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途径和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引和信念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有着鲜明的特质,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引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效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难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多个领域创造丰富多样的文明新形态,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共性与中国式的个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特色;党的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及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理论特色;基于中华文明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时代特色。唯有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才能不断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生动演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以哲学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践论上始终坚持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与实践逻辑的特殊性,在本质论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特质与创新驱动发展,在方法论上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价值论上始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性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如何建设美好现代性世界”的时代之问,呈现出具有“中国式”特征的现代性理念,为建构美好现代性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识的视角,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形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则决定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性发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再到新发展阶段,这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包含、层层递进和跃升的关系,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为构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道路话语体系提供了一以贯之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5.
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这种思维方法的科学性。中国式现代化注重解决非平衡问题,推进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走向动态平衡;强调社会系统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推动一部分人先富向共同富裕的跨越;统筹系统的差异协同和整体优化,建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国家;推进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现代化系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6.
主动求变的历史主动精神串联起党领导人民斗争和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打破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路径依赖”,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人的现代化和社会整体现代化、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以及合规律性与和目的性的关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特征。必须坚持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坚持重点突破培育创新动能、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在未来实践中更好地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试图走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被历史证明行不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带领人民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历经许多艰难曲折,但至今越走越宽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现实内涵。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起点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实践路径根基在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实践路径规律是正确处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实践路径布局即“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实践路径步骤为“两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党深刻总结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体现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统一,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规律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发挥基础性作用。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体系的认识必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更是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式现代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综合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模式,彰显了中国在制度上的自信心以及优越性。同时,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主题,也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回应大学生关切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讲清讲深讲活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切实做到既各有侧重又形成合力,提升融入的学理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现代化,代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蕴。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生长的灵魂之基、精神之源,凝聚着家国情怀、人本精神、求真务实、创新精神,是支撑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力量。需在把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特质基础上将这些文化力量转化为文化表达,培植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与中国性格,为世界高等教育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既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完成的答案,又不能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只能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要有正确的路线指引,二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三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指导,四要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五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以来,学界对此展开了多视角多层面多学科的研究,但既有研究成果广泛存在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混用误用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上的相通性,在历史起点、领导力量、根本性质及叙事逻辑上的差异性;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领导力量和方法论上的相通性,在出场语境、本质内涵及现实目标上的差异性。唯有澄清概念前提、划定概念界限,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的格局中展开的,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实践。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五大特色,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出了极具创新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经历了“学习西式现代化-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实践都凝练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可以得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翘首企盼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在对中国现代化的解读中,需要与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连接统一起来,才能更清晰历史的现代化之路选择的合理性,且为我们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了现代化发展深厚的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逻辑共生,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充分认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张力,稳步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纾解了西方资本主义逻辑架构下的现代化发展困囿,打破了现代化趋同于西方化的逻辑悖论,展现出了异于西方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实践意指和价值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实践中形塑而成,为人类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集真理性、实践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彰显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的实质、普适性及未来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模式”是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解读,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发展道路既是本土的、独特的,又是世界的、普遍的。对于“中国模式”的普适性问题,应当避免把中国发展模式或发展道路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与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普遍性的启示意义和价值对立起来。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孤立的,而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中国要真正崛起,还有漫长崎岖的征程,政治民主化较之工业化而言,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则是更大的考验,中国现代化道路还面临着自身文化、文明是否为世界认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百年教育实践中独立自主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扎根悠久历史、人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追求更加公平、共建共治共享、开放交流包容、评价体系多元的教育现代化。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具有高度的历史自觉,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性伟大实践。与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现代化模式相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鲜明的内涵与特色:立足中国的民族性、服务人民的公平性、放眼世界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服务强国的基础性和引领世界的先进性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文化自信,彰显中国教育特色,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构建学习型社会,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