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资本论》中始终贯穿着二重性思想,其二重性是一个结构严密的完整图式.从劳动、商品到资本二重性的演绎,这构成了原初图式,而资本要不断生产与扩张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空间来进行,这其中经济空间(社会流通网络系统)成为它不可或缺的场域.经济空间的生产同样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耗费的自然性与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的社会性的统一,它构成了《资本论》中二重性的"新"图式,而马克思将劳动、商品、资本、经济空间的生产二重性都沉将到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系统二重性之中,即生产力系统(自然技术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社会动力系统),这就构成了二重性的完整图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资本论》中二重性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才能洞见到二重性本质——马克思通过物与物的关系来抽引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资本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叙事研究方法对龙岩学院辅导员场域内外生成逻辑进行了调查.并运用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中提及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社会关系等概念,试图克服以往研究者在辅导员发展路径主题上的凌乱、主观和对立,通过叙事研究方法可以更加清晰的勾勒出地方院校辅导员场域内外生成逻辑.研究发现,辅导员在生成逻辑上的认知、评估和行动的经验图示,是社会结构在他们心智上的反映,同时辅导员在社会结构指引下参照逻辑模糊性进行探索,从而维系着辅导员场域内外的正常运作,并使其自己达到目标或者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关系而非人对物的改造与加工,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就是一种惯习。这种惯习,使课堂交往中的教师不自觉地主宰课堂,而学生则配合着教师的“主宰”。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教学场域的规则已经转变,然而在理念更新背后,“教师主宰”的惯习却未来得及被形塑,也就造成了交往阻梗。本文将从场域和惯习的视角对阻梗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出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观是理解马克思社会结构思想的前提,而马克思哲学观的确立又依赖于马克思实践观的确立。马克思把实践理解为建立和变革主客体的活动;置于实践中内在地说明现实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真谛,它包含着哲学说明现实的方式和被哲学说明的现实的双重变革。置于实践中理解马克思社会结构思想就是在全部社会活动中实际把握构成社会的每个人之间的全部社会关系,即每个人之间的具体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思想关系。这样的社会结构是社会运动的内在机制,而不是外在于社会活动、凌驾于社会历史之上的思辨结构。马克思社会结构思想给人们总的方法论启示在于:社会活动是认识社会现实的场域,社会问题只能置于社会结构中考察,研究社会结构的直接目的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揭示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教育面对的是人。人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马克思说过:“整个人类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①他曾将人的发展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以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发展等三种不同的历史型态。近一个世纪来,人类正酝酿着一场新的生存型态的变革,正如佩鲁等人所说的开始着一场“人的革命”,这场革命必将成为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的主题,它将关联、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变革与发展。罗马俱乐部报告指出:一个新型社会只有在其形成过程中有新人产生时,或更确切地…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研究场域作为兼具“学术规训”与“知识探究”功能的场所,是专业社会化普遍规律与学科文化差异特征相互交织的产物。结合布迪厄场域理论与韦伯理想类型法,对书斋、实验室、田野与数字网络四大研究场域进行多案例考察。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场域因空间形态的差异,直接规定了博士生关系网络联结、研究惯习形成、文化资本积累与角色身份建构的性质与进程。基于此,研究建构出一个类型学整合框架,并提倡在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把研究场域作为方法”,重新认识到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是联结制度规则与主体行动的成长叙事。  相似文献   

7.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中的“自我”观是在哲学、心理学有关“自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把“自我”看成是能动的、积极向上的统一性,认为“自我”的力量是巨大的,强调自我潜能与人性的充分发挥,充分展现了人类善良、自由、积极向上的一面。但由于忽视社会化、脱离社会实践,这种自我实现最终只是一种虚伪。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我实现主不开社会实践,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通过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人格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是一切社会的总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是不断变化的,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是人们主动的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合作是人的深层本质,是人类发展的方式,认识合作的本质意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家研究生存在着一种远离乡土的教育倾向,大学场域驱动着“文化离农”成为现实。基于17名农家研究生的求学故事,发现:在大学,存在诸多他者化和媚俗化的利益点,运行着向城市看齐的规则,遍布着乡土淡化的参与者,充斥着竞争肆虐的异化行为,这些挤压了农家研究生的乡土文化。在深层起因上,源于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所构成的“位置差”是农家研究生追求“文化离农”的底根。“文化离农”虽是多方面的结果,但教育系统仍可以有所为。大学可以尝试形塑农家研究生主体的乡土自信,丰富大学场域中的乡土元素,弱化大学“走出去”的制度取向。  相似文献   

