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意识培养是促进全社会从性别角度审视社会现实,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未来通过教师职业还将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调查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性别教育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性别校园     
三议题:冲突、合作和竞争校园是有性别的,因为校园里的你我都是有性别的。不同性别的人,譬如男生、女生,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儿童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及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影响。小学教师要能真正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就必须关注到这些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在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性别再社会化才能更好地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40名中班幼儿进行性别意识研究,利用访谈的方法对被试幼儿的40名家长和1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班幼儿的性别意识发展特点:性别认同方面,中班幼儿对于自身的男女性别认识清楚;性别稳定性方面,中班幼儿知道性别不会随着时间、情境和成长变化而变化,对人的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已经基本形成;性别恒常性方面,女孩回答性别恒常性问题的正确率总体上比男孩略高一些,中班幼儿对自身及他人的性别属性的永久性有了一定认知,具有了性别恒常性意识。2.父母的教育作为上的特征:家长带幼儿认识性器官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家长带男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显著高于家长带女孩认识性器官的比率;家长对幼儿相反性别行为的干涉程度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当幼儿表现出相反性别的行为时,家长对于男孩的干涉比例要高。3.幼儿园中班教师的性别教育实践特征:幼儿园中班教师认为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十分必要;幼儿园中班教师自身的性别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性别意识;幼儿园中班教师具有明确的性别教育观念,重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并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片、师幼谈话、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5.
不可忽视孩子的性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别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那么,男孩是什么样,女孩又是什么样呢?在老师、家长心目中,理想男孩的标准是勇敢的、坚强的、有竞争能力的、果断的、有控制能力的,理想的女孩则是文静的、纯洁的、漂亮的、温柔的、顺从的。其实,每个人除了自身的自然性别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性别。自然性别也叫生物学性别,是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生理差异。社会性别则指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异而形成的对男女两性不同的期望、要求和限制。一些研究者指出,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6.
雌雄两性的分化是生物界最普遍的现象之一。高等的动物、植物自不待言,就连低等的生物种类如微生物中,也存在着性别的分化。对高等动物来说,两性分化不仅表现在生殖器官方面的显著差异,而且在生理和行为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就植物而言,雌雄性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花器上,而在微生物中,雌雄分化就仅仅局限于在某些生理特征上。因此,生物的性别分化现象是很复杂的,而决定性别的机理显然也不会简单。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红 《教育探索》2005,(5):26-28
教育以人为终极目标,应考虑教育对象的性别因素,将社会性别纳入教育决策与管理中。现行教育忽视人的性别.但又存在性别歧视。教育的性别歧视与社会宏观环境、教育自身环境有关。只有消除性别歧视,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教育中不公平现象对男女生影响不同,学校负有消除不良影响的职责。领导、管理人员以及教师是推动教育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青少年社会性别教育出现一些问题: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不同性别个体的社会性别定义,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造成青少年社会性别角色意识缺失,父亲角色边缘化导致青少年社会性别气质缺乏。运用性别表演理论审视我国青少年的社会性别教育,有助于揭示社会性别培养方式背后的认识误区,培养青少年“完整的”个性品质。性别表演理论视角下,青少年社会性别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传统性别观念,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端正性别角色期待,树立多元性别意识;培养性别“敏觉”,建构社会性别身份;传播科学“社会性别气质”内涵,营造多元性别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心理变量上的性别差异性研究是多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与以往人们对此的刻板印象不同,近年来多方面的实证研究呈现出心理变量上的性别相似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主要有性策略理论(Sexual Strategies Theory)、生物社会理论(Biosocial Theory)、性别相似性假说(Gender Similarities Hypothesis)三种,这些理论假说各具特色并且互为补充。性别相似性实证研究主要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测量方法的改进、背景因素的控制以及交叉法的运用、研究目的的偏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在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开始重视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的文化及其相关的交际文化的研究。性别文化、跨性别文化交际的研究尤显突出。  相似文献   

11.
男女因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形成不同的交际语言及交际方式,从而产生了性别语言这一概念,本文介绍了英语中性别语言的表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黄天琪  吕海涛 《职业技术》2006,(12):153-153
男女因生理、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形成不同的交际语言及交际方式,从而产生了性别语言这一概念,本文介绍了英语中性别语言的表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类性别决定、性别分化以及性别畸形的角度进行分析,表明人类的性别形成是SRY基因主导、多个基因共同参加、体内其他生理条件有序协调的表达过程;人类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等均能导致人类性别畸形分化。  相似文献   

14.
杨璐 《文教资料》2012,(8):67-68
男性和女性在跨性别交际中常常会出现交际失误。性别语言差异往往是引起这些交际失误的原因。因为不同性别的交际者在用词、会话风格和会话策略方面存在着差异。只有认识到性别语言差异客观存在的事实,尊重其各自的规律和会话风格,培养跨性别交际的意识,才能克服性别语言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发展中间,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性别的问题.现代科技凸显了人们的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中间包含着人类认同,包含着国度认同,包含着文化认同,当然也包含着性别认同.性别认同在当代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自己对于社会性别问题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作为一个哲学工作者,不可回避地会遇到性别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在生活中间也会遇到性别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师,面对自己的不同性别的学生;作为一个大学的管理者,在分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间,也了解到当代大学生他们在性别的认同和性别的社会角色扮演和性别的社会发展方面有诸多的困惑.凭借着这些感性的认识和一般学术背景,我斗胆做一个发言,以"社会性别问题的实质及其意义"为题,谈一下我对社会性别问题几个非常不成熟的看法,向大家讨教.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性别是先天的,但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认同决定的。女性自出生开始,就在家庭、学校、媒体以及自身的认同共同作用下,从婴幼儿期与男性的无差别者、学龄早期的优秀者变为青年期的缺乏自信、惧怕成功的矛盾体。教育应加强女性的性别教育,使女性在心理上得到成长。  相似文献   

17.
1995年,联合国在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上,提出了"社会性别意识"的概念,即运用性别分析的视角去发现社会中不利于两性和谐发展的模式和举措。本文主要通过探析男女平等口号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背景、性别平等以及性别公正的话语背景,认为从男女平等到性别公正的话语转向,正是人们性别意识提升的结果。笔者认为,随着人们社会性别意识观不断被强化,这种话语转向过程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通过对A幼儿园幼儿性别认同的研究,发现部分幼儿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幼儿不能分清自己的性别;二是幼儿出现明显异于自己性别的行为、态度和情感.而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性别认同也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这些研究发现启示教师和家长都应重视幼儿性别认同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通力合作,以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和科技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业也有着很快速的发展。其中幼儿园教学中的性别教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男女之别一直在社会中有着广泛的讨论,但是很大程度上在幼儿教育方面,家长一直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使得他们的成长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幼儿园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的性别合理的展开教育,本文将对幼儿园中的性别教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理论强调男女两性自然性差异的基础上的社会差异,追寻所谓的动态的性别公正.动态的性别公正在实践中的应用即社会性别主流化,探讨性别平等的具体的实施战略,在实践中必须把社会性别纳入到决策的主流中.只有把妇女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结合在一起,推动女性与男性协调发展、妇女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加快人类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