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生于广东,原籍浙江海盐.中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896年创办讲授西学的通艺学堂,1898年冬任职于南洋公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后任公学总理.1901年,以"辅助教育为己任",投资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1903年任该馆编译所所长,1949年被特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2.
劳乃宣(1843—1921)是清末民初颇有知名度的"小人物"。他进士出身,做过多年知县和幕僚,曾任南洋公学总理、杭州求是书院监院、浙江大学堂总理及监督、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署学部副大臣等职。民国以后,他隐居青岛,以遗老自居,参与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3.
俞可 《上海教育》2013,(15):62-63
1897年4月8日,地处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办师范院,此举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圭臬。师范院亦为该校首个教学机构,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因此创举,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煜得以彪炳中国教育史册。  相似文献   

4.
1896年创办的上海南洋公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南洋大学,后又改名为交通大学。1897年南洋公学成立师范学院,首次招了40名学生。当年秋天师院又设附小,但一无教师二无教材,只好由师院学生轮流上课,教材也由学生自己编写。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三人在《蒙学课本》第  相似文献   

5.
上海南洋公学创办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的学校之一,辛亥革命后改为南洋大学,后又改为交通大学。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是年秋季,院方依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又开设了附小。由于初办,既无教师,也无教材,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教育史上,上海南洋公学首先提出教育“三大纲”。上海南洋公学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学校之一,它始建于1896年。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了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这年秋天,院方仿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开设了附小。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材也由这些学生共同编写。教材叫《蒙学读本》,  相似文献   

7.
沈心工是中国首届师范生,1897年参编南洋公学《蒙学课本》是中国人自编的第一套新式教科书,为近现代教科书发展指明方向。1904年,他在南洋公学附小开设唱歌课以歌作戈  相似文献   

8.
一、南洋公学的创立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实业巨子盛宣怀认为欲图自强,当以培育人才,筹设学堂为先,以兴学堂为己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天津海关道时,盛宣怀奏准设立天津中西学堂,成为中国新式大学设置的雏形(后改名为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光绪22年)12月,他又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相似文献   

9.
俞可 《教师博览》2013,(9):23-25
<正>1897年4月8日,地处上海徐家汇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办师范院,此举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滥觞。师范院亦为该校首个教学机构,后人遂尊该日为校庆日。因此创举,南洋公学首任总理(校长)何嗣焜得以彪炳中国教育史册。何嗣焜(18431901),字梅生,江苏武进人,世代耕读。以一介生员入伍(淮军)而辅佐两广总督张树声,官至三品衔分省补用知府,诰授通议大夫,仕途坦荡却并非得意,便遁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师范教育产生于近代。它适应着时代、阶级的要求,从产生之日起,逐步地向前发展。正确认识我国近代的师范教育,吸取其有益的经验,这对今天办好我们的师范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一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产生前后的思想酝酿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发軔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一八九七年,大理寺正卿盛宣怀奏请并同时奏派何嗣焜为公学总理,聘张焕伦为总教习。公学租借上海徐家汇民房作为校舍。是年二月,公学首创师范院(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学校),考选成才之士四十名,于四月八日正式开学。是年秋天,公学仿照日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之法,特选十岁至十七、八岁的聪颖幼童一百二十名,设外院学堂(相当现在的附属小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创办于1896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南洋公学的创办宗旨,是在当时列强入侵,国势衰颓的严峻历史关头,顺应潮流,求新求变,通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大力创建各类实业,以担负起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代实业巨子盛宣...  相似文献   

12.
一、创“公学”立“模范”我国古代学校只有两级,即小学和大学。现有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制度,是在近代创立的。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外院、中院、上院三级的南洋公学,是我国近代学制的肇端。公学的外院即为小学,公学的中院即为中  相似文献   

13.
考察解读校名更易的具体过程与内在根源,可以窥见我国现代教育诞生和成长的特殊轨迹。南洋公学(1896-1905)是盛宣怀倾注心力最多、办学成绩最突出的一所学堂,其校名数经变更。在现代教育起步之初,以盛宣怀为代表的绅商阶层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其创办的南洋公学借鉴西方,定名"公学",采取由工商实业出资支持的"公学"发展模式。然而,当时中国社会还远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工商阶层,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主导社会的传统却异常发达,"公学"办学模式注定缺乏可持续性。在晚清政府主持学制改革后,"公学"模式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转而融入到由国家政府主导的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14.
学校设音乐课,并采用五线谱或简谱配歌词,现在大家已习以为常。我从看到的几个资料上知道,原来这还是引进加上改造的产物。据说,在本世纪初,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在学习外国的基础上首先开始把唱歌作为课程之一,并用简谱配歌词。当时,这所学校的教师,是南洋公学1897年成立的师范院的毕业生。南洋附小在创办时担任校长的  相似文献   

15.
知识窗     
上海南洋公学创办于1896年,是我国最早的学校之一,辛亥革命后改为南洋大学,后又改为交通大学。1897年4月,南洋公学首批招收40名学生,成立了师范学院。是年秋季,院方依照日本师范学校附设小学的做法,又开设了附小。由于初办,既无教师,也无教材,教师由师范学院的学生轮流担任,教材《蒙学课本》也由学生共同编写。编写者陈懋治、杜嗣程、沈叔逵,在《蒙学课本》第三册的“编辑大意”中写有这样一段话: “秦西之学,其旨万端,而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三大纲。德育者,修身之事也;智育者,政知格物之事也;体育者,卫生之事也;蒙养之  相似文献   

16.
<正>过探先(18861929),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家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江苏无锡人。1909年入上海中等商业学堂,肄业,旋入苏州英文专修馆。两年后转入南洋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公费生,首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2000年4月,将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新的西安交  相似文献   

18.
蒋梦麟(1886—1964),字兆贤,号梦邻,浙江余姚人。1904年入上海南洋公学就读,1908年赴美留学。1912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教育系,即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于同年回国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与陶行知、黄炎培等创办《新教  相似文献   

19.
汤寿潜(1857—1917年),浙江山阴临浦人,①原名震,字蛰仙。一八九○年进士,曾任青阳县知县、两淮盐运使等职。一九○五年任沪杭铁路总理,成为苏浙保路拒款运动的著名领袖。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他任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并成为浙江立宪派和咨议局的精神领袖。②辛亥革命时被举为浙江都督,次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总长,未赴任,到南洋游历,归国后病死。参与东南互保与赞成捕杀秋瑾③,是汤寿潜政治活动史上的最大污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浙江绍兴人。号孑民。原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因目击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人士“不先培养革新人士”而终遭失败的事实,立志兴教办学。1898年辞官南下,在绍兴府中西学堂、南洋公学、爱国女学等新式学堂任教,并于1902年和1907年先后赴日本、德国留学,广泛接触和研究西方的哲学、美学和心理学。辛亥后,从德国归来,由中山先生任命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等5项革新的教育宗旨为核心,亲自主持制定并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