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广”之名始见于宋代文献。因宋代的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相连,荆湖北路和广南东路相连,为方便称呼,宋统治者常取荆湖南北路中的“湖”、广南东西路中的“广”合称为“湖广”,作为对荆湖南北路和广南东西路的连称。“湖广”辖区由宋,经元、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直至清朝康熙年间,正式分为湖南、湖北二省,分省后,其建制一直延续到清末。  相似文献   

2.
樊城山陕会馆现存碑刻17通,将其分类整理并探讨历史价值,对研究樊城会馆的历史沿革、关公崇拜、清代山陕籍商人在襄阳的经商活动,以及汉水流域商业贸易史乃至清代社会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看过《秦香莲》或《铡美案》的人,无不对那个喜新厌旧、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切齿痛骂,以致长久以来,"陈世美"3个字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但凡某人发达后抛弃糟糠,就会被人指作"陈世美"。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陈世美?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陈世美的真实身份戏剧《秦香莲》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而在中国古代,只有明朝和清初,湖北湖南才被称为湖广行省。宋代则把省级区划称为"路",湖北叫荆湖北路,湖南叫荆湖南路。既然陈世美自称是湖广人氏,也就  相似文献   

4.
漕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在封建社会晚期,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清代湖广是重要的有漕省区。由于清政府实施相对宽松的漕运和商业政策,以及漕运人员的非法商业活动等,因此,漕运促进了商品流通,并对清代城镇繁荣起了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现存碑刻19幢,将其分类并探讨其史料价值,对研究清代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活动以及清代运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代湖广“南北分闱”是逐步实现的。康熙三年(1664),湖广省分设湖南、湖北,偏沅巡抚与湖广巡抚划分辖区,是分闱的第一步。康熙四十四年(1705),湖南巡抚赵申乔呈请南北分卷;此后潘宗洛、李发甲相继呈请分闱,引起朝廷的重视,是湖广分闱的第二步。雍正元年(1723),雍正采纳吕谦恒的意见,下诏分闱;次年湖南举行乡试,剧标志着湖广“南北分闱”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7.
康熙《湖广通志》上承万历《湖广总志》,下启乾隆《湖广通志》,是清代湖广地区第一部通志。现藏于湖北省图书馆和湖南省图书馆的三个藏本可以比较完整地反应出板片的改动增添情况。经比对,湖北省图书馆一藏本有多处挖改板片情况,可判定为早期印本,另两本较此早期印本换板增添三处内容,且所添诗文多为后志所未载。  相似文献   

8.
清代河南北舞渡镇交通便利,再加上处于赊旗与周家口两大商镇之间特殊的地理位置,随着河运商路的活跃和发展,成为水陆交通要道与货物集散地,吸引了大批外来客商尤其是山陕商人来此经商,成为经济繁荣的商业转运型市镇。山陕会馆的兴衰是清代河南北舞渡市镇变迁的重要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湖广填四川”被看做是清代前期移民史甚至是整个中国移民史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在四川的移民中,有一部分的客家移民,300多年来,四川客家人从处于弱势地位上传承着客家自己的文化。本文运用对比的研究方法,稍微探讨四川客家移民与湖广移民的异同,从而得出四川客家移民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盐铁官营,是我国封建社会盐制度的主轴,这一制度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就由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制订.当时其目的是“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奢,绝兼并之路”,并指出盐铁之利可“足军旅之费,佐面姓之急,务蓄积以备乏食.”及至清代,盐铁官营制仍被沿袭下来,且盐税收入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国家岁入之款,盐课为一大宗.但是在清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人们经济观念的增强,加之盐的产与销并非一时一地之事,有的产地与销地远距千里,清政府的控制鞭长莫及.因而有清一代,私盐盛行,特别是湖广地区,私盐充斥,私贩活动频繁.本文试就清代湖广地区的私盐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湖广填四川”是清代影响四川至深至远的移民运动。本文基于对清代移民史的认识,认为既有的清代四川移民史成果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研究取向,即人口史视野下的移民史研究及区域史背景下的移民史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对未来深化区域移民史研究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商业史学会、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财贸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商业史学会第二届年会”去年10月底在安徽师大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8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就中国商业史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有关商帮的研究和讨论,是本届年会的主题之一.部分代表对明清活跃于流通领域的几个著名商帮,如山陕商、徽商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考察.张学君《论清代四川的山陕商资本》一文,对清代山陕商及其资本的形成、积累途径、经营观念和方式,与四川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他认为:山陕商人在四川商业中占据相当大的势力.它的资本的形成和积累,主要通过借贷、典当及大宗土特产(井盐、夏布、茶叶等)贩运  相似文献   

13.
一林则徐是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份的代表者,是清代维新运动的先驱。他虽然出身于封建家庭,受封建教育,但他的家庭是在与外洋接触较多,资本主义因素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福建,这种环境对林则徐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当他充任清政府的重要官吏时期,任职也大都在江苏、湖广、两广、浙  相似文献   

14.
清代湖广粮食流向及其社会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湖广地区(包括今湖南、湖北)的粮食以各种方式大规模流向外省,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输出基地之一,十数个省份广受其益,包括生产最发达的江浙地区。这一突出的经济现象,涉及到诸多的社会问题,是经济史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1 清湖广大规模的粮食外流始于康熙中叶。清王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湖广地区的社会秩序基本稳定下来,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的流向呈多方位,简单地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具体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直隶、河南、陕西、福  相似文献   

15.
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者,魏长生等艺人和山陕商帮有力地推动了山陕梆子的发展;从戏曲本身讲,山陕梆子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迎合了北方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观众,燕赵人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性格与习惯、山陕移民的迁入、山陕与燕赵地区共同的人文背景成分,促成了燕赵人对山陕梆子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以乾隆至咸丰年间清代官员奏修川陕栈道的奏折为资料来源,对清代川陕栈道的具体维修情况进行探讨。主要包括两大问题:第一,清代川陕官道中栈道的基本状况及其用途;第二,清代川陕官道中栈道的维修情况,具体有维修栈道的次数,维修经费,维修技术,维修的时间特点等。从而考证出了两个问题,即:第一,以道光年间为分界线,清道光年间以前的维修所表现出的特点是频率小,规模大;道光以后(包括道光年间)维修的特点表现为频率大,规模小。但总起来看,道光以后的栈道维修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组织性,因此维修力度较之道光以前更有加强之势。第二,清代由宝鸡入四川的栈道的维修仍然是一个碥道逐渐取代栈道的过程,而并不是有的学者所谓的在清代之初碥道就取代了栈道。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旗县山陕会馆是一件反映清代商贾文化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瑰宝。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建筑中保留的各种组建、雕刻、绘画等艺术精品中的崇儒、信佛、敬道印痕进行分析,探讨清代商贾思想领域儒、道、佛的三家思想之融合。  相似文献   

18.
清代山陕商人在河南经营商业活动的同时在豫省各区域兴建了诸多联谊和活动场所——山陕会馆,这些建筑在随着山陕商人经济活动而遍及河南各地,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并在建筑模式上表现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陕会馆是洛阳市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群落,其建筑装饰最有特色的部分集中在琉璃照壁、木雕、彩绘、石雕等建筑部件上或建筑环境中。文章考证和分析了该馆的建筑装饰,论述了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汉语方言在贵州方言中有特殊的地位,其内部包括湖广、桂北、川黔三种西南官话类型,另外还有属于湘方言的“酸汤话”。讨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深化贵州方言研究。文章认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直接结果。黔东南汉语方言在明朝时期渐具雏形,清代“开辟苗疆”时期在州内各县基本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移民来源、历史区划、民族语言、自然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