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年专刊     
张宴 《辅导员》2014,(3):34-35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擅长人物、走兽、花鸟,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欣赏一下这些作品吧!  相似文献   

2.
水墨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表现,在进行动画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加进传统的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动画进行融合,这样更加能够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动画融合的表现力,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创意.因此在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将国画笔墨语言在水墨场景设计中进行合理的运用,把数字的水墨技术和传统的国画技术有机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领悟国画的内涵与精神,对运用的方法进行分析,使得国画和动画进行完美的融合.本文主要针对动画场景设计中感悟国画水墨精神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名家书画     
《中国教师》2010,(13):F0003-F0003
<正>黄坚,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现为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相似文献   

4.
建筑的生命在于体现感官世界的深层次的感受,而这个感受恰恰体现在建筑意境的塑造上.研究中国国画的意境美是了解中国人审美观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研究如何做让中国人满意的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国画中的“留白”、光影变化、水的变化、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意境,阐述了国画的美学理念对建筑意境影响,指出建筑师应从传统文化内挖掘建筑意境美,提升现代建筑的生命力,以繁荣中国现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的画家较之传统的画家不仅在社会地位上有了本质上的提升,他们的艺术活动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他们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形成了艺术场域独特的艺术法则。民国初期“人体模特儿事件”折射出当时美术场域的相对独立性,画家们对艺术法则的维护彰显了他们文化生产的自主性,并且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社会地位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国画是我国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学生就已经接触到了国画的相关知识,然而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导致初中美术课程关于中国画的教学成果不是很好,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我国国画继续传承、发扬与创新。传统文化是祖国的根基,必须要持续传承,发扬与创新也是必要的。本文就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徐悲鸿和刘海粟都是我国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以中国传统精神为主体消化融合西方文化艺术的事业。在面对怎样对待和改良中国传统美术这个问题上,始终坚持中西融合的方式,引进西方的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理论,同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美术的精华。他们的艺术作品及思想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二十一世纪之初,重新认识两位大师,将对现代美术创作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6):F0002-F0002,F0003
马丽华(1975-),女,陕西杨凌人。1998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至今任教于石家庄学院美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笔画研究。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国画工笔重彩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奖:2003年国画《月色》获河北省画院画家第三届美术作品展三等奖;2008年国画作品《似水流年》入选首届河北省青年美术作品展;2010年工笔重彩作品《对视》入选首届全国现代工笔画大展;2011年出版个人画册《新南北院体人物画家作品集——马丽华卷》;2011年工笔重彩作品《记忆中的旋律》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2012年国画作品《花样年华》入选2012年全国中国工笔画展;国画作品《认真听讲》参加2012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书画作品展”。国画作品多发表于《美术》《美术研究》《美术向导》《中国画苑》等刊物。  相似文献   

9.
国画教学是小学美术课堂的传统项目。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实行,将国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不管是新课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还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有知识技能的要求,又要了解其文化意蕴,这必然对未来的国画教学研究方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45+138
陈之佛、于非鶞、俞至贞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杰出的工笔鸟画家,作为有着留日背景、设计基础的陈之佛在艺术风格上有着与传统工笔画家不同的艺术特点。陈之佛学习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学习西洋美术又能为国画所用,中西合璧,可谓是一代花鸟画大师。  相似文献   

11.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更多传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可尝试以葫芦为载体,以儿童画、装饰画、国画、书法为表现形式,依托“葫芦画”及其主题活动进行研习与探究,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让美术课堂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主义在和西方后现代主义同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碰撞与挑战使中国当代美术的触角和视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和延伸。面对如潮般的西方文化,我们封闭太久的本土文化一时也表现出了不知所措,失去了原有的那份平静与从容。中国传统绘画亦如其他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出现了“危机之争”。在此背景下,要解决美术师范专业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遵循中国画内在发展规律,突出临摹在美术师范专业国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术学科关键能力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操盘手”,在实践层面起到“代言人”的作用。研究发现,学界对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研究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文化理解是国内持续的研究热点,文化自信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以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学科关键能力应用迁移为视角,提出“视觉智商”概念。从有利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迁移、巩固和应用四个维度出发,明确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要素,具体包括美术学科能力、美术认知能力、美术操作能力、美术社交能力。体现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教材编写策略,应符合“知识—解决问题—行为”逻辑。提升学生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设计策略,可参考文化自信取向的“价值观引领的做中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具身认知理论为美术教学文化理解素养指明了实践方向,在具身认知理论下,美术教学围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知识迁移进行创新。本文以民居花窗为例,从“具身体验,融身于境,联结文化认知”“具身探究,寄身于情,积淀文化理解”“具身实践,离身于心,传承文化精神”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美术探究教学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封建社会有两千余年历史,而西方的封建社会只一千余年历史。中国封建社会的美术体现出多文化、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它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主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脉络和不竭源泉。中世纪美术对西方建筑美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种融合多种文化源流的宗教艺术,它为近代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影响了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20日,“第四届桂子山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在云端顺利召开,其主题为“翻译与中国的现代转型”。“传统”与“现代”两个概念在中国的诞生经历了从欧美到东洋再到中国的跨语际翻译和旅行:“传统”一词从传统语义转向现代语义,“现代”一词从无到有,反映了传统到现代转型中新思想和新概念的诞生。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翻译奠定了现代社会观念变迁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现代知识的诞生,鼓舞了清末民初的制度探索,促进了文化构建的日趋理性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论工笔花鸟画的意象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色彩是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国哲学思想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南齐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工笔花鸟画中所体现的“固有色”、“墨分五色”、“一色之中求变化”等为后世画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画家为寻求全新绘画风格,促使了传统绘画设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色彩在20世纪已被誉为时代的标志。对意象色彩的探究,正是在以世界文化交融为背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将艺术的发展引向多元化的格局,并为今后工笔花鸟画意象色彩的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运用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课件,将形、色、文、音、像融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中国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建构,使美术课堂呈现出多样性、多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小学美术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审美情操有着重要的帮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教育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国画教育实现创意教学也是新课标对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出的新的改革。这种创新性的美术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将对如何开展小学美术国画创意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化,构成了多元文化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包含了国画、书法、篆刻、剪纸以及地方艺术等多样文化,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传递价值。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体验性强、覆盖面广的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能够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在认识“传统美”、感受“传统美”、习得“传统美”的过程中,促进美术素养的提升。文章聚焦校本研究的金陵砖文化,通过介绍金陵砖文化的内涵,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意义,探讨传统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