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书序古之书序与今天的书序基本内容大致相同,有作者的自序,亦有他人作序。始于西汉,以司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早期的序,为单篇文字作的序放在正文的前面,为整部书作的序放在全书后面。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即在书后。至晋萧统《文选》等书,序始移至书前,此后,写在后面的称“跋”,或称“后序”。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教材里,以"序"名篇的古代作品有《伶官传序》《〈指南录〉后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和《送东阳马生序》等.从题面看,四文似属一种文体,但究其性质,却是名同实异.前三属序跋文,后一则属赠序文.序跋文.序,序文,也叫"叙"或"引",是列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若是放在后面的,则称为"跋".史料表明,上古时代的"序"都是放在后面的,只是到了南朝梁肖统的《文选》等书出现后,序文才移到前面.序,可以由作者自己写,如《伶官传序》《〈指南录〉后序》,分别是欧阳修和文天祥本人写的;也可请别人写,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即是由该书的作者邹鲁请孙中山写的.象俗语的"文无定法"一样,序的写作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就一般而言,序是在某著作写成后,叙述、申说该著作的写作缘由、旨意、经过或者体制的.但由于作序的对象和动机不同,一些序  相似文献   

3.
我们研读古代诗文时,经常会遇到语句、典故和历史资料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要及时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就必须学会正确地使用工具书。怎样正确地查检工具书?现列举数端,略述于后。校勘查法古代诗文往往在文字上有难解之处,这可能存在着传抄之误,必须查找有关原文来校勘。如《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的序云:“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皇后复得亲幸。”序中“于”字难以解通。我们试以宋·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御览》一书来  相似文献   

4.
《滕王阁序》全篇以骈文写成,藻饰华丽,典故众多,是“序文”中千古传诵的名篇。“序文指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唐宋以后出现了专为赠人而写的文字,虽也以‘序’名篇,但性质与书、文序不相同。”(《中华文化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可见,序文包括两大类:书序类  相似文献   

5.
《史记·匈奴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中有如下一段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而《汉书·匈奴列传上》(中华书局,1962年)中也有相同记载:"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两段文字相同,可知《汉书》因袭《史记》记载,但是两段文字在"田官:处标点不同.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荀悦的《汉纪》和东晋中叶袁宏的《后汉纪》,是我国古代两部发凡起例的重要编年史名著。它们无论在编纂方法或指导思想上,都对后世编年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一荀悦与《汉纪》《汉纪》作者荀悦(公元148—209年),字仲豫,颍川颍阴(河南许昌)人,是东汉末年重要的史学家和思想家。献帝建安元年至二年他任汉廷黄门侍郎,侍讲文学、史  相似文献   

7.
“足下”是古代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此处“足下”系下称上;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少卿足下……”此处“足下”  相似文献   

8.
一、《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的名称始见于后汉末年苟悦的《汉纪》的记载:“司马子长既遭李陵之祸,喟然而发愤,遂著史记。……班彪子固……据太史公司马迁史记,自高祖至孝武太初,以绍其后事。”  相似文献   

9.
序,文体名.一般置于一部书前,说明作者写作意图或说明同这部书有关的文章.传,文体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伶官传序"将两种文体合在一起,又加上"传"是多音多义字,这样容易造成释题的困难与歧义.所以,"伶官传序"应改为"《伶官传》序",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事实上,中学语文课本中这类题目都是这样的.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呐喊》自序".既然如此,而"伶官传"序为何不能加上书名号呢?  相似文献   

10.
唐代给禄,以官品高低为差.然唐制,有职事官,有散官,官员给禄究竟以何者品级为依据,史籍无明确记载,故须旁征别引以考察.《通典》卷二一《职官典·宰相》载:“永淳·弘道之际,裴炎为正议大夫、守侍中,崔知温为正议大夫、守中书今,刘齐贤为中大夫、守侍中,并同中书门下  相似文献   

11.
胡煦,字沧晓,河南光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卒于乾隆元年(1736年),一生"博极群书,湛精于易".(《周易函书约存·顾成天序》)著有《周易函书约存》、《周易函书约注》及《周易函书别集》等.  相似文献   

12.
<正> 刘向校书,是汉代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一件人事,班固《汉书》和荀悦《汉纪》曾经有过如下的纪载: 《汉书》卷十《成帝纪》:“河平三年(公元前二十六年)……秋八月,……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于天下。”案王先谦《汉书补注》:“何焯曰:‘向校中秘书,大书于帝纪,尊经  相似文献   

