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男子速滑1500米比赛的分段对间与速度、各分段体力分配等战术指标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同国外运动员相比,在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我国运动员体力分配不均衡,前300米过快,而1100~1500米段落又过慢,战术运用不太合理,与均匀分配体力的国外运动员相比形成很大反差。  相似文献   

2.
王自成 《新体育》2023,(12):98-103
田径男子110m栏项目是一项高难度的田径比赛项目,旨在测试运动员在短距离内的速度和技巧。比赛的跑道长度为110m,跨越10个栏架,每个栏杆高1.067m。运动员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穿过每个栏杆,同时保持平衡和稳定。这项比赛对于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爆发力、协调性和耐力都有很高的要求[1]。男子110m栏项目在1896年第1届雅典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被定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在我国,男子110m栏项目一直是田径运动中备受关注的项目之一,以刘翔为代表的中国男子110m栏运动员,以12.91s的成绩夺取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并在2006年以12.88s的成绩打破男子110m的世界记录。为我国跨栏项目取得了历史性辉煌成绩,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也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2]。经过数代人的顽强拼搏和积极探索我国男子100m栏运动员不断取得运动水平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突破,到现阶段我国男子110m栏项目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的节奏策略,各种泳姿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以及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所扮演的角色。方法:国内和国际各三场比赛中94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和比赛用时百分比用于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性别(男、女)和游泳能力水平(1-3名和4-8名)对各泳姿比赛用时百分比的影响,另外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确定哪种泳姿(分段成绩)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结果: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运动员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前1/4赛程,在比赛中间阶段速度明显下降,最后1/4阶段再全力冲刺的比赛节奏。获得奖牌者的仰泳成绩相关系数最高(r>0.730),4-8名运动员则是自由泳成绩(r>0.620)。国内和国际比赛中男子运动员在蛙泳阶段的比赛用时百分明显高于女子(P=0.005,P=0.006),但在自由泳阶段较低(P=0.034,P=0.005)。结论:不论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国内和国际比赛中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的节奏策略均为抛物线型。其中男子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加速的节奏策略,而女子则青睐于消极的节奏策略。在国内外比赛中,1-3名和4-8名分别与仰泳、自由泳成绩强相关。在专项训练中,应该考虑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的差异尤其在仰泳和自由泳泳姿上。  相似文献   

4.
"八一"男子排球队高原训练体能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八一"男子排球队一线运动员高原训练过程中的3项体能测试项目(助跑摸高、连续 摸高和800 m跑)进行了跟踪测试研究,初步探讨了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的影响。结 果表明,1)运动员高原反应症状比较明显;2)在不同的高原适应期,可采用平原训练方法进行高 原训练,训练负荷的结构应有所不同;3)在高原环境下进行6周训练,对运动员助跑摸高和连续 摸高成绩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对800 m跑成绩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 12名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为期 14周的高原(2260 m)~高原(2634 m)和两次高原(2260 m)~平原(396 m)交替训练的研究。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不同海拔地区交替训练,对增强其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从本次训练的生理效应来看,高原~高原交替训练好于高原~平原交替训练。  相似文献   

