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唯美主义对康德审美“无利害”、“无目的”的误读出发,通过对康德、黑格尔、萨特等人的艺术观的分析,提出艺术审美教育的层次论。本文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应该最终指向实践理性,但艺术审美也有自身的自由存在状态,也就是“纯艺术”或者“为艺术而艺术”的存在状态,在二者之间,还应该有许多中间层次。艺术审美教育必须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强调艺术的功利目的,艺术在批判、变革当代资本主义的革命进程中,通过“形式专制”的独特方式表达被压抑的人性,实现启蒙。他超越了浪漫主义哲学的“审美无利害论”和非理性主义“创作是本能的某种达成”的观点,由于他确立艺术观的基点是先验的普遍人性观念,致使艺术重新沦为传达观念的工具,而与“自律”规律发生矛盾,最终成为贵族化的,脱离人民的先知先觉者的特权。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的艺术形式论是其美学思想的重要构成维度,它从"审美之维"与社会理性之维关系角度来审视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视为艺术的政治、革命功能的实现介体,并揭示了艺术形式与作品内容、艺术形式与感性解放、艺术形式与美学规律的关系.这一艺术形式论以其自身鲜明特色而殊异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式理论和现代西方形式主义美学流派.  相似文献   

4.
艺术形式是艺术的要素之一,王朝闻在丰富的审美实践中肯定了艺术形式独立的审美价值,并与机械的形式主义艺术观区别开来,强调形式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它的独特的内容有密切关系.认为形式不是完全脱离人的审美意识的形式,形式具有某种比较概括性的特殊的内容,一般表现为人的共同的情绪、美的需求等特殊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艺术社会观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和艺理论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艺术社会学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入世”精神指导下,提倡艺为社会,艺为人生的艺术观,把艺作为现实政治伦理目的工具;道家在追求“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境界时,把人生引向审美和艺术;禅宗则是以宗教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旨在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区分”将作品与现实世界割裂开来,容易陷入“诠释学虚无主义”的理论困境,“审美无区分”则确立了艺术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悲剧、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的作品都是与其世界不可分的,并以“非审美”为背景展开的审美体验,这种关系即“偶缘性”.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分析归纳“海氏循环论”、“摹仿论”、“表现论”、“形式论”、“审美论”等等;无论是把“建国以来”、“新时期以来”、“西方的”,乃至“古今中外”的旧有艺术理论作一个或简单或复杂,或单一或系统的罗列陈述;无论对于原有艺术概念不断的消解和否定,抑或是从根本上否定艺术定义的可能性,笔者认为艺术之为艺术而别于他物,是肯定可以定义的。  相似文献   

8.
古代审美感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感应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关于审美感情发生的经典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理论内涵,其功能既体现在审美创造方面,也体现在审美欣赏方面。审美感应论涉及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艺术活动的本质及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等重大理论问题。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审美感应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通过梳理宗白华先生的文稿,从一般意义、社会学意义、艺术审美意义这三个层面理解“同情”的含义,进而总结出兼具艺术理论和社会理论双重身份的“同情论”,并简约地说明此理论的形成原因和评价,力求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宗白华先生独特的“同情论”。  相似文献   

10.
以卡西尔和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其艺术鉴赏理论由本质论、创作论、鉴赏论几部分组成.体验“意味”与生命形式是鉴赏的内蕴,艺术“意味”存在于在艺术抽象基础上以幻象形式创作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中,它不同于推论性符号形式,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问的关系,以激起人们的审美感情,即“有意味的形式”。同时,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而情感的形式又是生命的形式。艺术品的结构与生命的结构极为相似,且有着象征性的联系。要想理解无法用语言言说的艺术“意味”,只能用直觉来体现。只有当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直觉能力发现观照对象与自身生命永恒一致的时候,对象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当然,直觉又是一种基本的理性活动,是一种“定型”心理功能,它包合热爱、情感、理解等心灵机能的综合性感知活动。总之,符号论美学从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艺术产生的本质原因和艺术鉴赏生成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但它忽视艺术实践因素的渗入,具有唯心论成分和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1.
白昳晗 《天中学刊》2024,(1):113-119
黑格尔美学思想重要命题之一的“艺术终结论”诞生于19世纪初,引发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讨论且存在颇多争议。将“终结”一词置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中进行分析,可知黑格尔并没有否定艺术的价值,“艺术终结”也并非意味着艺术的消亡或被取代,而是指艺术功能和地位的变化。艺术作为人类沟通心灵、交流情感的载体,其本质在于人类情感的创造性表达,具备无限开放的意义生成和永无止境的发展空间。“艺术终结论”诞生以降的艺术实践证明,艺术伴随人类的精神需求而变化演进,不断涌现的多元化新兴艺术形式实现着对艺术本身规定性的解构,其所引发的每一次对艺术本质的追问都为探索艺术与真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艺术理性精神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艺术观,艺术理性的自律、反思、游戏、审美的特征及其具有的超越性、建构性和指向完满的特质表征着艺术理性精神是一种开放的、不断生成着的又富有包容性的新的世界观、艺术观。  相似文献   

