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具有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美好灵魂,形成健全的人格,铸造高尚的精神特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育",就是用教、学语文的方法教、学语文,寓语文教学于语文教育之中,最终通过师生的教与学,语文素养得到全面、高效的提升与发展。"正语文教育"一直以"求正、扶正、匡正,正向、正行、正果"为追求目标,努力改变歪、倒、侧、斜、偏、假、非、泛等语文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语文同时具备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知识性等特征。语文教学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其课程内容涵盖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等,是开展人文教育的有效载体。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于漪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  相似文献   

4.
胡婧婧 《新疆教育》2013,(5):149-149
小学语文教学既教语文、学语文,也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其教育功能不仅是教学生读书认字,也应当给学生传授先进思想,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政治目标。语文教师应抓好语文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保持与时俱进。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初步探讨,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无论是哪个阶段,教师都会对学生说:"学校首先教的是做人,其次才是教知识。"然而对于学  相似文献   

6.
冯月巧 《林区教学》2013,(12):37-3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是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应当在深入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一种情感品德的陶冶过程。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始终强调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倡导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应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趣、寓教于意。因此,我校也积极响应,着力打造情趣课堂,让所有学生都会学、乐学、爱学。进一步利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更关注学生是否  相似文献   

8.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制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魏书生老师也说:"以育人为本,书就教好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牢记这些贤者的宝贵思想,以人为本,教好语文,搞好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也主张:"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是思维的工具,做人的工具。唯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  相似文献   

1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或创设情境、或教师激情、或师生情感共鸣、或学生情感投注、或寓教于情之谓也。语文教学不只是感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过程。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的教是什么呢?汉代儒学认为"教"是"教学","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又成材"。这是教正统的说法,汉代的儒学家已经认识到,教学过程、教学目标都需要以人为本。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在《爱的教育》中说得好:"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语文的奠基人,有着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现代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涉及到语文教育尤其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语文教育"以学生为本位"的本位论、"教材无非是例子"的教材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任务论和"学语文就是学做人"的目的论。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对当今的语文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指导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做好课内、课外的沟通;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追求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写作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品德教育的渗透,导致学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教学生如何做人。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肩负着巨大的重任,但与其他任课教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责任也是重大的。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一、利用语文教材内容育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所谓“教”“学”同步.就是指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即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以教示学.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同步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1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部分。习作是小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充分展示的平台,同时又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难点,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心里感到畏惧。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即做人"。不要忽略思想教育的激励功能,不要小视思想滋润的内化作用,不要忽视正面教育的催化效应。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学作文,先学做人。教师要通过班级集体教育,点燃积极向上之火,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习作智慧之树要靠教师精心培育,习作之花才会灿烂盛开。  相似文献   

17.
刘嵘 《教育》2013,(22):50-51
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要育好人,必须结合本学科特点,充分利用语文的思想性,寓德育于智育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教师在教语文的同时,要把学生学习的视角引向课外,引向其它学科,要有"一切皆可为语文所用"的学习意识,即"泛学"。同时,教师教课本中的范文,却要力求其"精":所教内容要精、教学步骤要精、采用方法要精。要把"精教"作为一种教学标准去衡量,把"精教"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必须通过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主要途径是寓教于言,寓教于形,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寓教于理。  相似文献   

20.
<正>陶行知教学生学做真人,要求教师时时处处教真,做现代教育的"传真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基础入手,以学生的作业本开启育人之本,整洁页面,规范写字,教育学生在作业本中体现做人的"真善美"!中国人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先做人,后做事。"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