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真正的”孙中山是有着许多困难的。在活着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同时,论及他的一些著作都怀着敌意的偏见。在他逝世以后,一个“神化”的过程又开始了。不同政治派别的作者们论及孙中山的作品成千上万,用中文、日文、俄文和其他欧洲语言论及孙中山的学术性著作非常之多。用中文写作的孙博士选集有23个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2.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比以至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情况,“观”指观点看法。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指导革命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是凭空得来,而是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认识形成的。孙中山如何看待中国的国情,在思想认识上有什么变化?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供讨论。一个人如何认识当时的国情,亦要看这个时期和他本人所经历的主客观条件。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到1905年同盟会成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三民主义”,并明确主张用武装斗争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这标志着他民主革命思想的成熟。这段期间孙中山思想…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问题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或立后,国内史学界对孙中山先生的“大亚洲主义”问题,殊少论及。近来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但看法不一,聚讼纷纭。孙中山有没有“大亚洲主义”思想?如何认识他的这种“大亚洲主义”思想?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艰难的探索──对五权宪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枚宪法在孙中山民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用孙中山的话来说,就是”以三民主义为宗旨,五权宪法为目的”;或是“以三民主义为立国之本原,五权宪法为制度之纲领”。他甚至还声称:“我这三民主义、五枚宪法,也可以叫作孙文革命”。但是,过去的研究,大多限于静态的研究,即对于孙中山有关五权宪法论述本身的探讨。由于五权宪法在孙中山生前并未付诸实施,而他的有关言论文字又比较简略、零碎,所以很难有比较系统而深入的阐发。本文想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作动态的研究,即不仅研究孙中山生前有关五权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为救国救民而奔走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孙中山在摸索中建构了一整套思想学说,集中体现为三民主义。他自称:“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1]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振兴中华的责任心使孙中山建构了三民主义学说。孙中山申明,他的三民主义是“集古今中外的学说,顺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三民主义的确如孙中山所说,是集合了古今中外的学…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所处的时代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非常激烈,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危机的时代。他为了“亟教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青年时代就投身于民主革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次失败和挫折,给了他十分宝贵的经验和非常深刻的教训,促使他在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逐步认清了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等反帝反封建的根本问题,最终形成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不少研究孙中山的文章论及到孙中山这一重大贡献时,往往偏重于论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帮助的作用,而忽略了孙中山那时能够接受共产党人帮助,实现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即那时他反帝反封建思想所达到的高度。笔者认为,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首缔国共合作,是他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反帝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的实践发展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7.
一、“永远的革命者”孙中山鲁迅为纪念孙中山逝世而写的《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载1926年3月12日《国民新报》)中写道:“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过向近于完全的革命工作。”“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是革命。不管后人如何非难地的缺点,究极他的全部是革命。”就是在日本,孙中山毕生的同志宫崎滔天在谈到孙中山时,也认为:“他是身着自由、平等、博爱甲胄的革命化身、革命战士。”[1]我所尊敬的前辈竹…  相似文献   

8.
“拗救”是大学古代汉语教学难点问题。在各种论及“拗救”的著作中 ,对“拗救”的定义、处理有好些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本文列举各种有关“拗救”的疑点 ,认为科学周遍统计与唐宋诗话结合起来研究是解决争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 听同备课组的一位教师上《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因为教材该课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尽管孙中山也有种种缺点,但是,作为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他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就从孙中山先生的“种种缺点”讲起,  相似文献   

10.
徐敏 《贵州教育》2000,(6):15-16
一、学习艺术的回顾及界定学习是一门艺术,这一观点在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的言论及著作中涉及颇多。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学习时要“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欠也。他认为自己是通过多闻多见而获得的知识的。据统计,《论语》一书中论及“闻”知的有五十七处,论及“见”知的有七十一处。可见孔子非常重视通过感知获得经验。同时,他还强调学思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而明确地论述了学习中感知与思想的关系。战国后期的唯物主义思维家荀子也主张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他说:“君子之学…  相似文献   