6.
第21届冬奥会我国速度滑冰成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第21届冬奥会上我国有14名速度滑冰运动员参加了7个项目的比赛,仅收获1枚女子500m铜牌,其他参赛项目成绩平平,与上一届冬奥会相比没有取得突破,遗憾收官。综述了第21届冬奥会速度滑冰的成绩,理性分析了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第21届冬奥会上的表现,男、女短距离项目的得与失,女子长距离、男子速滑项目落后的局面;展望我国速度滑冰项目未来发展,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立速度滑冰项目长期发展的战略布局,建立速度滑冰后备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综合素质等发展思路,为谋划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备战周期的重要任务和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实现速滑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优秀赛跑运动员跑中疲劳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95~1999年全国田径大赛中26场比赛的前8名男、女运动员约350人次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男、女运动员200m、400m、800m赛跑中的疲劳系数,旨在为我国优秀运动员设定合理的量化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8.
自1968年夏季奥运会在海拔2 200 m的墨西哥城举行以来,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就被高原生活、高原训练所带来的效果深深吸引。最典型的就是,来自于东非大裂谷海拔2 200~2 700 m地区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优秀长跑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今,每年世界各地的大批运动员都会选择到高原地区训练,期望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那么,什么原因让高原训练如此特殊呢?本文参考以往的科学实验及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七年世界男、女柔道锦标赛于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在联邦德国埃森举行。来自六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名男选手和180多名女选手参加了这次比赛。经过四天的激烈争夺,我国男、女运动员奋力拼搏,打出了风格和水平,取得了较好成绩。年轻的中国男子柔道队在世界大赛中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它标志着我国男子柔道运动,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8名甘孜州世代居住在海拔2 500m以上的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后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亚高原、平原分别采集其与心肺功能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对高原-亚高-平原过渡训练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经分析发现训练结束后测得从康定到泸定再到都江堰的最大摄氧量、血乳酸、血氧饱和度、尿蛋白均呈递增趋势,心率呈递减趋势,且除尿蛋白外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有利于提高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提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心肺功能的变化有利于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对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提供运动生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日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10名世居高原(2260米)的中国竞走运动员和10名居平原(10m)的日本竞走运动员在多巴(2366米),作4周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后期与前期、高原与平原相比,观察到有益的代偿性改变。如运动后的恢复心率(1分至1分10秒)下降加快(13次/分降至105次/分);在负荷心率相近条件下,步速加快(3.61m/s增至3.80m/s),无氧阈速度加快(中方,3.01增至3.22;日方,2.78增至3.30m/s);左室功能有改善(SV:日男由85.4→98.1ml;C1:中男由3.10→3.28L/m~2·min);乳酸—速度曲线右移(日男由7.2→5.4mM,中男由6.2→5.6mM);缓冲系统的能力有改善(女子:BE,—4.7→0.2mM;HCO_3,18.6→25.2mM);肺通气功能有所加强(MVV:中方,108.6→113.5L/min,日方,139.8→146.6L/min)。高原训练后,下平原比赛,中日各有8名队员提高了本人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等方法对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的竞技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男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7.6岁,女子为25.7岁;男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为98.84%,女子为98.56%;男运动员的超水平发挥率为27.5%,女子为20%;男运动员的年龄与发挥率之间呈低度正相关,而女运动员年龄与发挥率之间为低度负相关。男运动员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在5.90m左右,前8名平均成绩在5.75m左右;而女运动员的大赛最好成绩在4.90m左右,前8名平均成绩在4.60m左右。男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一般为冠军成绩的92.8%,比赛中冠军一般跳6个高度左右;女子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为冠军成绩的85.30%,比赛中冠军一般跳过8个高度左右。男运动员的平均成功率为58.59%,女子运动员为73.65%,女运动员有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10名云南省男子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2天的高高原训练,训练地点为安宁(海拔1820 m)、香格里拉(海拔3263 m)和大理(海拔2008 m),采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试仪进行运动员晨起和训练后即刻血氧饱和度(SpO2)测试.发现:运动员的SpO2在到达香格里拉后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4.12%~7.22%,于第...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1996~2001年我国田径成绩的分析,了解我国田径成绩的走势.我国现阶段田径男、女运动员的整体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接近过程中,男子运动员正在追赶女子运动员的前进步伐,男子尖子运动员的上升趋势要快于女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世居高原的20名运动员(实验组、对照组各为男6名、女4名)进行了高住低练法的研究。其方法为:实验组(6男、4女)夜间睡在模拟4000m低压舱(10pm-6am;8小时),白天在原居住的高度进行强度训练(共4周),对照组(6男,4女)睡练均在2260m,并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对间歇性暴露于4000m高原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未能达到刺激肾脏释放EPO和通气量增大的低氧效应;虽然实验组VO2max、3000m比赛成绩自身前后比较有所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曹洪宇  李军 《冰雪运动》2010,32(2):6-8,31
有氧训练是提高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基础,良好的速度耐力基础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在比赛600~1000m段落降速较国外运动员明显,表明速度耐力不足是运动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改变训练理念,通过控制有氧训练的强度、有氧训练的比例、有氧训练的质量有效掌握有氧训练的负荷;采用风阻式速度滑冰专项能力训练器、高住低训等新的训练方法、手段,提高我国优秀女子速滑1000m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7.
对近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高水平(决赛和半决赛)自由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分析,其中男、女各224人共历时7年.通过各分段时间与最终成绩的相关分析,以及历届不同水平、性别的优秀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的分段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任何项目上,不论水平高低,自由泳运动员都呈现较为类似的时间分配模式,其中在短距离项目上,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前后半程的分段时间差越小并趋于均衡;在中距离项目上,男子运动员后半程保持速度的能力优于女子,历届世锦赛的获胜者在每个分段上处于领先位置,尤其在途中的游速上;同时长距离项目上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在途中的分段时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加速)且变化较小,而水平稍差的运动员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减速).建议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保持总分段时间分配特征的前提下,通过技术优化和力量训练来提高分段成绩,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8.
8运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身体成分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 FUTREX—5000A 近红外体脂分析仪对参加第8届全运会举重比赛决赛的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同一级别的男运动员中,比赛成绩较好者,全身体脂百分含量较低,瘦体重较重,体液含量较高;女运动员的这种现象不明显。随男、女运动员体重级别增大,总成绩/体重、挺举成绩/体重、抓举成绩/体重这3个比值呈逐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世居高原运动员有较好的耐缺氧能力,为探讨他们上到更高高原训练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对13名世居昆明(1890m)的男、女自行车运动员到更高海拔地香格里拉(3200m)的训练进行研究,分析训练安排、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以评价训练效果。研究表明,世居高原运动员更高高原训练的安排基本与平原运动员高原训练一致;更高海拔训练时,在合理的训练安排下,运动员的尿常规、血红蛋白、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等指标随训练负荷的变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平原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变化规律基本相同;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红细胞和血清睾酮水平先升后降,训练后较之前有上升,白细胞趋于下降,可能是高原缺氧和训练安排的综合影响造成。结论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已经适应高原环境,上更高海拔训练是承受更大缺氧刺激,提高机体机能水平的有效方法;经过多次更高海拔的训练,自行车运动员的缺氧适应会逐渐提高。建议以后的实践中大胆增加运动负荷,以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方法:以8名世居高原(海拔1910m)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每名运动员在下亚高原前、亚高原(海拔1300m)训练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8天、第25天及第32天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皮质醇(C)、晨脉(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①世居高原运动员下到亚高原环境,大气氧分压增加了10mmHg,运动员Sp02上升了1%,晨脉下降了5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运动员RBC、Hct、Hb在亚高原训练的第2天开始下降,并在第4天降至最低,RBC下降明显(P<0.01),较高原下降了9.25%,Hb稍有下降;一周后各血象指标逐渐回升,并在第25天时升至最高水平,Hb升高了4.33%,且差异显著(P<0.05),RBC无变化.③运动员血清T在亚高原训练的前3周与高原相比无差异,3周后升高,并在第25天显著升高(P<0.05),较高原升高15.56%;C在第二天较高,随后下降,T/C比值变化甚微.结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间第1周身体机能状况较差,随后逐渐恢复,在3周后达到最好水平.提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到亚高原比赛时的最佳时间为下至亚高原3周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