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依沙佐米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依沙佐米治疗RRMM的临床试验,手工检索纳入查询到的所有文献,提取数据后,使用R软件3.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1096例RRMM患者,含依沙佐米三联方案的疗效优于单联方案或双联方案,以依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IRD)方案疗效最佳;IRD方案腹泻,恶心,皮疹,血小板减少,呕吐,腹泻≥3级,低血压≥3级,恶心≥3级高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RD)方案,而失眠,贫血≥3级低于RD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依沙佐米三联方案治疗RRMM的疗效较依沙佐米单联方案或二联方案显著。IRD方案疗效最佳,其不良反应较RD方案增多。  相似文献   

2.
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2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表现特征及误诊情况,从而找出避免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误诊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1例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结果:充分认识伴肾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当临床上出现胸肋痛、腰痛、贫血、蛋白尿和肾衰竭而血压不高、反复感染、出血及病理性骨折等一种或几种表现者,均应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应进一步确诊或排除MM.结论: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但是只要充分认识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就可以避免伴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的误诊.  相似文献   

3.
赵水平 《考试周刊》2015,(19):125-127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联合常规化疗对新发骨髓瘤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化疗联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改善及病情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好转、肾功能逆转率分别为56.36%、21.81%高于对照组的36.67%、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1.82%与对照组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化疗联合硼替佐米、沙利度胺治疗新发骨髓瘤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异常浆细胞(即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产生M球蛋白(或M成分)及其多肽链,引起骨髓病变,肾脏病变和贫血等.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很容易造成误诊,通过本文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①骨骼疼痛;②肾脏损害;③M蛋白出现;④反复感染;⑤贫血及出血倾向。对于上述可疑病例,要进行骨髓检查、X线检查、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的测定。通过上述检查,即可对多发性骨髓瘤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被认为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的应用及新型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和免疫调节药)的问世,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由原来的4年提高到了8年,但复发与难治仍然是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程中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了获得长期持续的缓解,免疫治疗开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崭露头角,其中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就是最有潜力的一颗新星。通过在基因层面改造患者自己的T细胞,使T细胞表达一种特定的受体(人造的融合蛋白),该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肿瘤相关抗原,并活化T细胞启动后续的杀伤过程。Tisagenlecleucel和Axicabtagene是两个针对CD19抗原的CAR T产品,用于治疗B细胞来源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于2017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这两个产品的发展极大推动了B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刷新了对于传统治疗的认知。基于之前CAR T治疗的成功经验,寻找如CD19一样的特定靶点能为CAR 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打下基础。本综述介绍了数个在骨髓瘤细胞上的肿瘤靶抗原,如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CD38。这些针对抗原的CAR T治疗有些还在实验室阶段,而有些已经进入了3期的临床试验,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批准的CAR T产品。另外,本综述也介绍了在CAR T治疗中出现的毒副反应以及相应的管理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误诊及漏诊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对MM及淀粉样变性的认识,可避免延误诊断、抓住诊疗时机、延长患者寿命.在此,我们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多发性骨髓瘤并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原发于骨髓浆细胞单克隆异常增生所引起的恶性骨肿瘤,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常引起骨骼损害,骨病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约50% ~60%的初诊MM患者经化疗后病情可以获得缓解,但骨髓瘤骨病却鲜有改善,严重影响MM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文献报道,双膦酸盐在临床上的应用可以减缓MM骨病的发展,与化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1,2].为此,我们采用氯膦酸盐配合化疗治疗了20例初诊MM患者,检测了该药治疗前后患者血钙浓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凋亡是一种不同于坏死且受基因控制的主动性细胞自我消亡过程,亦是许多抗癌药物作用的主要机理之一。Bcl-2是一种凋亡负控制的重要基因,其蛋白产物能抑制细胞的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我们构建了反义bcl-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导入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来调节Bcl-2基因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或增加细胞对凋亡诱导剂的敏感性,来探讨与多发些骨髓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1-4,F0002,F0003,F0004
<正>在2013年教师节到来的时候,曾频的从教生涯走到第27个年头。这也是他积劳成疾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后迎来的第一个教师节。此时,他刚刚结束漫长而异常痛苦的化疗,从一个大嗓门儿响半街的壮汉变成一个虚弱无力、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人。他的后续治疗尚未结束,按照医嘱,他必须在病房里卧床静养。然而,即便是学院党委书记顾善远、  相似文献   