11.
许多在历史上有所作为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博览群书并嗜书如命。其中不少名人还有一些读书的雅号呢。1.“通天晓”——孙中山孙中山10岁进私塾读书,从12岁起,又接受西式教育14年。由于老师用英语讲课,他就白天专心致志听讲,晚上还请人辅导英语。孙中山读书具有勤学好问的精神,他说:“学问学问,不学不问,怎么能知!”由于他知识极为广博,所以同学们给他取了个“通天晓”的雅号。2.“毛夫子”——毛泽东毛泽东的青年时代,虽然斗争紧张,工作繁忙,但他仍然抓紧时间学习。在他的住宅中,床头、桌上、藤椅的扶手上,常常堆放着长…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全部优良品质可用“天下为公”四个字来概括。他是一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一个真正以国家、社会、民众、民族利益为重的人,一个真正以建设性的立场推动社会改革进步的人,一个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真正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孙中山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一生的言行中也有许多矛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哲学观点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具有革命性的突出特点,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没有忽视教育鼓动革命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看作中国革命的一个条件,也是中国革命的希望;他认为一切“知”都来源于“行”,知识的获得在于由浅而深,日积月累,强调青年人应该立大志和明确学习目的;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观也是孙中山教育主张的重要内容,他把人人都有受教育之机会作为革命的理想之一;他认为人才是成大事的基础,强调在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上要做到:养以备用,用有所养,人尽其才。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有两个女生到法国留学,刚到巴黎,在街上看到一个黑人从对面走来,一个对另一个说“真黑啊。”那个黑人马上走到她们面前用中文说了一句:“就你白!”2.我朋友一再告诫我,在国外不要乱说中文。我问为什么?他说:“他碰到过外国人懂中文的事,已经有  相似文献   

15.
中、印两国夙称悠久文明大国,又紧相接壤,早有友好往来,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历来有重大贡献。到了18、19世纪,两国又先后沦为资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尽管两国情况不全相同,但十分类似的历史条件和遭遇,使得两国人民相互关心、相互支持。这在孙中山和印度的关系中也有明显体现。表现为多方面、多层次,很易时代特色。我们既可以从中看到中印两国人民斗争的各自特点和连结点,又可体会到两国人民情谊的源远流长。综览已刊行的孙中山著作,论及印度者约80余处,可见孙中山对印度寄予较大关注。更值得注意的是,列为近年中…  相似文献   

16.
依娃 《人生十六七》2012,(10):45-47
我儿子1996年5月15日在美国麻州伍斯特一家医院出生,他有两个名字,中文名字叫董飞,英文名字叫FREEMANDONG。他吃米饭、炒菜、包子、饺子,也喜欢吃比萨、汉堡、奶酪。他去过北京、苏杭、莫高窟,也去过纽约、华盛顿、迪斯尼。他说一口流利英语,口音和任何一个美国小孩一模一样;他中文说得结结巴巴,“树”和“书”、“病”...  相似文献   

17.
“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是一个虚词,而不是一个数学专有名词。首先把“几何”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并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42岁时考中进士,任职翰林院,他常常去拜访在京传教且精通西洋自然科学的意大利人利玛窦,向他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用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向徐光居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观与南京政府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行政建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体制建构,构成它所承载的政体的底层结构。清末民初以来,地方自治成为一个“举国耳熟能详”的政治思潮,无论是主张改良还是革命的政治家,都不约而同地主张建立地方自治制度,以解决中国基层社会控制与管理的难题。孙中山也不例外,地方自治构成其革命程序论的重要内容。孙中山本入虽来不及将其付诸实施,但从20年代末以来取得全国政权的南京国民党政权,施行了他的训政主张。自称是孙中山学说忠实执行者的国民党政权,以孙的《建国大纲》等著作为理论依据建构了一系列地方自治法规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当中,关于孙中山有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认识,即将他当作标志着中国革命之正统的象征,这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将他尊为共和革命之父这件事情上表现得见为明显。结果,他几乎被神化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人,以致很少有历史学者敢于批评他。台湾有一位学者在研究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的冲突时曾强调,我们必须“从学术的观点而不是旧式的圣贤道德说教”来评价孙中山。[1]那么,对于中国之外的研究者来说,可以在客大程度上不受上述认识方式的约束呢?无疑,环绕着孙中山的神话般的力量是不易克服的。不过,上述占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20.
哈哈广场     
《初中生之友》2013,(12):64-64
初学中文 有一个外国学生初学中文,学得十分吃力。这一天,老师问他:“如果我想让某人到这边来,用中文怎么说?”“这边请。”外国学生一字一顿地说。老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