,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写作、学会写作。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促使他们创作出最美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学生无拘无束地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成为摆在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小学语文习作素质训练实验”研究中 ,力求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突破口 ,以创新为切入点 ,在开放中探索习作教学的新策略 ,提高学生作文素质 ,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开放作文教学 ,让生活成为学生说话、写话和习作不绝的源源活水从生活入手 ,改变传统的一味以课堂内模仿范文、套用路子、闭门造车的封闭式作文…  相似文献   

19.
郑慧媛 《教师》2013,(4):115-1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畅游书海,撷英拾贝,快乐习作呢?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作了以下的探索和实践。一、畅游书海,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就成为提高习作能力的一个前提。如何激发他们的习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批改领域中却存在着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就习作自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