13.
童庆炳先生主编的“面向21世纪教材”《学理论教程》(高教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8年再版)是一部崭新的学理论教材。这部教材以马克思主义的“三论”即学活动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为依据,融会了中西学理论特别是现代西方学理论的观念、概念与范畴,提出一系列新的见解和主张,突出了学的审美性质。  相似文献   

14.
"女书"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珍稀的民间文学艺术形式之一。公法侧重保护女书的文化价值,著作权法为主的私法侧重保护女书作品创作者的权利。在现有著作权制度下,化解女书文化生存和传承危机的有效出路是将女书文化中构成作品的部分纳入著作权体系,并根据女书作品的内容,对不同的作品类型进行分类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字艺术的体系中,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手段,不是中性、无倾向的,它常常在否定、排斥着已有的艺术观念;而艺术的本性又规约着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另一方面,艺术中的技术如果失去了审美的内核将异化为无意义的形式、无前途的“技术”;而艺术离开了特定技术的支持,人们的情感、审美理念将无法有效表达。可见,数字艺术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张力之中。技术性或艺术性的凸显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由于在数字艺术身上集中体现着人文和科技,所以它才具有在二者的矛盾张力中的活力和不断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6.
《柳州师专学报》2017,(3):92-96
在比较视阈中研究格罗塞的艺术起源论,就其研究路径的合理性、理论前提的批判性及具体论证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梳理了格罗塞艺术起源理论的文化背景,并阐明了格罗塞功利主义的艺术起源论对于审美无功利理论的反拨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艺术真实性是文艺理论中一个颇有争论的课题。本文从文艺美学的“神”“形”论出发,通过有关典型事例的比较分析,指出所谓艺术真实性是人们评判文学艺术作品时所赋予的一种规定性质,它要求艺术形象的形态特征所传达的内在精神气质、思想蕴涵能体现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即符合生活真实,而形象的外在形态与内在蕴涵又相互融洽吻合。这一界说具有了更大的概括性与合理性。一些使用非现实生活所有的幻想形式进行创作的作品,包括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作品,都可由此得到解释,避免了现有理论中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18.
现代艺术用现代思维观念指导艺术方向,在创作中借用现代科技综合媒介与材料,注重作品形式理念的创新,以观念的表达和综合材料的使用为重要特征,对室内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现代艺术与室内装饰材料、现代艺术与室内色彩搭配、现代艺术与室内灯光配置3个方面综合探讨现代室内设计秉承时代艺术理念,打破传统审美规则,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之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查特吉《审美的脑》是神经美学及演化心理学的重要著作,从演化观与神经美学的角度对艺术进行了阐释.查特吉指出演化科学对于艺术主要有两种看法,一是艺术本能论,一是演化副产品论,而他认为这两种看法都不尽完美,是以提出第三种观点来解释艺术,即艺术是人类在天择压力减轻后,源于本能却脱离本能的特征.查特吉的神经美学艺术观有其意义,也...  相似文献   

20.
在杜威看来,艺术是实在的,而不是抽象的;艺术是形式与体验的统一;艺术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艺术是经验与自然的统一.杜威的艺术观改变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观念,使艺术从形而上开始向形而下发展,颠覆了中世纪以来的神秘主义艺术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