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道德视域里的生命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断言:21世纪是体验哲学的时代。这种体验,在笔者看来即为生命体验。生命是体验依托,而体验伴随着生命的全过程,它规定着特定的生命且被这种成长中的生命规定着。这里所说的生命,是指人的整体性存在,包含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实体生命与精神生命、感性生命与理性生命各个方面,是一条由生存、实践、超越诸环节组合而成的生命活动之链。德性生成作为这条链上的独特一环,尽管有其特殊的内在生命需要的导向和超越性的精神追求目标,却不能脱离人的现实存在,不能脱离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是关联听觉的教学,而有深度的音乐体验可以在听觉的基础上,引发关于视觉、动觉、直觉、嗅觉等联觉的融合性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从听觉开始,引申视觉,强调联觉,重点探究音乐视觉中的形和神,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融体验于音乐学习中,挖掘与体验音乐的情感和内涵,使学生能突破歌唱教学的唱唱跳跳模式,高层次、立体化地体验音乐并浸润其中,获得思想启发和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8,(4):40-45
在生活困苦和价值混乱的时代,杜甫以反身而诚的方式,将价值追求从外在事功转向内在心性,追求人性的提升与完备,并将之视为个体生命的存生依据和价值根源,达致了人格全美和人性全善的境界。杜甫这种以仁心为基础的家国天下情怀和精神贫乏时代的心性追求,启发当代诗人突破个人狭隘的精神限阈,召唤着当代诗人加入到向伟大心灵进发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4.
教育生活体验研究及其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生活体验具有当下性、完整性、独特性、超越性和不可言说性等特点。作为一种不同于教育经验的研究范式,教育生活体验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它能使教育意义更加完整,它的非课题性和生存意识使它区别于行动研究和反思性教学研究,它的研究旨趣渗入了教育研究方法论转向的思想,对教育学理论建设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简述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致力于探索人的健康心理,其高峰体验理论是其理论中极具特色的部分."高峰体验"作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充分实现了人的自我潜能,窥见了宇宙的终极真理,同时又令人感到极度的兴奋、心醉神迷的短暂时刻.  相似文献   

6.
西方体验美学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它的意义在于突出了个人的亲历,又注重对他人体验的感悟.体验阅读的特点表现为超越性、亲历性和直觉性.当前文学文本阅读教学中的现状暴露为教师、学生缺乏个性阅读体验和阅读课堂缺乏真正的实践活动等缺点,而体验阅读教学能够真正深入文学文本的实质,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为以课堂开放促进体验,以表达整合体验,以理性深化体验,真正通过体验达到理解文学文本与自身意义构建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与神的碰撞这个角度解读《补天》。在《补天》中 ,鲁迅试图借助神与人的塑造告诉人们 ,人性的堕落带来了神性的消失。神与人的对立描写带来了美与丑的对立以及相应的结构样式。所谓“油滑”在鲁迅那里 ,便是对于虚伪“德性”的一种诙谐而又辛辣的嘲讽  相似文献   

8.
在呼唤教育中关照学生生命体验的当下,却忽视了教师职业生活中的生命体验。回归生命体验的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内涵式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和时代必然,具有主体性、实践性、整体性与超越性特征。借鉴美国"共同教与学"计划和"教学勇气项目",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创设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引领教师生命体验,在职后教师教育中,转化消极体验,呵护教师心灵。  相似文献   

9.
孤独是诗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宇宙自然的深广和空明与诗人内心的深沉或沉潜有着浑然的相契,构成了独特的意境美。而这一切均来自于诗人生活的孤独体验之后心灵的亮堂和超越,由此也映照出诗人独特的人格涵养。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美育代宗教"命题存在学理误区,潘知常代之美学神性维度是以海德格尔式现代审美救世主义颠覆其古典席勒式的美学救世主义。不同于宗教,美学的信仰维度应该是真与善,"真"既是科学的真理,也包括从现实日常生活中提炼的真情,甚至包括各种不同宗教教派中某些教义经过改造可纳入(适应)世俗的某些真缔。宇宙之真性系着于无限之神性,而善作为人类社会有限价值消解于无限之中,美则在"无名""无言"中被无限赋予"天地大美"非造神主义之客体神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体验学习的课堂文化是体验学习与课堂文化的有机结合,它承载着自主性、生活性、超越性、交往性等文化品质。建设这样的课堂文化,从内容上来说,就是要建设以体验为目标、以体验为中介、以体验为过程、以体验为结果的课堂文化;从策略上来说,就是要坚持以体验学习观为指导,以课堂形态的转向为依据,以建设者的文化自觉为驱动。  相似文献   