10.
由于任何否定都不是完全的否定,而是包含着对某种积极部分的肯定,马克思哲学也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前人的认识。在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当马克思把研究的视角转向现实生活时。他发现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社会关系。进而发现了隐藏在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经济、法律和政治制度.人的现实活动和处境始终受这些制度的影响和制约。从这些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社会关系中.马克思得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马克思没有停留于他得出的一般结论上.而是注意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在晚年马克思转向了东方社会及其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人才场效应张开诚人才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才的成长、人才作用的发挥都在社会中发生,或者说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生。所以,人类作为社会关系网上的一个特殊“纽结”,就与周围的人们发生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场”,我们称之为“人才场”。作...  相似文献   

12.
“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诠释学的意义.“观”牵引出人多向度的认知方式、人与物之间互为主体的存在结构、“天-地-人-神”彼此勾连的人类源初信仰之域,从而指导人去选择处理社会人生世事的方法与态度.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仪式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民间信仰场域中发挥着特定的文化功能。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中的场域与功能视角为切入点,梳理了渭源县本庙索陀龙王身世的传说和演进,阐释了索陀龙王神游仪式中游神、迎神和安神的三个不同场景,从多维度分析民间信仰仪式文化所体现的社会功能。对索陀龙王神游仪式场域与功能的分析,着重揭示民间信仰仪式文化功能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发生着变迁,民间信仰仪式文化中的宗教色彩正在慢慢地褪去,而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和以“龙”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凝聚功能正在渐渐地彰显。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人生价值的新认识 (一)政治视角:人生价值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人在社会关系的长期影响和作用下,由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由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实践的先行与指导,是人类的奋斗目标。首先,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存在形式是共产主义,而它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有四个标志性条件:一、私有制的消灭,即个人所有制和共同所有制的统一: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资料极大丰富,劳动不是手段,而是需要。是自觉自愿的活动:三、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交往空间扩大到世界范围的交往和联系;四、超出血统、权利和金钱,强调“能力依赖”,而非“人的关系依赖”和“物的关系依赖”。  相似文献   

16.
关系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思维科学,都离不开要谈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以至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现代人不仅谈关系,不仅研究关系,还把关系当作生意来做,这是因为关系有价,可以买进卖出。对组织、企业来说,关系是一种无形的资本。于是,如何管理“关系”,有效地运用关系,就成为了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关系管理学”应运而生。居延安博士于2003年发表了著作《关系管理》,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7.
“场域—惯习”理论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都以丰富的社会关系为根基,以充分社会实践为动力,达成客观型塑与主观建构的统一。结合实证调研数据和信息,遵循“场域—惯习”的主客观统一规律,高校要推动学校外在“场域”营造与研究生主体内在“惯习”养成的相互促进,紧扣课堂场域、科研场域、交往场域、校园文化场域,优化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思想情感转化为研究生行为实践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7,(5):103-108
运用社会学分析范式,以社会"脱域"为角度,从社会生产关系、社会资源分配关系、社会需求关系三个层面分析了传统武术在互联网动力机制下的社会关系的脱域历程;以武术社会关系这种演进为切入点,分析了武术变迁的规律,提出了在互联网助力传统行业背景下,构建当代武术社会关系:利用互联网的再嵌入功能打破武术场域限制、借助互联网的组织性功能建立武术组织网络、通过互联网的新实体经济建立武术经济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既是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化,又是它的实质与焦点。社会生活过程本质上就是个人“自主”与社会的“规范”不断进行相应地自我调适的过程。权益自主与权力规范所表现的个人与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秩序始终是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探讨“社会秩序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上,信任进入了社会学家的视线。社会资本在本质上讲是社会关系网络,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人际关系;而社会学视野下的信任是根植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一种社会关系,信任关系的建立普遍以人与己之间的“关系”为前提来做出的关系判断和行为选择。“关系”是信任和社会资本的结合点,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信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