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职教集团发展的战略转型与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解决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是新形势下职教集团建设必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新时代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从对接“互联网+”行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对接“全面发展”理念三方面分析新时代职教集团发展的战略转型,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基本原理,从自适应组织动力机制、主要控制参量、子系统和控制变量等方面,对创新新时代职教集团发展模式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职"区域化"课改实践模式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和主动服务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两大基点,在生物基础观和区域式课程模式基础上走"公共基础课程专门化、技术课程精专化、综合实践课程现场化、个性课程多样化"之路为特征,以"好就业、就好业、会创业"为目标导向.中职"区域化"课改实践模式的构建,是中职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它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为提升学校管理品质和创新学校管理制度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中职区域化课改实践模式的基点中职区域化课改实践模式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和主动服务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两大基点。(1)中职主要培养初级或中级技术人才,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两者之间,更侧重于技能  相似文献   

4.
中职课程改革正全面推进,如何保证此次课程改革的质量,成为新的焦点。中职课改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改需要健全新的评价机制以丰富其内涵;课改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配合。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质量制药工程领域人才是推动药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策略。本课题重构了“3+1”教学和实训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了新工科背景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通过“对接”和“重构”,提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6.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绿色课改’呢?”我认为,只要是有生命力的,有创新精神的,能推动新的教育发展的课程改革,就是“绿色课改”。  相似文献   

7.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为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入手,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使中职思政课在“大思政课”建设下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下,中职学校的课改,应确立让课程适合学生、让课程发展学生的方向,这样才能突破中职教育的发展瓶颈。一、践行创业型就业的课改新理念。学校发挥  相似文献   

9.
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调研表明,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短板与问题。聚焦高职课程的转型升级,以课程改革现状调研为基础,探讨高职课程改革的课程观、师生观、教学观,以建构主义、学生中心、有效教学等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加快课程数字化转型、铸造高品质“金课”、推广新形态教材、强化“四新”师资建设、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实现高职课程“提质增效”路径,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改革势在必行。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基础教研室多年指导学生参赛的经验,提出“赛教融合”的改革理念,对接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机械基础类课程教学新的改革发展之路进行了探索,以期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紧盯国家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融合新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规定,服务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科技引领、虚实结合融入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推进会展专业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课程资源和活页式教材编写,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结合数字会展资源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重构实训实践教学内容,开展新技术赋能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课改二期工程是课改一期工程的深化、发展和提高,具有更远的前瞻性,要在教育观念、教育理论、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评价和学科体系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课改二期工程基于21世纪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具有明显的新时代特征的期望目标,这就是一个“突出”、两个“构建”、三个“加强”。一个“突出”:在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等三者关系中,要突出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所有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一年的充分调研,天津市近日确定了10个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领域,作为中职课程改革的先行军,每个专业领域由两所中职学校合作进行课改探索,以推动全市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为沿线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走过了10年。着眼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西方阵营“污名化”、全球经济转型、沿线国家文化差异等,给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为此,职业院校要坚持和而不同理念,构建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产教协同理念,为产业发展精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坚持入乡随俗理念,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15.
课程设置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骨干环节,承担着学校培养人才的重任.随着浙江省近年来中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从“普职分离”到“普职融合”,课改一直处于钟摆状态,没有实质性推进.文章从学生观的角度,把学生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主体,研究了浙江省中职选择性课改对中职课程体系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以期能对中职的课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职业教育全方位转型,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构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以“智能+”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行业“标配”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制度体系建设、国际合作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从适应转向引领,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学模式“智慧化”;构建“数字智能+工匠精神”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育复合化;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的匹配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化;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推动教育治理法治化;完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打造世界职业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邹吉权 《成人教育》2021,41(4):46-52
1+X证书制度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1+X证书制度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事关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出“四方联动、五链耦合”人才培养机制。所谓“四方联动”,是指政府、学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四方高度协同、实时联动;所谓“五链耦合”,是指基于1+X证书重构教学流程、再造课程结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智慧型岗位、模块化课程、结构化团队、项目化教学、复合型人才五个环节高度耦合、环环相扣,形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期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后,新课程将带着新教材、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走进学校,实现我们传统基础教育中种种弊端的彻底变革,学校校长站在课改前沿。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创新、转型,在课改实施中扮演什么样的校长,这是推动课改的关键所在,决定着课改实施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技术驱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产业高端急需一批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在明确课程整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从“重视课程思政育人、开展四阶递进教学、打造立体教学资源、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复合职业技能,激发了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天津市教委经过一年时间的充分调研后,近日确定10个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领域作为本市中职课程改革的先行军,每个专业领域由两所中职学校合作进行课改探索。这10个专业领域是:计算机技术、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机电技术、生物技术、建筑技术、服务技术以及财经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