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饮食不仅是人们正常的生理需求,也蕴藏着某种精神追求。汪曾祺多次将饮食融入小说的描写当中,无论是清淡的果蔬,还是油腻的荤腥,都从侧面展示了人物的性格与生活态度。在《受戒》中,汪曾祺通过简单的食物描写和饮食构造突出了平凡人的烟火气息和俗世的人情生活,彰显了独特的人文关怀,显现出别样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正>读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总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在那些单纯古朴的旧日人物身上,在那乡情浓酽的风俗气氛中,在写实的严谨与写意的空灵交织成的优美文字里,似乎隐匿着一种深厚的意蕴。这种整体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来自于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受戒》是汪曾祺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桃源理想的美丽世界,这里有诗意的自然环境、诗意的民情风俗、诗意的人情人性美、诗意的结构,小说构建出了一个和谐完美的伊甸园世界。作家从和谐的理念出发,不仅在文本中处处表现了和谐之美,更是透过文本向读者传达出了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渴望着人性的回归,凸显出一种诗意自然以及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罗姣 《文教资料》2009,(9):10-12
汪曾祺是一位语言风格独特的作家,尤其重视语言,在对语言的应用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集中代表了他的语言主张,尤其是主张语言的"内容性",他认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这种见解也实践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他的小说清新淡雅,含蓄蕴藉,同时又充满民俗风情,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本文以《受戒》为例来分析他的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超 《现代语文》2006,(7):65-66
《受戒》最初发表于《北京学》1980年第10期的小说专号,随后获《北京学》年度优秀作品奖。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少女小英子之间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从他门的相识到渐渐地情窦初开,小说处处洋溢着清新、含蓄而又质朴天然的美感。《受戒》之美依笔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性的解放、风俗美和纯净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李木新 《文教资料》2008,(20):16-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通过对其小说代表作<受戒>揭示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即"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受戒>中,作者为了实现其对"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创作中运用儿童视觉来表现,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京派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完成了对京派文学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将文学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其自身文学创作的独特性蜚声文坛,取得重要成就.汪曾祺众多小说作品的题材和内容选取都散发着原始质朴的人性光芒,人性之美共同构成了和谐美的世界.这种人性美的书写形式中蕴含着"散"的美学,小说中蕴含平淡隽永的风格和古朴明净的语言均体...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先生在《受戒》中精妙地选择和运用叠音词、拟声词、民歌、俗语、形容词、动词、拆词镶嵌、反复句式、释句、比喻等修辞方式,不仅凸显了故乡高邮的地域色彩,而且在刻画人物、表现习俗、描绘情景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现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归纳出《受戒》中最主要的修辞规律,了解修辞方法和技巧,更好地欣赏原著,作为今天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裳信中所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又同游扬州、常州、无锡;访香港亦同游。这时的汪曹祺已写出《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在文坛大红大紫,汪先生已经从“壳里”解放出来,心情大为舒畅。可以说,汪曾祺的天性得到伸张,他本来也就是这个样子——倜傥潇洒。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小说在内容上接近生活原貌,在结构上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着重于意境的创造和气氛的渲染;评议清新朴实、自然简洁,呈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深刻地影响了汪曾祺。早在1938年,汪曾祺便阅读了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等短篇小说,并自觉不自觉地把他的短篇小说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源。从主旨来看,汪曾祺受屠格涅对人富有同情与悲悯的情感影响,在作品中注重对人性美的开掘;从文体来看,汪曾祺受屠格涅夫简洁精练的短篇小说文体影响;从文学语言来看,汪曾祺更是明显受到屠格涅夫作品语言精炼化和诗化特征的影响。在屠格涅夫影响的背后,隐含了跨文化传播的某些内在规律。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具有世界性的文化特质,这为其跨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汪曾祺深刻理解外来短篇小说的内在精神,并以此激活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创作出了具有鲜明风格的短篇小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的小说注重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侧重从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蕴涵着别样的审美特质与生态意蕴。同时,汪曾祺以其对自然的多角度观照和书写、对民间文化的诗性提炼与描摹和对家园的孜孜守望,在小说中构筑起一幅幅和谐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的小说中蕴涵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显示了他对儒家性善思想、中庸之道,以及弘毅的人生态度和入世精神的深刻体会和认识,也显现出其小说创作的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根源的角度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实质与方向性问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传统辩证思维智慧,其现代化转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蒙是当代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他坚守着知识分子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情怀,探索着小说的种种艺术形式和手法,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更有效地传达给广大读者。他的短篇小说创作长达五十多年,经历了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到意识流的表现形式,从杂文式的讽喻笔法到新笔记文体的四次艺术变革,为中国文坛奉献了众多的千姿百态的短篇小说杰作。短篇小说文体的探索,又直接促成了他的中长篇小说创新,同时又推动了整个中国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生之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和中国艺术的核心。坚守传统的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独抒性灵,化生意境,文行水流,放荡不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实现"生生之美"的美学追求,小说激荡出生气流衍、包容和合、自由通达的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研究在近几年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作家的无意识的生态书写成为生态美学视域下研究挖掘的重点。汪曾祺的小说也在无意识中透露出生态美学的观念。从生态美学中的"家园意识"、"生命节律"、"生态同情"三方面去探寻汪曾祺小说中的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8.
传记文体的特色来自主体对客体和话语的独特把握和表现。汪曾祺的自传《逝水》的艺术时空体是以空间为主导建构起来的,时间成为了空间中流动的第四维。空间思维方式成为了其传记结构的内在生成机制。《逝水》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等西方思潮一波接着一波涌入中国作家的创作视野之中,在这些思潮的催动下,作家们将各种文学实验发展到极致,一度曾将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丢弃。9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真正具有持久阅读价值和永恒意义的还是那些具有现实主义品格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短篇小说从关注底层、关注弱者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真实反映社会生活、时代命运及道德情感的创作方法,反拨虚空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创作现状等三个维度,显示出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复兴这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仁裕笔记小说集《王氏见闻录》自宋以来著作多有载录,其作时应在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但在南宋末该书就已经散失、亡佚。现存最早辑佚本出于民国初。从现存作品看,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