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德国Zebris 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2009 年11 月18 日至23 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全国青少年蹦床锦标赛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 进行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得出椭圆宽、椭圆高、椭圆面积、椭圆轨迹长、椭圆水平偏移、椭圆垂直偏移6 项平衡参数。通过6 项参数比较青少年 运动员在双足睁眼与闭眼站立;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稳定性的差别,探讨蹦床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为运动员科学选材、训练等提供 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9,(8):715-718
目的通过比较双足、单足睁眼与闭眼站立时平衡性的差异,探讨穿普通鞋、负跟鞋、光脚时静态平衡的特征。方法采用Zebris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普通人进行穿着不同鞋(光脚、普通鞋、负跟鞋)静态平衡能力的测量,得出包络宽度、包络长度、包络角度、包络面积等九项平衡参数。结果双足睁眼站立时,包络宽度、压力中心全长、压力中心垂直摆动、左脚压力百分比(后)、右脚压力百分比(后),右脚压力百分比(全部),均p<0.05存在组间差异;单右足闭眼站立时,包络长度、包络面积、压力中心垂直摆动上,均p<0.05存在组间差异;双足闭眼与单右足睁眼站立时,3种鞋型之间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不同鞋型会对人体的静态平衡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正常学龄儿童与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平衡能力,以探索跆拳道训练对学龄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参加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10名作为实验组,匹配10名无跆拳道训练、武术及其他专项练习的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win-pod平衡功能检测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单足和双足平衡能力测试。研究结果:双足睁眼或闭眼测试时,有跆拳道训练的学龄儿童与无跆拳道训练、武术及其他静力练习的学龄儿童相比静态平衡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睁眼左足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重心动摇轨迹长、重心平均动摇速度、Y轴动摇速度这些指标上;而在睁眼右足测试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中除了Y轴平均摆幅这项指标,其他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单足测试时,从左右足依次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在Y轴动摇速度和Y轴平均摆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跆拳道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学龄儿童在双足和右足站立静态站立的静态平衡能力,提高站立的姿势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李炜 《四川体育科学》2012,(5):42-44,53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进行测定,了解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的基本特点,为训练和评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6名国家花样滑冰队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男子单人滑运动员左足站立睁眼和闭眼的速度矩、x轴向移动距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左右侧平衡能力没有差异,右侧平衡能力有好于左侧平衡能力的趋势;2)我国优秀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平衡调节中视觉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对大学生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毕节学院体育系大一年级学生23人,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竞赛功法练习,每周进行5次,每次练习2小时,持续一个月,受试者在练习前后进行闭目单足立和单足前脚掌站立以及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一个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后闭目单足立和单足前脚掌站立时间较练习前显著变长(P<0.05),练习后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数值较练习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过健身气功易筋经的练习可以提高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跆拳道训练对4-6岁儿童动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预防运动损伤及提升平衡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年龄分层抽样从杭州市某幼儿园与跆拳道俱乐部随机挑选80名4-6岁儿童,采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评估动态平衡能力;采用Wii-Fit平衡板测试睁/闭眼状态下并足站立与右足单足站立时的各项静态平衡能力指标。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训练因素对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训练与视觉因素(睁闭眼)对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训练组在走平衡木与Y型平衡测试中表现出比对照组更好的动态平衡能力(t平衡木=6.455,P<0.01;tY型平衡测试=-2.700,P<0.01);在并足站立条件下,训练组cop轨迹长及面积均小于对照组(FArea=20.44,ηP2=0.12,P<0.01;FLength=174.16,ηP2=0.54,P<0.01);当右足单足站立时,训练组在有无视觉信息的两种情况下均优于对照组(t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不同运动技能类型的运动员在不同任务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的差异。方法 选取67名在校高水平运动员,采用三维测力台和MARS平衡分析软件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按照运动技能类型对运动员进行分组,对不同组别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运动员在双任务的情况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运动员在双重任务下的静态平衡能力要高于单任务的静态平衡能力。在睁眼条件下,闭锁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在有计算状态下的摆动面积均小于无计算状态(p<0.05);在闭眼条件下,开放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的摆动面积在有计算状态下小于无计算状态(p<0.05)。结论开放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的静态平衡明显优于闭锁式运动技能男运动员,双重任务条件下开放和闭锁式运动技能男女运动员的静态平衡均好于单任务条件。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研究长期练习太极拳、交谊舞、慢走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秒表和芬兰Good Balance平衡训练测试系统对太极拳组(15名)、交谊舞组(15名)和慢走组(14名)老年女性进行平衡能力的测试。