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研究浓硫酸强氧化性的重要实验之一。教材上说:“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 SO()CuSO+SO+2H O浓↑24422Cu实际操作时同学们发现,与浓硫酸共热,溶液开始呈现并非蓝色,而是黑色的浊液,并且反应时铜丝表面由光亮逐渐变黑了。为什么会出现与教材叙述不同的这些现象呢?我们对铜丝变黑提出了一连串的假设:①黑色物质可能是铜被氧化为CuOCuS;②晶体铜表面被氧化后凸凹不平而影响光的反射而显黑色。③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高级中学化学课本上册第25页上,把浓硫酸跟萤石在铅皿中起反应制取氟化氢的化学式写为: Ⅰ CaF_2+H_2SO_4=Ca(SO)_4+2HF↑ 是不妥的。因为难溶性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固体萤石的表面上,使反应终止。该反应能继续发  相似文献   

3.
我在讲“硫酸的性质”时注意到:学生做“浓硫酸与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这个实验时,都观察到“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蓝”的现象。这证实了学生已有的知识: Cu+2H_2SO_4(浓)(?)CuSO_4+SO_2↑+2H_2O 同时大部分同学也都注意到:铜片上有黑色物质生成这一异常现象。由于学生无法解释  相似文献   

4.
有关铜与浓硫酸反应机理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铜与浓硫酸共热时,我们会观察到在铜的表面上有些黑色物质。这究竟是什么物质?在一些资料中有不同的提法。现行的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指出它是氧化铜(CuO),另一种看法认为是硫化铜(CuS)。本文拟对铜与不同浓度的硫酸作用后,生成的黑色物质进行x-射线相分析,从而确认黑色物质为何物?并对该反应的机理略加讨论;顺带确定硫酸浓度与反应中SO_2产量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题目 某校科技小组对铜与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进行探究与改进 .实验依据 教材演示实验 .理论依据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浓硫酸中S显 6价 ,在反应中可能降至 4、0、-2价 ;Cu可从 0价升至 1、 2价 .查阅文献 ①Cu2 O是碱性氧化物 ,呈红色 ;②CuS、Cu2 S是黑色不溶于稀硫酸的固体 ;③Cu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 ,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 和Cu ;④Cu与浓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⑤金属硫化物高温灼烧生成金属氧化物和SO2 .⑥ 96%浓硫酸加入CuSO4·5H2 O ,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实验设计 可选用药品 :铜片 ,96%浓硫酸、品红溶…  相似文献   

6.
1.装置如图:先把预先吸在胶头滴管1里的盐酸挤入放有固体FeS的容器2内,产生H_2S气体进入中间的玻璃管内,使洋泡泡3略微鼓起时马上挤装有较浓H_2(SO)_4的滴头4使与容器5中的(Na)_2(SO)_3反应产生的(SO)_2气体也进入玻璃管内混和反应,此时洋泡泡逐渐因充满气体而鼓起,玻璃管壁有大量淡黄色硫附着。随着反应的进行,洋泡泡逐  相似文献   

7.
铜与稀硝酸作用时,可用下式表示: 3Cu+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那么在这个反应中,硝酸的氧化当量如何计算呢?常见学生解答中有下列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Mg 跟 CuSO_4溶液反应,是化学教学同仁最为熟知的一个简单实验,一般认为把 Mg 条放入 CuSO_4溶液中可以观察到:①有紫红色的 Cu 生成;②有 H_2气泡产生;③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度下降,最后会有蓝色 Cu(OH)_2和不溶性的 Mg(OH)_2跟 Cu 一起沉淀出来。对于上述三种现象的解释,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9.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实验研究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类似以下诸多的事实、现象和问题。 1.具有相同H~+离子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在跟Al、Zn、Fe等活动性金属反应制H_2时,为什么金属跟稀HCl反应的速度总是比金属跟稀H_2(SO)_4反应的速度要快,而且快得多? 2.Al、Zn、Fe等活动性金属跟稀H_2SO、反应制H_2时,为什么加入像NaCl、KCl等町溶性盐酸盐,可以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3.具有相同Cu~(2+)离子浓度的Cu(SO)_4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13):140-141
铜和浓硫酸反应实验,不易取得好的效果,硫酸浓度、铜片的大小和反应温度对此实验影响极大。实验过程中生成的黑色物质常影响溶液变蓝的判断,必须对黑色沉淀物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1.
一、八年级试题“在室温下,将3.22克的氯化钾跟硫酸钾的混和物用过量的浓硫酸处理。反应后得到某一生成物的质量为5.44克。孔雀石能溶于该生成物的水溶液中。请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原混和物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 解答(竞赛评判委员会提供): 1.确定反应的产物 A.在室温下,氯化钾跟浓硫酸会发生反应: KCl十H_2SO_4=KHSO_4十HCl B.在浓硫酸过量的条件下,K_2SO4也会  相似文献   

