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教育普及化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拔尖人才十分重要。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培养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要做到任务引领,构建校企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教融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路径,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作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目标。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的培养及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对培养模式改革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此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作为关注学生全面成长过程的评价模式,增值评价着眼于高职学生个体发展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在实践中还需通过廓清相关理念、建构评价机制和创新评价技术三条路径,发挥增值评价的指引、激励作用,以现代化的学习质量评价方式赋能高质量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这种定位使得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有效应对冲击的重要人力资本,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建设技能培训型的公共实践教学培训中心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促进向制造强国转变和技能型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支撑,聚焦技术技能人才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育人存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结构性约束、生态系统断层性割裂、技能开发体系性残缺等现实困境,需要通过打造融合命运共同体、协同构建核心主体,优化融合教育生态链、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个体技能富裕,推进职普融通、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提升其收入水平。技能型社会的构建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迭代升级和劳动者个人发展等方面对助力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针对技能型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从三方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与实现共同富裕同向同行:加大各方供给,提升社会整体技能水平;多元主体协同,加快推进产教融合进程;完善分配机制,提高技能人才收入待遇。  相似文献   

6.
“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国家层面战略设计与远景规划为旅游业及从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成长平台。培养面向新形势新变化新市场的高素质技能型导游人才是旅游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研究分析验证了高职院校导游专业技能型人才19个胜任力特征的合理性,构建了以“全国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评价标准”为指向的导游专业技能型人才胜任力模型,为高职院校导游及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正值从规模扩张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转型期,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以增强其职业性特点。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应积极汲取优秀企业文化理念,突出职业性特点,教育和引导高职生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中国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与使命,更是全面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构建企业、职业院校、政府、社会“四联动”框架,以实现全员协同育人;构造城乡职业教育、产教、课证“三融合”育人理路,以实现全方位育人;搭建专业发展与职业发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标准与技能标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城市资源与乡村资源“五对接”育人网络,以实现全过程育人。最终构建形成高职院校“四联动·三融合·五对接”育人体系,以此深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育人功效,为职业教育赋能技能型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分析化学是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以培养高级分析工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为达到这一目的,从整改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融合技能竞赛和考证培训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期更好地强化教学效果,并且培养出更具社会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技能型劳动者为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技能支撑。提高技能型劳动者的职业发展空间,是建设技能型社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选取1978年以来51份相关政策文本,构建以共生理论的共生单元、基质和界面为空间维度,以技能型劳动者职业生涯演进阶段为时间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运用Nvivo软件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40余年来我国技能型劳动者职业演进政策经历了职业构建探索、职业培养转型、现代技术融合和职业生涯全面推进四个时期,存在共生空间分布均衡性不足、终身发展时间序列连贯性不强、职业演进时空协同效应不高等问题。建议加强共生界面与单元调控,优化职业发展共生空间;加强职后发展服务,完善时间连贯性强的终身技能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演进系统时空契合度,合力建设技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
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高职院校被赋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当前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面临思想与文化的桎梏、实践与政策的局限、主体与要素的缺失等问题。高职院校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在于在发展目标中寻找共同点、在发展路径中寻找契合点、在发展重点中寻找融合点。其内生动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体现本质性的技能供给力、突出类型化的跨界融合力和增强适应性的质量保障力。其需要的有效服务机制包括多元协同、市场响应、职能再建和主体优先四种,从而凝聚内外合力,提升供给效能,强化育训一体,凸显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浅议强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实践技能素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彤 《教育与职业》2004,(18):54-55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其教育职能、职责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职能素质建设的目标。本文以高职院校会计教师职能素质建设目标为起点,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强化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师实践技能素质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21世纪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交流的逐渐增多,中国急需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保证毕业生能够高效运用所学专业技能而胜任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岗位,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职业素质和高职人才能力的期望,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影响学生技能培训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经历了技术型专业人才、应用型实用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历史演变。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应该转向培养"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并在规划定位、师资队伍、专业群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内涵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15.
蒋丹 《华章》2011,(18)
高职院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任.和谐校园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研究和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方法和途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政府部门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应采取营造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理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管理体制,强化劳动力准入标准的建设与实施,推进建立终身学习和培训体系等管理。  相似文献   

17.
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基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理论,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角度,以完善“双师”培训成长体系、构建区园企校一体化供应链、健全“双师”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为策略提升教师专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是当前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培训基地,是培养社会专业性人才的主要输出力量,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专项技能、生产服务理念以及管理概念技能型人才及专业素质高的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肩负着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肩负着推进学生自身职业道德观念不断优化的责任。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入手,探究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学生技能和思想意识取得长足进步,推进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文化是以大学文化为主导的融合了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以科技知识与技术技艺传承、传播、创新为主体的教育文化.发展高职文化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同时,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强高职文化的传承、借鉴、传播、创新,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增强高职院校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培训》2009,(7):1-1
为了又好又快地培养出与国家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有效性,国家、企业和技工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新模式与新的方式方法。如企业探索的现代学徒和技师研修制度,校企共同推行的现代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模式,还有技工院校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探索等。这些探索,对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