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双语公示语随处可见,作为世界认识中国的媒介,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在读者反应论指导下,分析了由于忽略读者的反应,如读者的文化习惯、心理审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一些翻译问题,认为只有以译文读者为中心,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才能得出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首先,以读者反应论为理论框架,简述了读者反映论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对著名作家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选取Mr.Ediard Connynkam译版、丁祖馨和拉菲尔合译版及中国文学出版社译版三种译本,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角度,对译文进行了赏析和对比,并由此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读者理解反映论在译文赏析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更深层次体会原诗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3.
段君 《海外英语》2011,(10):182-183
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和尤金·奈达的"读者反应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这两种重要理论观在实际运用中各有利弊。该文试从通过两者的异同入手,对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与奈达"读者反应论"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段君 《海外英语》2011,(9):248-249
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化翻译观"和尤金·奈达的"读者反应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这两种重要理论观在实际运用中各有利弊。该文试从通过两者的异同入手,对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与奈达"读者反应论"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澄清对奈达"读者反应论"产生的误解的同时,也提出了对该理论误用的现象,进而指出对"读者反应论"的评价应该立足该理论本身,不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在对其运用方面却应该多角度、多维度地深入挖掘该理论的价值和意义,避免受传统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读与本的解析,指出读反应论的精髓在于读与本的动态性,摒弃了以往一些相关的误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7.
公示语是一种公开面对公众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它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标准性和沿袭性。目前,我国公示语英译中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研究读者反应视阈下的公示语对等翻译有助于我国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能够提升我国的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8.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提出了翻译模因和翻译规范论等重要理念,在指导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景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在语言失误和语用失误两个方面存在大量问题.本文以无锡灵山胜境为例,对两种翻译失误进行了饲析与规范,并提出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派的"读者反应论"在中国译学界的反响非常大,这一理论有其进步性,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各种评论充斥在各种学术刊物中。通过对尤金.奈达的原著和国内翻译过来的资料的研读,阐述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热词和流行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奈达读者反应论出发,解析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谢孟希 《英语广场》2020,(10):35-37
20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彼得·纽马克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认为这两者之间既存在差异又存在联系。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指导下,译者根据源文本的类型和目的语读者的特点,使用对应的翻译策略。本文将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域出发,通过具体翻译案例的展示,探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翻译策略,论证纽马克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语际转换活动,翻译要求译者对源语意义和目的语意义在双语空间中对所涉及的概念编译。对于新闻翻译,要求亦是如此。针对中西新闻标题,新闻语言特点的差异,译者的元语言处理与其认知和体验活动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湘南学院学报》2017,(1):71-74
亳州市博物馆英文介绍是作为地方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但是翻译现状却亟需提高。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从语言、文化、交际功能三个方面对实例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发现该理论中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换翻译方法对展厅介绍的英译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部融合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翻译这样一部巨著实属难事。霍克斯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翻译《红楼梦》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从读者反应论出发,对《红楼梦》中有关文化内容的翻译采取了恰当的处理方法。通过摘取霍译本《红楼梦》中文化内容翻译的译例,并对之试做分析,可以看出读者反应论对汉英文化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奈达提出的"读者反应论"以读者的心理反应为重点,认为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愿望或主观意志为标准,而是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要达到让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应基本对等,原作信息的完全传递是必要的。哀愁美作为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诗词中的美学信息是需要并且完全能够在译作中传递和再现的。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应基本对等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熊婷 《华章》2013,(27)
读者反应论将读者放在翻译研究的中心地位,认为作品意义的产生及其效果在于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读者并非静止不变的,与之相连的文本也是动态的。因此,在翻译研究时应动态的看待文本及其读者。  相似文献   

17.
贾慧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115-117
随着翻译学科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翻译理论进入中国。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的当属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应论”,尤其是后者引起国内学者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诸多争议。作者认为读者反应对于指导译者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四次文学翻译高潮期间读者的需求和译者的策略选择说明读者反映论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目的-需求论的指导下,本文采用“经济简明”原则和信息突出原则,对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有限公司的餐厅简介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一个更为有效的译文。通过对外宣传的翻译策略的探讨,本文旨在提高对外宣传翻译文字表达的质量,提升对外宣传英译的社会效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内商家把眼光投向国际市场。在这样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商品商标品牌的翻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功能对等论和关联翻译论为指导依据,分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商标翻译。  相似文献   

20.
吴琪 《文教资料》2013,(34):191-19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边缘化位置。本文从“读者反应论”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以学生为积极的“读者”,探讨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学生期待视野的拓宽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系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问题,旨在为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整体效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