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迈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科技逐渐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探讨数字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逻辑理路、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数字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逻辑理路包括推进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变革、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驱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效率和促进体教融合。数字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制约因素体现在体育科技人才缺乏、体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体育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体育科技经费有限、体育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及推广能力弱。最后提出数字科技赋能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建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育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体育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体育科技经费投入体系,创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为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驱动力,但信息技术不能简单强加于农村学校体育治理之中,符合逻辑的融入农村学校体育实践应用才是成为驱动其运行、发展、完善的有效过程。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为背景,以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融合趋势为基础,通过分析信息技术与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融合关系,认识到当前信息技术赋能下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问题。目前,信息技术赋能下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困境有:信息时代“赋能”与“赋权”差距大、信息技术丰富管理手段的效果没有达到、农村学校体育实践难以体现信息思维。由此提出:实现“赋权”与“赋能”的有机结合、搭建信息技术丰富管理手段的桥梁、增强信息思维便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体育的应用以此实现信息技术赋能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雨  陈佳慧 《新体育》2023,(18):58-60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体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了体育教育新生态,为学校体育提质增效提供了新契机和新路径,助力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从发展、进步、知识这3个层面,系统剖析了智慧体育驱动学校体育的内在机理及发展困境。据此,提出了智慧体育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略;推动形成多元协同机制,殷实智慧体育发展的成长之路;提高体育教师数字素养,培养智慧体育应用能力;企业重视自身发展,为智慧体育进校园扩容增效;构建学校智慧体育管理系统,共促数字校园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实践案例、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贵州省建设省域数字化体育公共服务平台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全民健身“六边工程”的六个方面数字化赋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角度,分析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体育行政部门的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数字治理能力的实践路径及其效果。结果表明:数字化助力建设群众身边体育组织,可以帮其拓展服务渠道;数字化推动实施群众身边体育指导,可以创新线上培训服务形式;数字化支撑开展群众身边体育赛事,通过数字绩效评估促进体育赛事良性发展;数字化优化实现场馆设施的高效管理,可以准确把握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的投入成效;数字化丰富完善群众身边健身活动形式,可以吸引大众参与其中;数字化创新搭建体育文化推广传播平台,可以推进“体育+”融合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内在价值,剖析体教融合发展中的短板及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一体化赛事体系。发展短板:顶层设计的全面性和持续性亟须加强,两系统赛事体系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体、教两系统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不足,学校体育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应对策略:完善法制建设,确保政策主客体权责利分明;坚持统筹规划,构建一体化赛事体系;明确目标导向,建立“双循环”人才培养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完善学校体育资源供给渠道。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是驱动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支撑。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探讨数字技术赋能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释义和学理因由,剖析了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即配套政策制度不健全掣肘体育旅游业结构优化,技术嵌入应用程度不深凸显体育旅游市场供需矛盾,体育旅游市场监管不足损害体育旅游消费者切身利益,复合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阻碍体育旅游业创新发展等。据此提出实践进路:强化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设立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的广度与深度;加强旅客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提升在线体育旅游平台的监管力度;健全企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多维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推进体育产业现代化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赋予了体育产业现代化更丰富的内涵,即要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体育产业效率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和结构最优化的有机统一。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现代化中的双轮驱动,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字平台共同推进了体育产业业态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发展;同时,必须加快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挖掘体育产业数据资源深层价值、必须提升体育产业数字治理效能的现实发展要求。以数字经济赋能我国体育产业现代化发展,可通过多主体共助“体育+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数据驱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数字平台促进体育产业监管规范化、数字技术推进体育产业供需良性互动,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要素配置、结构优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李岱峰 《体育风尚》2024,(2):98-100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不断改进,像排舞这样的运动项目也变纳入到了体育教学当中,并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现状,亟待进行完善。当前体教融合理念的提出,为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同时也为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更是间接为学校排舞项目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发展空间,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排舞项目将会进一步得到全面地发展。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排舞项目的发展路径展开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体育强国的重大命题,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青少年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中最基础、最具有战略性的工作,国家提出体教融合新理念来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则成为必然。采取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从体教融合的重大意义、概念、目标价值、发展方向来剖析体教融合这一新时代议题。研究认为: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重大诉求,是解决青少年体育短板的重要举措。体教融合的概念突破了二元对立,不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简单融合,而是从青少年成长的视角来回应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不同诉求。新时代体教融合价值在于实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体教融合需形成中国特色,需借鉴国外的经验,需通过顶层设计使政策落地。我国体育学界需对体教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吸纳世界体育强国对体教融合的相关研究,在形成中国特色体教融合理论的同时,推动体教融合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落地。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农村学校治理现代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分析了融合信息化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体系,找出融合信息化发展农村学校体育治理现代化困境:创新机制不完善,对多元主体的“赋权”不足,深度融合态势还没形成。提出优化路径:利用信息化创新基层乡镇政府的治理工作,完善农村“服务型政府”促进信息化下多元主体“赋权增能”,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学校体育深度融合态势。  相似文献   

11.
