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瞿林东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从宏观角度提炼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具体涉及到史学批评的概念、目的、标准及方法、作用等。其《中国史学史纲》从微观角度对自唐迄清的史学批评进行了深入探究。瞿林东先生对史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学界史学批评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芳  李咏兰 《文教资料》2013,(11):60-62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研究逐步受到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一部自己的专史。2010年8月,白云著《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的出版,弥补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尚无专史的缺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白云教授的《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是目前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专著。上编分析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基本形式、基本方法、基本对象、基本范畴、重要标尺、重要作用。下编探究了中国古代重要史家、史学家、史学批评家及《左传》、《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史学批评思想,上下编交相辉映,凸显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渐进的中央集权社会,越是到后期,中央集权的程度越高。这种集权政治影响着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也使得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呈现出浓郁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5.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自2000成立以来,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白寿彝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史学史>,是目前卷帙最大的中国史学史著作.该书将中国史学的发展划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宋辽金元时期、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和近代时期六个阶段,分别由白寿彝、许殿才、瞿林东、吴怀祺、向燕南、张越、罗炳良、陈其泰撰写.本书经老、中、青三代学人的精心结撰,历时20年全部出版,是本领域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范畴是在史学批评史上逐步产生、不断发展和逐渐趋于稳定,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概念。它影响着史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术规范,有助于明确史学批评的标准和基本原则。研究这些范畴,不仅对进一步认识其内涵与结构、从更高的层面上揭示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面貌、彰显中国史学的本土特点与风格有所裨益,而且也为当代史学理论的创新、中国史学与外国史学对话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关于史学批评的零散言论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两汉时期,司马迁评论《春秋》、班彪评论《史记》,奠定了史学批评传统的基础。魏晋隋唐时期,史学批评传统从具体的批评上升到了理论阐述的高度。至清代章学诚,史学批评传统实现了哲理化的提升。史学批评传统对于中国史学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史学批评是引领史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第二,史学批评是史学创新的前提;第三,史学批评在晚清民国的史学革命中扮演了急先锋和催化剂的角色。传统强调传承,批评则指向变革。史学批评传统是理性的反省,是理智的观察,是深沉的思考。历代史学家在史学批评中获得了研究的灵感与动力、取得新的史学成就,中国史学也在史学批评传统的指引下不断地完善自我、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8.
从总结历史经验、历史人物、历史编纂、史学批评等几个方面与比较研究之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史家历史撰述所用比较方法,如史事比较、人物比较、制度比较、政策比较、历史思想比较、史学思想比较、史家特点比较、史书编纂形式比较等进行论述,以揭示中国古代史家在比较研究方面的认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古代史是大学本科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教材内容始终受到时代的局限和政治形势的影响,政治史的内容偏多,观点陈旧,教条化、程式化严重,中国古代史社会史的内容偏少等问题,致使学生对教材缺乏兴趣,学习成效不高;转变教材形式和授课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安排学生必读的史书经典,选取典型史事进行课堂讲授和研讨,重建学生以阅读正史经典为主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学中“牟合方盖”的构造和求解方法,以及中算家籍此推得球体求积公式的事实.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中,中国史学史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论在历史观点和史学视野方面,还是在撰述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草创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理论上的准备和提高,撰述兴盛局面的形成,以及重要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深入,是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家对史学本体问题的探讨,积累了相当厚重的理论遗产.在中国古代史学本体论的内涵中,史学"求真"和"寓义"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然而从先秦至清代史家对于史学本体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偏颇,一个时期过度强调史学本体的"求真"理念,另一个时期则过分强调史学本体的"寓义"理念,导致史学思潮在征实与空疏之间畸轻畸重循环发展,给史学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很有必要深入考察古代史家对"史义"认识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借鉴和吸收,丰富和滋养当代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义上的神话,目的是塑造神的伟大与崇高,因此,传统神话都有一些神秘的气息。“神话是一种言谈,神话是一种传播体系,是一种讯息。”[1]对我国历史上的孔子、关羽、大禹等进行神话学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人民对他们的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5.
教师应充分重视史学社会功能的教学,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摆脱传统教材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束缚,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正确地分析和把握教学对象及其所处阶段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将史学的社会功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赋予传统内容以新面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教育学者们在继续关注创造性思维培育的同时,也颇为关注对批判思考的研究。本文就批判思考的概念,批判思考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批判思考在问题引导式学习模式中的作用等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期有助于丰富我国素质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发达,异传是重要形式之一.异传作者的人生经历大多曲折而坎坷,为形成异传写作的特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件.异传的主要特点有:立传标准别出心裁,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写作手法灵活多样.异传为今人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史料,体现了一种传记精神--对生活真实和人性本质的揭示,成为中国史学的一笔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创新求变、民族忧患和历史借鉴等等的中华民族精神;而数千年延绵不绝的传统史学,则肩负起了记录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为了完成时代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对传统史学的学习和研究,来汲取、培育和弘扬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此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意志力和生命力,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历史思维培养是历史学科教育的核心任务,中国史学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自觉性,对传统思维进行合理扬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