13.
北魏之先世有所谓始祖神元皇帝力微者 ,相传为其父诘汾与天女所生 ,故时人谚云“力微皇帝无舅家”。若能将这位传奇人物的生卒年考出 ,对于研究拓跋部早期混沌不清的历史 ,探索力微本人扑朔迷离的身世 ,均将大有裨益。据《魏书·序纪》云 :“始祖神元皇帝讳力微 ,立……五十八年……其年 ,始祖不豫……寻崩。凡飨国五十八年 ,年一百四岁。”又《北史·魏本纪·序纪》所载略同 ,不录。由此可知力微在位五十八年 ,享年一百零四岁 ,然生卒年仍是谜。学界诸人 ,亦均未考及。其实考之不难也。检《魏书·序纪》及《北史·魏本纪·序纪》均有“(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图书的历史久远、丰富,从殷商时代的甲骨书算起,到现在长达三千四、五百年,在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图书”一词的含义刘国钧教授在《中国书的故事》中解释说:“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表达思想并制成卷册的著作物”。我们也可以说,图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有意识地传播知识的工具。在我国古籍中早有“书”的名称。如殷周之际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春秋时的《左传·昭公六年》说:“叔向使诏子产书”。战国时的《周礼·地官大司徒》篇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的《史记·礼书》司马贞索隐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  相似文献   

15.
一、《说文》一书对"西"字的误释"西"字作为方位名词,用的是假借义。有关对"西"字本意的解释,以《说文解字》最具代表性。《说文·西部》:"西,鸟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放因以为'东西'之'西'。凡西之属皆从西。"①此说得到了诸多大家的认同,兹不一一赘述。随着学者们对甲、金文,对《说文解字》一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许慎对诸如干支、四方、五行等的解释都不可靠,对"西"字的说解也当属误释。许氏说解错误的根源在于他是以象形程度很有限的小篆作为训释的根据,而这种错误产生在当时的疗史条件下,也是无可非议的。我们…  相似文献   

16.
一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指篇名或书名(篇名也称细名或小名;书名也称总名或大名).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也称序录或书录,它可以作为包括目在内的简称.把篇名(或书名)与说明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尚书》有青丝编目录".这是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西汉刘向校书时的"条其篇目"、"录而奏之"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这是指从编次一书目录到群书目录的全过程.它所谓的录就是包括目在内的简称.而《汉书·叙传》说:"爰著目录,略述洪烈,述艺文志第十".这里的"目录"则是专指群书目录而言.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6,(1):44-48
押《汉纪》是我国第一部以"抄"书而成名的史书。荀悦"抄"《汉书》成《汉纪》,在删繁就简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系列文献整合与信息处理的方法,诸如"类记法""追记法""嵌入法"等,成功地将八十余万言的《汉书》"抄"成十八余万言的《汉纪》。更为重要的是荀悦不仅仅是删繁就简,而是"抄"中有"作",尤其是那些针对历史史实而发的"荀悦曰",对我国古代史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情绪与诵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学者朱熹《朱子童蒙须知》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删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序》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种主张实际上与朱氏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今人徐世荣亦说:诵读“是运用语言补充文字表达之不足”,它“如同黑白的摄影涂染了色彩,如同给静物注入生命素而成为动物。”由此看来,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研究诵读,无疑应当把诵读“本身”作为第一  相似文献   

19.
《历代兵制》共八卷,宋陈傅良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书上溯成周乡遂之法及春秋秦汉唐以来历代兵制之得失,于宋代言之尤祥。……盖傅良当南宋之时,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可谓切于时务者矣”。此书当系陈氏亲撰无疑。然事实并非如此。南宋建炎末,王铚奉旨编修《祖宗兵制》,高宗赵构赐其书名曰《枢庭备检》。王铚自云:”谨列自建国已来兵制沿革,与夫祖宗御戎备边,又请军兴废所因”。是书凡二百卷,乃藏于枢密院。其子王明德在他的《挥尘录》中不仅记述了此事,还完整保存了该书一篇自序。然由于《宋史·艺文志》不载,故到元时已失传。  相似文献   

20.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记录司马迁心路历程的精彩文字: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