实验结果:在闭眼单足站立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中,太极拳组与慢走组在双脚睁眼、双脚闭眼、单腿睁眼中出现显著性差异。交谊舞组与慢走组在半脚测试中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中,时间T与人体重心COP移动的总距离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有显著性差异。COP在X轴上的移动距离MLD,太极拳组与慢走组,交谊舞组与慢走组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和交谊舞在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方面效果都优于慢走;太极拳和交谊舞具有良好的防止老年人跌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太极剑对中老年女性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分析受试者实验前后的变化,论证太极剑在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积极作用。为老年女性选择预防跌倒运动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筛查问卷募集20名中老年女性,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人。运动干预方案:训练以太极剑三十二式为干预手段,频度为每周两次,每次90分钟,实验周期为12周。结果:实验前后实验组的身体平衡能力指标均有所改善。静态平衡能力指标:闭眼单足站立,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动态平衡能力实验前后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剑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对于预防中老年女性跌倒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跆拳道运动员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的静态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及体重分配,分析影响第三回合比赛平衡能力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12名,采用Tetrax平衡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睁眼自然站立状态(NO)、闭眼自然站立状态(NC)、睁眼站在6cm软垫(PO)、闭眼站在6cm软垫(PC)下的姿势摆动频谱、稳定性指数(ST)和体重分配指数(WDI)。结果: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的ST值显著高于静息状态的ST值(P=0.047)。NO姿势摆动频谱分析,静息状态和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跆拳道运动员姿势摆动从F1到F8呈递减趋势,在F3频段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摆动强度显著高于静息状态(P=0.036)。体重分配分析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NO、NC、PO、PC的WDI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静息状态。结论:跆拳道运动员正常姿势维持表现为高强度低频率的姿势摆动特点,模拟第二回合比赛一分钟后运动员存在因外周前庭功能异常引起的稳定性下降,体重分布从不同程度上都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觉、前庭功能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多功能旋转椅和芬兰Metitur平衡分析系统,对18名(男、女各9名)运动员进行姿势控制的抗干扰测试。选取人体压力中心的侧方稳定性Vx、前后方向稳定性Vy和多方稳定性R为测试指标。按性别(男、女性)、站立方式(左腿和右腿站立)和感觉条件(6种)分为3个因素,采用3因素(2×2×6)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因素对姿势控制能力差异性的影响。结果:1)各因素的主效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站立方式×感觉条件的交互作用在Vy指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种感觉条件均造成姿势控制能力显著性降低(P<0.01),降低程度为:闭眼+抬头>睁眼+右转>睁眼+左转>闭眼>睁眼+抬头>睁眼;3)侧方稳定性Vx干扰显著性>前后方稳定性Vy(P<0.01);4)向右旋转干扰显著性>向左旋转(P<0.01);抬头条件下干扰男子显著性>女子(P<0.01);5)双重感觉干扰显著性>单一感觉干扰(P<0.01)。结论:前庭旋转的干扰严重降低运动员的姿势控制能力,该项目运动员在前庭旋转的干扰时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训练和评价,为后期的专项训练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13名国家运动员(男性6名,女性7名)进行3种不同的姿势控制能力训练,利用METITUR平衡能力测试系统在训练前后对13名国家运动员进行平衡能力测试,一个训练周期后,对2017年和2018年两个赛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METITUR平衡能力测试,13名运动员静态平衡能力在前后方向上(Y轴向)的稳定性升高,说明运动员在控制重心能力上有所提高。通过训练前后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人体重心曲线图,运动员训练后在支撑面左右方向的自动态平衡能力有所有提高。技术动作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运动员的着陆成功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通过为期6个月的姿势控制能力的训练,运动员的静态平衡能力在支撑面前后方向上明显提高,动态平衡能力在支撑面后的左右方向上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跳高运动员足弓刚度对单腿纵跳成绩的影响,为跳高运动员选材及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15名男性国家二级跳高运动员,对受试者足部形态进行红外光学扫描,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纵跳动作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在纵跳表现中,足弓刚度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间存在线性关系,高刚度足弓受试者的峰值vGRF显著大于低刚度足弓的受试者(P<0.05),高刚度足弓组冲击加载率为15.2BW/s±1.8BW/s,低刚度足弓组地面反作用力加载率为12.3BW/s±0.9BW/s,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高刚度足弓组的峰值vGRF时刻踝屈角度(21.24°±4.4°)显著性高于低刚度足弓组的峰值vGRF时刻踝屈角度(24.43°±3.6°),P<0.05。结论:在优秀跳高运动员中,足弓刚度与纵跳过程中的踝膝关节屈伸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及加载率有显著影响,且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间存在显著正向线性关系。因此,在跳跃类项目我们应该关注运动员足底肌肉力量训练。在描述跳跃过程中的足部及其生物力学特征时,使用静态足部分类值得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医融合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体适能干预效果,为推进体医融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招募43名45~65岁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4周体医融合干预。