12.
生态体验道德教育在学理研究上依从中国传统诗意文化的语境,圆融传统道德教育诗意境界论.这一时代性命题从对道德教育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开启诗意智慧,从对道德教育的精神--实践批判中凸显诗意精神,从对道德教育本体批判之批判中融通生活实践关系.这自然引起道德教育内部系统发生结构性变化.确立导引者和体验者主体间的师生关系,耦合道德教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教育性与享用性功能,以及融通应然性与实然性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等成为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13.
印度神话中梵天的形象与地位是不断变化的,其演变轨迹反映了印度宗教的发展变化与古印度人的宗教和哲学思索。创造神梵天在早期婆罗门教中成为至尊的主神,反映了婆罗门教时期印度人对宇宙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哲学思考。梵天创世神话演变为摩奴参与创世的神话是北印度神化婆罗门的历史反映。梵天的虚化与其固有的神性有关,也是列国时代英雄崇拜取代婆罗门祭祀崇拜的反映。随着偶像崇拜的印度教取代祭祀崇拜的婆罗门教,祭祀神的代表梵天失去了其主神的地位,神性被虚化了。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学业情绪体验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之一.以大班幼儿及小学一至三年级儿童共228人为被试,采用图片测试法考察了其对数学任务图片和数学情境图片的基本情绪体验,及基本情绪体验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班幼儿与一、二年级儿童对非符号任务图片有较积极的情绪体验,但三年级儿童的积极情绪体验消失.儿童对符号任务图片的消极体验随年级提高而明显增长.三年级儿童对讲课和解题情境的图片均开始表现出显著的负性情绪.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幼儿的情绪体验不能预测其数学成绩,而在控制了年龄的影响后,小学儿童对符号任务图片和讲课情境图片的情绪体验能显著负向预测数学成绩.研究有助于揭示儿童早期阶段情绪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数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产品的情感与体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雪 《时代教育》2009,(7):45-45,61
20世纪90年代,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即体验经济。产品的属性也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由自然的向标准化再向定制化以及人性化发展。“体验”在当今的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它已经被作为一种情感符号进入到我们的消费生活中,产品外观上所富有的情趣往往是产品是否受到消费者亲睐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16.
品牌是影响顾客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品牌内涵及品牌价值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忽略了从品牌与消费者关系上认知品牌价值.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品牌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对体验经济时代下的品牌内涵进行重新界定,认为品牌是顾客体验的总和,指出体验营销是提升品牌价值的竞争利器,并进一步提出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时代的演进,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在体验经济时代,饭店顾客的需求特点与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顾客开始重视体验消费、追求最终体验.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对于旅游饭店而言非常重要,为此,本作者在分析体验经济时代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以4V营销模式为主,以体验营销为核心内容而展开,主要论述员工培训是饭店体验营销的前提、饭店体验服务产品设计是饭店体验营销的基础、旅游饭店体验管理是饭店体验营销的保证,重点论述体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体验经济时代,认识和掌握现代饭店“体验”产品的设计非常必要。现代饭店“体验”产品设计,要把握体验经济的可行性,认清体验与服务的差异,掌握体验产品的类型,分析体验对象的心理协调体验产品的环境和提高员工的体验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审美现代性从美学独立到"非理性转向"的内部反思增强了理论的适应性。进入消费时代,美学与身体欲望、大众文化等紧密联系,并且在消费中承担主要的动力。体验作为审美过程和审美共鸣的关键术语进入消费社会的视野。美学体验结构在消费时代与传统时期不同,在符号建构的基础上呈现出多层面性、主体性、参与性和自由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从文本中开掘出适于学生体验的教学内容,在具体可感的情境的浸润下,促发学生的自主体验,从而让阅读教学充盈情趣之美。 一、通过联想体验,将语言融合于画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两条视线来进行文本的理解和体悟。一条即目力视线,认读文本中的语言符号;另一条即心理视线,将文本语言想象成画面。这两条视线的共同运用能使文本中文字符号所展现的内容连接成为有机而完整的生活画卷。此时,学生的身心全部浸润于此,就会形成对文本主体的全面感受和体验,从而体会出文本思想感情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