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书卷气"是书法审美品评的重要概念,虽然书法史早期并未明确提出,但历代书家都极为重视丰富学养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从书卷气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内涵应包括多种审美风格。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文人文化理想之建构在书法艺术上的反映,是书家的学问、气象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在书法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重新审视"书卷气"这一概念,对当代书坛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陆续出现过很多各异的文学流派,但要论流派之大、影响之深远的当属桐城文派无疑。桐城派的书法艺术自明清以来,书家辈出,气息磊落、高古大气,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正脉。其中集大成者姚鼐的书法造诣极深,他初学董其昌和赵孟再由怀素直接上追二王,主张书法要"天与人一"、要有神。姚鼐在古文、书法等领域的成就皆是一绝,其卓然风采至今依旧为人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我国古老的文化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书卷气"。用好语文教材的文本导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借助图书共享、"行万里路"拓宽学生阅读渠道,丰富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的质;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读写结合,深化阅读需求。从书卷气培养中提高学养,促进学生书法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4.
名实     
就最直接的内质规定而言,书法是文字书写的方法,而这个外延在今天看来就太宽泛,那么,将其缩小一下,可以说书法是文字书写的优选方法或可以作为优选方法的典范性文字书迹。书法的概念是历史的,是流动变化的。从书法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书法出现了实用书法、艺用书法和美术书法等历史形态。因此,我们不应当、也不可能用某一种书法形态的内质规定来界定多元性的书法。  相似文献   

5.
书法作品的书卷气是书作者深厚的学殖基础和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书作具有书卷气的决定性因素是书作者的文化修养。柳亚子的书法缺少字内功夫,但用笔纯熟,能随心所欲,在深厚的学术基础上,其行草尺牍具有浓郁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6.
姚鼐是桐城派散文理论集大成者,"义理、考据、辞章"的散文理论在其墓志文中也有所体现。姚鼐的墓志文大多为封建官吏所写,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封建性和保守性。同时,"求实"是姚鼐笔下褒扬官吏的准则。姚鼐的墓志文是其思想和创作的完美结合,对研究姚鼐散文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柳如是端凝坚劲的书法美感是其性情、眼界、心胸的感性显现。柳如是的书法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这得力于她深厚的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林纾是中国近代一位少见的通才型文人,古文、翻译、绘画、书法均是其擅长的领域。林纾的书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宋人尚意书风影响,具有正大、温醇、流美的文化意趣,充满书卷气和抒情性。林纾书法审美趣尚、书法论述和书法实践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书法,是书家高蹈的技能,是书家知识的修养,是人们怡情悦性、淬炼品质、表达人生理想的寄托。但在儿童少年阶段,书法的娱乐性、趣味性、技能性以及立德修身等内质,始终占据书法教学的主导位置。基础教育阶段,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和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学方式日益灵活多元,手段日益理性科学。书法内质是书法的审美本质、特色,是极具文化属性的。在书法教育实践中,中小学校应致力追求教学方式与书法内质的高度契合,以求教学可行并有为、有成、有效。  相似文献   

10.
“书卷气”和“金石味”是书法创作中两大风格特点。“书卷气”的书法作品表现出轻松、流畅、灵巧的形式美,而“金石味”则表现出雄浑古拙、精豪朴厚之感。  相似文献   

11.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他提出的"义理、考据、词章"说成为桐城派创作理论的核心思想,而姚鼐也一直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履行着这一文学思想。本文试从他的诗词、散文等不同类型作品的写作中探讨其文学特质,以发掘姚鼐如何在创作中践行其写作精神的。  相似文献   

12.
包世臣是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将清道光廿四年(1844)前故去的清代书家101人,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妙品以下又各分上下,专为品评当朝书家。由此见出包氏对邓石如、刘墉和姚鼐三人的推重,表现出其碑帖并重的书法旨趣。  相似文献   

13.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4.
同为“南宋书法四大家”中的陆游、范成大,书法的风格迥然不同。陆游书法不仅具有文人气息,更具书家气质,表现出对书法表现力的自觉追求意识;范成大书法则是以致用为尚,他无意为书家,但由于丰富的学养溢于字里行间,书卷气浓郁,独具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5.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著名的"省学"。敬敷书院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哺育了数十代学人,颇具文化影响力。两次担任敬敷书院山长的姚鼐对敬敷书院文化传统的贡献值得肯定。姚鼐对敬敷书院的贡献侧重在其教育精神和理念以及对书院教育的倾心。姚鼐主掌敬敷书院的实践,传承了桐城派思想,推动了桐城派文学的发展。姚鼐倾心教育的精神理念有其启示意义,代代学人需要传承这种精神理念,努力形成深具底蕴的校园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格律声色"说是姚鼐散文八要素说中的"文之粗"说,这一理论是姚鼐在吸收其师刘大櫆文论精华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诞生极大充实了桐城派写作学理论宝库。笔者综合学界的相关论述,归纳提炼得出:"格"指篇章的结构布局;"律"指文章的字法、句法、章法;"声"指诵读时声音的大小、长短、快慢、刚柔;"色"指文章的文采、辞藻。为进一步探究"格"、"律"、"声"、"色"说的理论内涵,笔者结合姚鼐的作品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独特贡献。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沈尹默认为,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美国现代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说:“中国书法艺术的抽象美,实际上也是所有真正艺术的原则。”一个令人叹息的历史事实是:虽然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与华夏文明历史步武相继,然而历代以来,世人重书法实践而轻书法理论、重书法墨迹而轻书法历史、重感悟品藻而轻逻辑思辨等,似乎已成恪守不移的惯例。其流风所及,字匠书迹重出累现,缺少的是书法历史与美学的深厚根柢——书卷气。临湘朱仁失先生有鉴于此,积五载搜罗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一位学者,在谈及学习和修养时说:"人要有点儿书卷气。"书卷气来自于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书卷气自有一  相似文献   

19.
“胸次”一词的使用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但作为书法批评词语的使用,主要是在北宋。书法批评之中延用了“胸次”在审美体验获得的过程当中,所强调的人的修养、学识、道德品质的作用这一涵义。北宋科举考试中废除书判取仕之后,书坛凋敝。在学当时人书法的功利书风背景下,“胸次”在书法批评中的提出,并作为一种审美价值判断,其涵义与“书卷气”、“韵”等批评词语的相联系,使书法批评中对伦理道德、学养天资等非艺术成分更加关注,形成以人心直接对应宋代及其以后书法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独特贡献。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沈尹默认为,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美国现代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说:“中国书法艺术的抽象美,实际上也是所有真正艺术的原则。”一个令人叹息的历史事实是:虽然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几乎与华夏文明历史步武相继,然而历代以来,世人重书法实践而轻书法理论、重书法墨迹而轻书法历史、重感悟品藻而轻逻辑思辨等,似乎已成恪守不移的惯例。其流风所及,字匠书迹重出累现,缺少的是书法历史与美学的深厚根柢——书卷气。临湘朱仁失先生有鉴于此,积五载搜罗剔抉复五载覃思结撰之功而成四十余万言《中国古代书法史》交北京大学出版社付梓行世,实在是嘉惠书林有功学术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