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你受教的老师或许不在学校,这是较早前我读过的一个故事里的一句话。故事说,住在乡下的奶奶写了张购物单让我到小杂货店买东西。我将购物单交给老板娘看,她却说:小孩,我不是你的佣人,你得自己去找要买的东西。在一堆乱七八糟的货物间找了将近一个小时,我还没找到想要买的东西,于是,我再次询问老板娘。可她连头都不抬:小孩,你没仔细听  相似文献   

2.
林高明 《福建教育》2011,(11):56-58
最近读了一些台湾教育学者的教育文章。觉得是轻浅有韵,在轻松自然的叙说中,寓含着幽微玄妙的教育教学的智慧与真谛。杨茂秀先生的《好老师是自己找的》就是用很轻浅的方式来表现一种很有内蕴的思考,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相似文献   

3.
《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出版后,我即认真拜读。读后掩卷,我深切地感受到,全书气势磅礴,情真意切,字里行间生动地记录着一位肩负重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筹帷幄、果断决策,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信念、胆识和气魄,记录着一位共产党人为铸就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辉煌而呕心沥血、奋进前行的坚强党性,也记录着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璀璨成就!  相似文献   

4.
肖雨 《教师博览》2006,(4):47-47
喜欢《教师博览》有些年头了。亲切厚实的感觉,清丽流云的彩页,踏实美轮的文章……长者、朋友般的《教师博览》。  相似文献   

5.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作者的表达别具一格,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李镇西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浑然一体,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  相似文献   

6.
以近期国产教育类电影《老师·好》为研究对象,揭示教师形象遭遇了祛魅成俗化的功利实体者、角色边缘化的服务员、权力虚无化的表演者等"苗霸天式"公众污名角色群象的现实习染。传统异化师德形象的身体沉沦、泛市场化教育的教师沦为物化消费品、传播舆论场失范的教师形象失真等因素造成了这一现象。影片通过师德发展的具身救赎、伦理精神重塑的教师消费属性消解、大众传媒回归实现教师刻板印象地积极化改写等教育救赎形态,塑造了"好老师形象"并创造了优秀教育电影作品。  相似文献   

7.
刘景蕉 《福建教育》2006,(10A):55-55
2006年1月18日,我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刘老师,你的文章已刊发在《福建教育》第2期,敬请关注!”我把这条短信读了又读,第一次体验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最近拜读了《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教师是如何被“发现”的》一文。颇受感染和教益,触动了我在做管理工作上长期冰封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炎热的酷暑我手捧着它,内心一片清凉;无聊的假期我手捧着它,日子一片阳光;寂静的夜晚我手捧着它,心里一片涟漪。《影响教师一生的经典故事》如一泓清泉洗涤了我的心灵,吸引了我的眼球。它的每个故事都散发着一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那就是——爱!大爱无痕,育人有方。  相似文献   

10.
贺菲 《教师》2014,(14):119-120
为深入了解教师教育的相关问题,本文对中国《教师教育研究》2001—2013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对中国教师教育研究有更好的认识,找出中国教师教育的主要研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发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师资培养以及培养机构转型为其主要研究领域,且师资培养呈现出专业化、高学历化和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苏平 《河北教育》2009,(10):10-10
从教11年来,是《河北教育》默默地、不求索取地帮助我,使我从一名年轻教师很快地成长为业务骨干。在这里,我由衷地道一声:谢谢《河北教育》,你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坤虎,我又有三篇文章发表了!其中一篇还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今天中午,亚西老师欣喜地对我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我的同事,我多年的挚友,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13.
周如俊 《江西教育》2004,(20):45-45
朱永新教授在其教育随笔集《享受教育》《“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一文中写道:“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写千字评语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前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名师这幽默的语言,却道出了教科研的最有效方法,教师的素质自我提高、教育名师的成长秘密!  相似文献   

14.
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觉朴实而真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学生的爱,这种爱和社会使命感深深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15.
方晓丽 《教师》2011,(7):128-128
去年年底,我去教育局办公室拿一个快递,见桌子摆了几本《教师》杂志,我顺便就捎了一本,心理暗想我从教二十几年了,只见过《中国教育报》、《教师报》、《人民教育》、《湖南教育》等,今天第一次见到了以教师命名的《教师》杂志,于是我两天后就到邮局把此杂志订购下来,我觉得我们的编者同志是有眼光和思想的教育人,的确,你想,我们的大中国,13亿多人的中国,从事教育行业的有多少人。作为庞大的教师群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杂志会是何等的高兴和自豪。  相似文献   

16.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哲人对话。”英国大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是这么说的。的确,好书会给予你很多启示,引导你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效果。在用好用活《山东教育》,帮助广大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方面,我县教育局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利用各种形式。扩大《山东教育》的影响,提高教师学习、使用《山东教育》的自觉性 在众多的教育报刊中,《山东教育》有鲜明的特点,观念新、容量大、质量高、实用性强,我县教师订阅了大量《山东教育》。然而,在有些乡镇发现。部分教师虽然订了刊物,但是没有很好地去阅读。  相似文献   

18.
钟瑶 《家教指南》2003,(7):64-64
我们把《谁是最好的老师———引领孩子在体验自然中成长》这本书推荐给广大读者的原因多多:其一,本书的作者是诗人、作家、教育专家徐国静女士和她十几岁的女儿雨奇以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共同完成的一部力作。其内容所及,虽以家庭教育为主,但不是纯理性的宏篇论述,也并非他人论点、求证的重复和转载,而是通过记述作者自身与其女儿共同拥抱自然、欣赏自然和体验自然的许多细节与独特感受,为我们揭示了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侧面———让孩子在体验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彩中去开启智慧的门窗,插上想象的翅膀,陶冶纯真的情操,汲取成…  相似文献   

19.
沈丽新 《师道》2010,(9):50-51
工作了18年,自己还算“青年教师”么?总是会因为自己年近不惑而半真不假地自诩是个“老教师”了。然而,边读吴非先生的《致青年教师》,边反思自己的教师心态、教育行为,却不由怵然。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读先生的文字,真正懂得:教龄、资历、经验,未必就意味着是个成熟、理性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余英 《福建教育》2006,(11A):61-61
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我的童年是在当教师的姑姑家度过的。那时候,姑姑爱我胜过爱她的孩子。她经常带着我到她仟教的实验小学。一次,姑姑去上课,把我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我玩着玩着不知为什么突然想折纸飞机,就随手抓来姑姑桌上的一本杂志,撕下一张折起了飞机。拿着折好的几架飞机,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上试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