分别测试干预前、干预8周、干预14周受试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身体成分、最大摄氧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站立、选择反应时等健康体适能,并使用SPSS2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干预后男性糖尿病患者体重、BMI、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干预8周与14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上述指标干预14周较干预前下降(P<0.05)。(2)干预后糖尿病患者VO2max较干预前增加(P<0.05),但干预8周与14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干预后女性握力和男性坐位体前屈,干预14周女性坐位体前屈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8周男性坐位体前屈与14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干预后糖尿病患者闭眼单足站立时间较干预前延长,男性选择反应时较干预前缩短(P<0.05),女...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23-42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有无跌倒史的老年人平衡能力控制差异,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6名有跌倒经历和25名无跌倒经历的受试者分别进行平衡能力测试。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主要为"起立-行走"测试;静态平衡能力测试包括:单腿站立时间测试和压力平板平衡能力测试。结果跌倒组受试者的"起立-行走"测试时间、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左右移动最大位移量、压力中心动摇径总长、包络面积均显著大于未跌倒组。结论相比于无跌倒史老人,有跌倒史老年人的动态平衡能力较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降低步行速度保持身体重心稳定性;动态平衡能力较差特别是左右方向平衡控制能力较差,提示有跌倒经历的老年人发生侧向摔倒的几率较大。建议老年人应通过规律的运动来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冬训对于山东省女子竞走运动员的肠道菌群和运动表现的可能影响。方法:收集、整理冬训前、后均参加全国性20 km竞走比赛的14名女子竞走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比赛成绩,而后分别记录受试者冬训前、后的专项力量素质指标及其身体机能监控指标的变化趋势,利用16S rDNA测序分析比较冬训前、后受试者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结果:(1)与冬训前相比,受试者在2021年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的20 km耗时,比冬训前的2020年山东泰安全国竞走锦标赛成年专项比赛20 km耗时相比有明显减少。(2)与冬训前相比,冬训后受试者平板支撑、60 s俯卧撑和60 s负重蹲起的测试结果均显著增高(P<0.01)。(3)与冬训前相比,冬训后受试者血液中Hb含量、睾酮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血浆BUN浓度有显著降低(P<0.05)。(4)与冬训前相比,冬训后受试者肠道菌群样本中的粪杆菌属、巨单胞菌属、韦荣氏球菌属、拟杆菌属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柯林斯菌属、瘤胃球菌属、Holdemanella的丰度显著减少(P<0.05)。普氏栖粪杆菌、Collins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佩戴2种膝关节护具对羽毛球运动员完成蹬跨步动作时髌股关节载荷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名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佩戴无护具、佩戴髌骨带和佩戴护膝模拟,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使用4块Kistler三维测力台、8台Qualisys红外高速摄像头同步采集受试者右侧下肢动力学与运动学数据,以对比佩戴膝关节护具前后跨步足落地阶段股髌关节力、关节应力、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等参数。结果 与无膝关节护具相比,佩戴护膝能够显著减少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落地阶段的膝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显著减少膝关节峰值伸膝力矩(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力(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应力(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员佩戴护膝完成蹬跨步动作时,均有较低的股髌关节峰值应力、股髌关节峰值力及股四头肌峰值力,同时发现佩戴护膝可以缓冲膝关节压力,对髌骨以及膝关节韧带等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鉴于此,运动员佩戴护膝能够减少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以预防股髌关节疼痛综合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创编健身关节操对中学生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结合"阳光体育"活动为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安市在校初中学生125人为研究对象,进行10周的"健身关节操"健身方案的实施,每周3次,每次60 min,锻炼结束后,对实验对象坐位体前屈、转肩、俯卧背伸、劈纵叉、单足闭眼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经过10周"健身关节操"练习后,除实验男组的俯卧背伸无显著性变化外,其余实验男、女组受试者的指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特别是坐位体前屈和单足闭眼站立2项指标,在10周锻炼前后对比,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为(P<0.01)。结论经过10周"健身关节操"的练习,可以使中学生的腰部、髋关节以及肩部柔韧性大幅度提高,同时静态站立平衡能力也有显著性提高。建议结合阳光体育的开展创编一些形式多样的有氧健身操和舞蹈并积极推广到学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45名FA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strengh training,ST组,n=22)和多模态功能训练组(multimodal function training,MFT组,n=23)。ST组常规力量训练,MFT组在常规力量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共进行8周,2个训练周期。实验前后分别对2组实验对象患侧踝关节屈、伸、内翻和外翻肌群60°/s和180°/s等动向心收缩相对峰值力矩、本体感觉(踝关节屈、伸、内收和外翻运动感觉功能、腓骨肌反应时)和动态平衡能力(前方得分(A)、后内侧得分(PM)、后外侧得分(PL)和YBT-CS总得分)进行测试。结果:1)2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60°/s和180°/s等动向心踝关节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均显著大于实验前(P<0.05),且二者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后,ST组本体感觉功能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MFI组本体感觉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实验前(P<0.005,P<0.01,P<0.05),且均显著低于ST组(P<0.05);3)试验后,2组受试者动态平衡各指标均优于实验前(P<0.05,P<0.01),且MFI动态平衡各项指标均优于ST组(P>0.05)。结论:MFT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FAI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且效果更优于ST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