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正致力于建设创新性国家,而企业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创新的主整体,其创新活动对国家创新战略具有积极影响,对企业绩效水平也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模型,探究公司创新战略、员工创新行为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实施创新战略不仅对当年公司绩效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对未来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员工创新行为不仅对当期的公司绩效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且对未来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公司规模提升,公司年龄提高,高管薪酬提高以及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均对公司绩效水平提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职务成果赋权改革推行多年,经济效果亟待检验。文章以2010—2020年中国八大创新试验区公立高校为研究样本,构建PSM-DID模型,检验了职务成果赋权改革对高校创新绩效的多重影响关系。研究发现:(1)职务成果赋权改革有助于促进高校的技术产出、技术转化与创新绩效;(2)职务成果赋权改革通过研发人力资本变量间接提升高校的创新绩效、技术产出与转化。以上结论为学界探寻高校创新的内在因素提供丰富证据,拓展了产权激励、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等理论的相关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3.
采用2011—2018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创新政策组合、高管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政策组合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高管薪酬激励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能增强政策组合对高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企业产权性质不同,高管激励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高管持股产生的调节作用较弱,只有非国有企业的高管持股才能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锋  尹洁 《文教资料》2013,(18):91-93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部客观存在一定的冲突,对团队的顺利运行与开展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团队获得创新成果与效益。结合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特征,从冲突产生的动因、动态运作过程及对创新绩效成果影响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冲突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冲突管理对策,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程度,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5.
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通过协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绩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构建以企业内部各要素协同、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为核心内容的研究框架,对企业要素协同、资源整合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全面协同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等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国推进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的生力军,然而动荡复杂的竞争环境,使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转变管理模式,成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应对挑战、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和必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加强柔性管理,提高企业的整体柔性,才能保证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长期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现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须加快实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更离不开创新技术的支撑,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提升企业创新发展动能。近年来,我国涌现了大量创新力强的医药制造企业,随着医药制造业创新投入的增加,这是否真正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绩效,且其影响如何?鉴于这种不确定性,以上市医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医药制造业公司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正向影响,即创新投入越大,企业绩效越高,且创新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显著;其次,通过企业稳健性检验,使用替代变量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与主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指导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基于城市创新资源和企业绩效的内涵及特征,分别构建城市创新资源与区内企业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城市创新资源作为投入指标,区内企业绩效作为产出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组合评价方法,在城市创新资源视角下对河北省9市企业创新绩效进行评价,并结合相对效率结果划分出高水平有效区域、低水平有效区域和无效区域,从而为城市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上市公司日益增多,并购时有发生,所以,政府应该完善市场监管法规,坚决打击以炒作和不法行为为目的的恶意并购行为,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0.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微企业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特点,分析了影响小微企业成长的内外部主要因素,构建了小微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的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与小微企业成长的关联度,总结了影响小微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格局下“双循环”作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的主动选择,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内部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具备启动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客观条件;其内在逻辑在于开放引致竞争的生产率筛选效应和学习效应,以及制度创新带来的地区比较优势和企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与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即现阶段再过度依赖对外开放反而会加剧国内市场分割,阻碍国内经济的流转畅通。沿海地区、“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地区在“双循环”背景下扩大出口规模、调整进口结构,采用国内市场上流通的替代要素,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无论在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还是技术、装备等的输入与输出等方面,都要向全方位、深层次的格局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充分证明了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居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对外开放度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及相关模型的建立,对2002年至2012年安徽省各地市的对外开放水平进行分析测算,所得的各地市对外开放特点同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结论主要有:安徽省各地市对外开放度与当地经济增长有着强烈的相关性;南北部地市间的对外开放度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明显差异;安徽省在此10年中,对外开放度呈良好态势增长;省内经济的"包围圈"带动效应显著等。借助模型所得结论对安徽省现阶段各地市对外开放所存在的,诸如地区开放度不平衡、各地市应如何利用本地对外开放拉动经济增长等问题,给出了安徽中北部地区应发展特色产业,南部地区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严复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开放思想的理性色彩、开放思想的内容及其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严复的对外开放思想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明在救亡图存的理念下,严复积极主动地放眼世界,其对外开放思想博大精深,卓尔不群,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层次,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普遍交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必然产生世界性的共产主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等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他们的理论为我们今天制定一些政策提供了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郭嵩焘是一位极为孤独的热眼向洋、寻求民族振兴之路的先进。其对外开放思想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对外关系或化教育等方面,都是独树一帜,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列,具有整体性、求实性、前瞻性、坚定性等鲜明的特点,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馈赠。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怎样创造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有没有客观规律?这是一些看似简单实际却非常复杂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又如此重要,以致可以说它们构成历史研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前提。回答这些问题便成为哲学历史观或历史哲学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就此展开了讨论。有的学者提出:“归根到底,历史终究是人的思想和意志创造的”,“是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表现”。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蕴涵着一个逻辑上的矛盾”,即“既然历史的进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人的意志的努力对历史的进程便无能为力,也无所作为”,“但事实却大谬不然”。“不…  相似文献   

19.
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更深入地卷入全球经济的竞争之中。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外部因素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不断汇入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另一方面又要树立国家经济安全新观念、增强经济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前后17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发生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两次碰撞,形成了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贸易格局---条约制度下的开放通商和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对外开放。二者发生的背景、前提和基础、性质以及结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迥异。如何在吸取近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今天的对外开放事业,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核心关注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