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古以来,关于名师与高徒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而又争论颇多的一个教育问题。其实,名师出高徒只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高徒抬名师也只是一种教育现象,也不是必然规律。辩证地看,名师与高徒互动关系才既是一种教育现象,又是一种教育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名师能够培养高徒,高徒也能反过来烘托与助推名师出名。简而言之,就是名师出高徒,高徒抬名师。这是一个名师与高徒相互促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名校与名师是相辅相成、同构共生的一对概念。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可以造就名校;名校肩负着培养名师的责任,名师的生成与壮大则能促进名校的发展。怎样的学校称得上是“名校”,怎样的老师可谓是“名师”?多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思索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名校”、“名师”形成了这样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3.
陈俊 《中小学校长》2012,(11):12-15
一流教育需要一流师资。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名师是教育的旗帜。名校育名师,名师扬名校。近年来,名师现象及名师的成长与培养规律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探寻名师成长的轨迹,对名师现象、名师的成长经验、名师的教学思想及名师的培养策略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构建名师文化,发挥名师资源的优势及名师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基础教育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师、生,校和谐发展是每一所学校理想的办学目标和归宿,而实观这一目标的基础,我们认为是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尤其是需要拥有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名师成就名校,名师培养名生,名校造就名师。从某种角度而言,有什么样的教师素质与能力,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综拿办学水平。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校将建设一支优秀的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管理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摆在了学校管理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5.
面对国内外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高校如何发展以应对已成为各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在发展建设中应注意三个关系,即办学理念上的求实与创新;队伍建设中的引进与稳定;品牌形象中的名校与名师。这是高校发展建设中必须重视和妥善处理好的。  相似文献   

6.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名师队伍,实现“以名师建名校,以名校育名师”的良性循环。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有三点:一、以人为本,知人  相似文献   

7.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名师队伍,实现“以名师建名校,以名校育名师”的良性循环。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有三点:  相似文献   

8.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永恒的主题。学生呼唤名校,名校呼唤名师。在如何培养名师,培养骨干教师方面,我们学校进行了阶梯式培养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课程改革的效果看教学。要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就必须采取具体措施,有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因为优秀教师是岗位锻炼、培养与自我发展的结果,正所谓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昆明市五华区莲华小学充分利用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组建了以特级教师为主的名师工作室,  相似文献   

10.
名校教师不等同于名师,它是一个集体性概念,他们共同成为名校的集体主体,共同担负起促进名校发展的历史使命。本文在厘清名校教师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名校教师的基本特征和成长模式进行了重点分析,为名校教师发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通过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带动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以"党员名师助你行""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研修坊"等党员活动为载体,探索研究把党员培养成名师,把骨干教师发展成党员的"双培养"的新路径;形成党建助力名校,名校培养名师,名师成就学生的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必须从师德修养、人文素质培养、双语教学、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培训等方面对高校师资进行开发。只有有步骤、分阶段地从这些方面加强对教师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校才能出名师,进而推动名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凡名校,必先拥有名师。在目前国情下,树立美好形象、保持良好声誉的名师大都产生于教师整体水平较高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要创名校,必先育名师;要出名师,必先有名师的生存土壤。所以普通中学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实行整体推进、重点培养的策略,既见秀木,亦见森林。本文将结合马鞍山十三中努力创办名校的实践对普通中学创办名校的途径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及其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级技能人才需要教育和培养.而高级技能人才的成长与培养途径可以通过名师带高徒、个人自学成才、企业教育基地培养、高职院校教育等实现,经探讨结论是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办学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有名校长就会有名师,有名师才能成为名校,这是名校成名的一般规律。反思之,名校一定要有一批名师。名师的成名离不开名校长,名校长之所以成名,也离不开名师,相辅相成。可在这两者之间,校长必须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名师,创建名牌学科,才能使校长成名。所以,在成名之前,未成名校长的管理理念必须先行。校长应着力去打造教师的能力建设,努力培养成才型教师,鼓励教师走向成功、成名,使得学校在育人及教学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己也就成为了名校长。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成为名教师的先决条件,一位名教师的发展轨迹一般为:成长——成才——成…  相似文献   

16.
求实创新,与时俱进.迎来了新挑战、新机遇、新思考,更需我们新发展,教育改革的浪潮,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加强骨干教师群体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无可质疑地成为教育改革考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学校生存,可持续发展,打造一流名校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有:第一,思想品德素质。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有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等优良品质;第二,科学文化素质。即知识精湛、专博结合、综合性强;第三,  相似文献   

17.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很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一个敬业爱岗、人格高尚、业务精通的优秀教师群体。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师就是学校的"仙",而名师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专业发展上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校离不开教师.名校少不了名师.名师工程是通过改善学校情感环境和营造优良教育环境,加快名师的集聚与培育,以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名校的创建与发展的系统工程.本文作者试图从全县的实际出发,提出建设隆回县教育系统名师工程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关于高校教学名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名师是高校发展的强有力基石.名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应从抓好名师选拔机制、培养机制、退出机制等几个环节入手,营造有利于教学名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名师队伍,实现“以名师建名校,以名校育名师“的良性循环.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有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