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大背景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缓解择校问题、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从协同学视角出发,对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治理和资源配置三个层面进行理论探究。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依赖成员校的学校特质、组织间关系与集团化合作程度等方面。集团化办学治理实践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使得集团层面的治理架构和制度规则充分为集团的发展赋权增能。集团化办学的资源配置应聚焦三个层面: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共研,教师资源的协调、发展与流动,以及集团文化资源的共创、共享与共融。  相似文献   

2.
杨安仪 《教育探索》2021,(10):15-19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促进教育公平.集团化办学以从教育基本均衡到教育优质均衡为切入点、以从教育优质均衡到教育资源配置为落脚点、以从教育资源配置的单向扶弱到双向公平为制高点,从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进程中的范式转变.集团化办学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中存在历史性与发展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等基本矛盾.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治理之路为:以优质为目标统一历史与发展,以互动为原则整合主体和客体,以发展为核心兼顾绝对与相对,以协调为手段平衡理想与现实.  相似文献   

3.
构筑相对公平均衡的教育结构,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重点解决的战略任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改造是前提,教师水平提高是关键,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是途径,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目标。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学校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4.
"三期叠加"环境下的高职教育事业亟需通过大力推进教改的方式来实现自身涅磐。集团化办学模式是高职院校的有益尝试,其治理机制优化是提升高职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文章从契合社会需求角度指出高职教育集团化的意义及其治理机制研究的价值;从治理目标、治理结构及治理效能角度揭示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遭遇的治理机制问题;给出明晰高职教育集团治理目标,优化其治理结构和提升其治理效能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集团化办学已逐渐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手段.从“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中筛选294篇原始文献,绘制基础教育集团研究的聚类图,以量化统计的方式直观展示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的热点内容.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实践较为丰富,但理论研究滞后.其研究热点内容主要聚焦于四个领域:民办教育集团研究,公立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高中集团化办学实践研究,义务教育集团的研究.研究结论:实现多种形式资源共享是各级各类学校集团化发展的支撑点,基础教育公立学校集团化办学模式仍是研究重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基础教育集团发展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胡俊梅 《福建教育》2023,(26):28-2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战略任务和目标。集团化办学通过名校的辐射带动、联合开放、共建共享等形式,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以泉州市为例,市域内影响最广、关注度最高且发展潜力较大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名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大学区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集团化办学水平极大地依赖于集团内部的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内部治理要突破的问题包括:集团治理的制度化水平有待提升,仍有部分“好学校”的集团化停留于“资源输出”,“单中心”的集团化格局无法服务于高质量教育生态的持续建构。集团化办学基础、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是建构集团内部治理分析框架的关键要素。结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在优化教育集团内部治理时,应该尊重客观基础,建立命运共同体;在集团内部治理过程中鼓励、容许机制自主创生;寻求关系的平衡,避免成员校被“边缘化”;通过内部协同治理实现持续优化的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经之路和应有之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从整体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推动了教育公平,但在实践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交流机制不健全、名校资源被稀释、校际间存在不良竞争、集团化规模过大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建立内部平等的话语体系、激发名校的帮扶引领作用、构建共创共享的文化圈层、遵循集团化办学的内在规律等,成为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集团化办学萌芽于职业教育领域,起步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期,在基础教育领域形成规模,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和模式,办学的重心也在时代的张力中历经调适,从效益、公平到质量,切实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目前基础教育集团在资源建设、运营方式以及治理结构等方面面临转型挑战,出现了样态千篇一律,优势过度统一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制约着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为此,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应调整方向:通过政策统筹多元需求,创新机制形成差异合作,借助评估赋能自主发展;以多样化超越同质化,促进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师范生顶岗实习对于全面推进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密切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联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衡阳师范学院近年来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顶岗实习模式,取得了高师院校、学生、基础教育"三赢"的成效,有利于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ttribution theory, this study reconceptualized gender orientation and androgyn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gender measurement, androgyny, and adaptability were examined with improved measurement procedures. 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se tendencies were found for self‐attribution of femininity and androgyny but not for adaptability, nor for gender attributions or androgyny of others. A new scoring procedure producing a single continuous androgyny variable was also developed and tested.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is androgyny measure, gender orientation, and adaptability were observed. The central hypothesis tes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of stable, dispositional factors and behavioral attributions. Finding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provided by attribu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