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产业学院创设在宏观上有利于中国特色产教融合方案形成,中观上有利于高职性质特征彰显,微观上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提升。但高职产业学院创设整体还处于探索期,尝试以跨界为视角解析高职产业学院创设逻辑,将创设模式归纳为政府主导型、院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三种,同时因跨界所致的复杂性,创设还面临模式纷繁不知如何“选”,政校企间不知如何“合”,面对风险不知如何“控”,针对成效不知如何“评”,合作失败不知如何“退”的五大困境。据此提出,以创设条件为根据“选”匹配模式、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政校企的“合”、构建风险控制体系达成有效的“控”、紧扣人才培养开展多元立体的“评”、预设企业退出通道让企业顺畅地“退”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艳  李宇红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101-105
深度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成为类型教育的唯一路径,产业学院是走向深度产教融合的主要载体和抓手.经过高职院校多年的产业学院建设探索实践,产业学院已体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过程开放、办学资源共享、类型多样化、治理现代化等诸多特征,出现了"1+1"模式、"1+N"模式、"1+1+N"模式和"N+N"模式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学院.不论何种类型,产业学院的育人成效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合作程度,在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有效治理、积极配合下,企业的介入程度越深,越有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定位与发展模式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要体现高职教育的性质并发挥功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定位.在人才培养结构方面,目前应坚持专科层次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条件成熟的可培养高一层次人才.在专业结构方面,向综合性方面发展,促进专业交叉,整体提高.而其发展模式要向多样化方向推拓,为行业和地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提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张雪翠  王屹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13-20
从创设价值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兼具多维学科视角的新型校企合作形势下的社会共享型组织.产业学院以共生共建共享为逻辑出发点组建创设,着眼于实现人才培养与技能提升的共性需要,归宿于实现区域的整体性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创设过程中应完善顶层设计,整合多元利益;做好精准定位,避免产业学院的生态与区位重叠;坚持质量兜底,提升产业学院的持续赋能.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产业学院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和价值取向。为了探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与企业集团强手联合实行产、学、训、研一体功能的学校,以提升高职学院办学“内涵与特色”的新观点,结合我院办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营造学院办学功能的前膪性、理性化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7.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所在。然而,存量拓展有限、增量创造不足、资源供给困乏成为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掣肘因素。鉴于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所存在的资源依赖关系,其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联合行动。因此,应通过建章立制增效,加强政府的约束机制建设;完善治理方式,增强行业资源获取的稳定性;运用信息技术,拓展企业资源获取途径;优化评价方式,形成多维度的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具有产业与教育的双重属性,其发展亦遵循产业与教育的双重逻辑,是区域产业集聚与创新需求的外驱力与职业教育自身变革的内驱力共同推动的结果。创新性地推动产业学院发展,应着力于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促进作用,推进产业学院融入区域创新系统;基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精准定位产业学院功能与特色;基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推动产业学院成为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基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面临以下现实困境:企业介入程度浅,参与积极性不高;自身定位偏差,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刚性约束不强,制度保障欠缺;文化氛围较为薄弱,模式维护困难。因此,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在社会系统中需提升适应能力、明确目标定位、整合各子系统以及塑造产教融合氛围,从而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助力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面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产业学院既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从共生要素、共生基础、共生动力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共生模式低效以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不足等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基于质参量兼容的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基于"一体化—对称性互惠"的合作模式、基于"双向激励"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全面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产业学院既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从共生要素、共生基础、共生动力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共生模式低效以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不足等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基于质参量兼容的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基于"一体化—对称性互惠"的合作模式、基于"双向激励"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与传统产业学院相比,现代产业学院具备了组织的联合型、产业的高端性和专业的融合性的现代性内涵。目前现代产业学院具有要素融合的共同育人、知识积累的联合创新和价值创造的利益共享三大基本功能,以行业协会参与为基础、产学研为核心建构了现代产业学院运行逻辑框架。然而,当前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育人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理念认知肤浅致使定位不明确、法规不健全导致运行不畅、治理不善导致内部运行机制混乱、目标利益冲突明显导致协同能力不足、各主体内在驱动力不足导致可持续性差等。因此,高质量发挥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育人效能,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办学定位;放权增效,增强办学独立性;科学治理,完善内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组织战略视角来说,高职产业学院是一种具有有别于传统公办高职院校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同时,依据高职产业学院不同的战略定位,可以将其分为产业助推主导型、资本增值主导型、人才提质主导型三种不同的模式.基于此,应从协调多元力量的利益诉求、创新立体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构建高职产业学院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一批新的高职院校相继成赢。2003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908所,到2004年底就达到了1047所,共增加了138所。新办高职院校如何克服困难,推进校企合作,是新办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现结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校企合作中的理论与实践的体会,探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发展模式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发展模式及战略选择正处在研究和探索阶段.因此,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论证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目的和管理哲学、公共形象等发展模式,并提出谋求高等教育独特战略地位和作用,构建与社会相适应的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选择社区、网络、学习者自身三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做好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有利于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归属感.在国家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系列职称评聘工作的前期探索基础上,这项工作的未来发展走向应当从侧重职业工作、侧重实绩的考核、侧重发展的平台等三个方面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7.
吕江毅  宋建桐 《成人教育》2019,39(10):63-68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供需结构变化的结果,也是高职教育改革以及角色变化所使然,是一种产教融合的新型载体,其对于打破高职院校的封闭办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高效的资源整合力、独特的专业集群和高质量毕业生等三个方面。基于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要求,要提升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推进其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其异质性办学活力;打破校企合作瓶颈,提升自身的内涵发展水平;不断优化资源整合机制,实现产业学院发展的价值增值;拓展其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扩展产业学院的价值延伸。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社会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及其良性互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命题。我国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的组织载体和实施机构,有着建设目标明晰、组织结构创新、建设内容跨界等特征,其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面临着内涵建设深化存在“硬伤”、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协调机制有待健全等困境。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举措来应对:拓展合作对象,实现面向产业的办学形式;强化政策供给,完善和优化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让产业标准入课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合作各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金炜 《教育与职业》2020,(15):28-34
产业学院是我国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丰富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尝试。新时代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具有深层次的目标逻辑,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运作,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当前我国高职产业学院在建设中仍存在理念之惑、地位不明、产权不清、治理之争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匡正思想、澄明身份、明确产权、优化治理四个方向发力,寻求产业学院建设发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全面实施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下,拥有多元办学体制、校企协同育人特征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的产教融合模式和国内产业学院的办学现状,从“协同育人、共同治理、人才共用、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科教融合”六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的路径,以期对产业学院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