11.
早已证实,多胺参与病毒合成及其复制必需的许多反应。一些影响细胞多胺代谢的因素,如促有丝分裂素、干扰素、IL-2、佛波醇酯TPA及病毒hCMV,可以直接影响HIV生长。这一事实提示,多胺也调节HIV复制,并涉及HIV的基因转录调节。本文指出,一些因素引起的多胺升高可以开启HIV复制,而阻止多胺升高的药物及特异破坏CD_4~ 细胞多胺转运系统导致细胞多胺不可逆转释放的药物可以抑制及彻底治疗HI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因发病机制复杂未明,目前在临床上也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一直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中药因其安全价廉、副作用小等优势逐渐成了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热点。因此,了解中药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的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非血液系统疾病的全血细胞减少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血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及低增生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疾病 ,但有些非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出现全血细胞的减少 ,并因此常造成误诊。我们收集了本院近 2 0年来的非血液系统疾病 12 2例 ,现就其病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2 2例 ,门诊 14例 ,住院 10 8例 ,男 6 9例 ,女 5 3例 ,年龄 14~ 79岁 ,中位数 4 6岁。最初误诊为低增生性白血病 9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2例 ,溶血性贫血 4例。全部病例符合下列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有 2次以上血常规检查表明血红蛋白 <10 0g/L …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 ,自六十年代问世后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其半衰期长、排泄缓慢 ,长期使用毒副反应大 ,临床应用受到较大限制。近年来 ,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 ,毒副反应轻微 ,患者耐受性良好 ,其应用重新受到重视[1] 。本文就胺碘酮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小剂量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1]对 5 2例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经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 ,用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结果显示 ,平均 5~ 7d起效 ,2周有效率达 84 .6 % ,1个月有效率为 86 .5 %。治疗 2周后 ,QT间期明显延长 ,QT离散度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Amiodarone)自70年代始应用治疗心律失常以来,已经积累了大量临床资料,该药对顽固性房性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疗效,是目前较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但该药毒副作用发生率高达80%,主要有肺毒性,甲状腺异常,肝功能异常及心脏毒性[1],其中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约0.8~24.0%[1]除了可出现窦缓、室内阻滞、窦性静止、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之外,QT间期延长较突出.以往研究提示,胺碘酮尽管延长QT间期,但不影响甚至降低QT间期离散度(QTd),且心室复极呈均一性延长,故较少引起尖端扭转性室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治疗情况。结果 2例病情缓解,包括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ESR和CRP恢复正常,病情缓解后激素减量维持;1例出现病情复发,复发后联合细胞毒药物及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自始起量开始,病情得到控制;3例患者动脉狭窄严重的行介入治疗后给予小剂量激素维持治疗。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由于病因不明,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较困难;确诊后,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无严重动脉狭窄的患者能较好地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保护性隔离,加强细菌易入侵部位的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结果:5例多发性骨转移病人全身化疗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平安度过危险期。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多种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特发性骨纤维化等骨骼关节表现。熟悉这些疾病所致骨骼关节病变特征,可及时作出诊断,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临床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AD的防治仍为世界性的难题。对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药物、抗炎症药物、减少Aβ异常聚集的药物、雌激素、抗氧化剂、tau蛋白磷酸化抑制剂等治疗AD药物,总结和探索它们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分析评价药物的疗效与局限,展望治疗AD药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胺碘酮又名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原为抗心绞痛药物,近十余年来,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它对多种快速型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有确切疗效,但就其二者疗效对比国内外各文献报导不一,现就近年来,经本院治疗的51例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后的临床效果,将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药疗效作一对比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