12.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较重要的一个演示实验,能否做好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浓硫酸的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其反应原理如下:2H2SO4(浓)+Cu=CuSO4+2H2O+SO2↑然而不论是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或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不足:1.利用铜丝伸缩进退虽能取得控制反应进程的效果,但铜丝从胶塞侧面挖出的凹槽进入试管,一面与胶  相似文献   

13.
按金属活动顺序表,Na与CuSO_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析出单质铜。但事实并非如此,而按下列进行反应: 2Na+2H_2O=2NaOH+H_2↑ 2NaOH+CuSO_4=Cu(OH)_2↓+Na_2SO_4对此现象的解释,把听到的和资料上看到的归纳为三种: “水的浓度比CuSO_4大;” “钠跟水的接触面大;” “在水溶液中的Cu~(2+)离子已形成蓝色的水合络离子[Cu(H_2O)_6]~(2+),是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如右图)。CU~(2+)离子居中心,隐蔽性大,较稳定,金属  相似文献   

14.
普通中学化学教材(必修)[实验6-5]是浓硫酸与铜的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中发现有如下不足之处:(1)实验中有黑色不溶物出现,干扰观察反应成生的蓝色的CuSO4溶液,影响演示实验效果;(2) 由于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原实验设计中SO2容易从试管口泄漏,这样不利于环境保护;(3)由于铜片在浓H2SO4溶液中,高温使反应继续进行,消耗未反应完的铜片,不利用药品节约.  相似文献   

15.
硫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试剂,实验室常用硫酸来制备物质、催化反应以及检验其他物质。不同的实验,所用的硫酸浓度不同,硫酸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下面是中学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硫酸的一些化学反应。根据各反应的具体情况,将硫酸的浓度与性质归纳如下:1.硫酸和锌反应制H2(稀H2SO4、酸性)。2.硫酸和硫化亚铁反应制H2S穴稀H2SO4、酸性雪。3.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SO2(体积比1∶3的浓H2SO4、酸性)。4.硫酸和萤石反应制HF(浓H2SO4、酸性)。5.硫酸和食盐反应制HCl(浓H2SO4、酸性)。6.硫酸和固体硝酸钠反应制HNO3(浓H2SO4、酸性)。…  相似文献   

16.
1.忽视了反应条件例1写出稀碱溶液与铵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写:NH 4 OH-NH3↑ H2O.分析:稀碱与铵盐的混合溶液在未加热的条件下是不会有氨气放出的.正解:NH 4 OH-NH3·H2O.2.忽视了溶液浓度例2写出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写:Cu 4H SO2-4Cu2 SO2↑ 2H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及其氧化剂、还原剂和相应的电子转移数目例1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_3)_2 24KI 12H_2SO_4= 2CuI↓ 13I_2 12K_2SO_4 12H_2O,其中1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实验室中不能用碳酸钙与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生成物硫酸钙沉淀会覆盖在固体碳酸钙的表面上,阻止硫酸与碳酸钙接触,而使反应终止。工业上用磷酸钙与硫酸反应制取磷酸通常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Ca_3(PO_4)_2+3 H_2SO_4=2H_3PO_4+3CaSO_4↓①生成物硫酸钙沉淀为什么不能在固体磷酸钙表面形成覆盖层,而阻止反应进行呢?有关资料表明(注),  相似文献   

19.
〈化学教学〉80年第4期,在“盐跟盐反应有哪些规律可循”?一文中,认为氯化铜跟碳酸钠溶液反应将生成氢氧化铜。对此我提出不同看法:氯化铜中的铜离子与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应该是一样的。而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将不生成碳酸铜,而生成碱式碳酸铜沉淀①:2CuSO_4 2Na_2CO_3 H_2O=CuCO_3Cu(OH)_2↓ CO_2↑ 2Na_2SO_4在这个反应中也有CO_2气体产生。因此我们不能光凭有气体产生这一点就肯定反应中不会生成碳酸盐,必定是氢氧化物。  相似文献   

20.
张富群 《文教资料》2005,(5):133-134
无机框图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也是不少学生感到较难求解的一类问题。这类题目知识涵盖面比较广,对学生知识的识记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在复习中,笔者觉得引导学生归纳、整理重要的无机反应规律,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又是解无机框图题的一个突破口,现举例如下:规律1!物质X+物质Y→物质A+物质B+物质C#(即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重要反应有:Cu+2H2SO4(浓)=CuSO4+SO2↑+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2NaCl+2H2O=2NaOH+H2↑+Cl2↑2Cl2+2Ca(O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