李俊逸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95-195,197
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对我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体教融合"的今天,探究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据此,本研究分别从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3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旨在为促进我国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该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分析了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并提出其实践转向。研究认为,数字赋能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身服务更加精准智能、供给更加全面均衡和治理更加科学高效的发展目标。宏观层面,数字赋能推动了全民健身“智”与“治”的高效融合;中观层面,数字赋能促进了全民健身“供”与“需”的精准匹配;微观层面,数字赋能实现了全民健身“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未来,可以通过创新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赋能全民健身供需协同新方向、打造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服务新生态等措施,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革新可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范式变革,推动体育公共服务迈向整体性治理并消解碎片化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剖析体育公共服务的碎片化问题,理清数字化与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价值关联,从政府、社会、个体维度探明数字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并提出实施策略。研究认为:数字赋能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的运行机制涵盖公民行为赋权、政府职能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平衡等内容。需要从补齐数字政务的制度缺口、挖掘平台动态性服务场景、提高关键利益主体参与度、合理规避技术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发挥数字化优势,以实现体育公共服务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4.
宋卓  蒲婧瑶 《新体育》2022,(6):70-72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其本质就是将体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和高校体育的改革方向进行研究,探索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时代高校体育的改革重点从教学方法、体育竞赛、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体教融合的几种观点,从逻辑学的视角对体教融合概念进行了语词定义,指出了体教融合概念目标定位高、融合程度深、融合内容广、融合状况复杂的特征,探析了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改革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体育法制体系3个方面对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体育技能普及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剖析体教结合的困境并借鉴既往经验,在“体教融合”的视阈下探析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的新思路,助力体教融合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目标。研究表明:体教结合时期体育、教育部门两者各自为营导致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的发展面临诸多藩篱;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有利于体教融合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可以通过多元培养师资,创新特色课程、整合区域布局,打造特色品牌赛事、打通“小学-中学-大学”体育人才培养输送体系,实现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城市体育数字治理的价值、困境,并提出路径。价值:推动体育资源要素的重新整合,提高治理效率;推动体育服务水平的跨越发展,提升服务供给质量;营造体育数字化赋能的全覆盖,促进资源共享。困境: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亟待健全,数据壁垒制约体育治理资源的整合共享。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整体联动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加强综合治理,构建简约高效务实管用的治理机制;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城市体育数据要素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亮  关朝阳 《体育科技》2022,(5):110-113
学校体育作为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防止运动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效能,切实深化体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校体育安全研究呈现出以运动损伤研究为主体,体育伤害事故研究、体育安全管理研究为双翼的现状格局;校方为防止运动伤害发生,安全管理失范,风险预防极端。为打破学校想要多开、多加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却不敢开齐开足的现实困境,需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安全软硬件水平,切实规避体育活动风险;依法有序处理体育伤害事故,妥善解决责任纠纷问题;形成学校—部门、学校—家庭的体育安全管理联动局面,进而有效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体教融合背景,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体教融合意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健全人格,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作用,培养体育后备专业人才。研究结果表明: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困境表现为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不合理、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未建立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提出了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完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深化体教融合政策颁布为契机,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地梳理了过往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实践发展的现实困境,同时总结了新时代信息技术、全球化、顶层设计等方面新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促进学校体育实践发展、提高学生体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表明,目前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存在运动风险法治管理机制缺失、实践发展得不到保障;课程设置零碎化、重复化,“育人逻辑”彰显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优化,“育人能力”有待加强;校园竞赛体系不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缺失等现实困境。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学校体育实践发展问题,顶层设计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民众“体育无用论”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内驱力;信息技术变革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学校体育面向未来发展应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育人逻辑与甄别逻辑的对立统一和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的深度接轨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