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荣华 《大观周刊》2011,(35):21-21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它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红楼梦》的英译使这部伟大的作品的生命在英语文化里得到了延伸和继续,这也是中国文学赖以存在的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侧面。在各种英译版本中,以霍克斯和杨宪益的影响最大最广。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红楼梦》第三回霍克斯和杨宪益二者的译文,分析其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联系两种语言和文化来考察研究翻译活动的本质。霍克斯和杨宪益的译文是归化与异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翻译面临种种的“文化缺省”现象。本文重点探讨杨译《红楼梦》在处理文化元素时的几种翻译方法极其得失。  相似文献   

3.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7,(2):122-125
巴黎赛纳河里圣路易小岛上,有一套散发着书香气的居室,那是旅法华人翻译家李治华先生的寓所。李先生1915年生于北京,从私塾到小学,就对语文有着特殊的兴趣,九岁时已识得五千个字,过两三年看小说自然不成问题。那时看的是《七侠五义》《小五义》《施公案》之类的石印本小说。  相似文献   

4.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3,(4):114-115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译成日文是从19世纪开始的,最初只节译了《红楼梦》的第一回,《红楼梦》的八十回日文译本于20世纪初面世,是据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戚蓼生序本为底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日文全译本是松枝茂夫翻译的,前八十回据有正本,后四十回据程乙本。于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因翻译中国古典诗文而广受国外欢迎。本文主要从林语堂翻译《红楼梦》的缘起出发,对《红楼梦》《葬花吟》翻译中林语堂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因翻译中国古典诗文而广受国外欢迎。本文主要从林语堂翻译《红楼梦》的缘起出发,对《红楼梦》《葬花吟》翻译中林语堂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已有一年多,在众多关于新《红楼梦》的讨论中,笔者选择从电视剧中的文化元素来分析。本文共三节,第一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的"梦幻结构"分析,梦是中国的文化之一,对《红楼梦》中"梦"的改编可看出导演在剧中对文化元素的处理;第二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看电视剧拍摄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中国文化分析。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能为名著翻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9.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很高兴应邀来到南京图书馆为诸位宣讲《红楼梦与南京》这一专题,一是因为这是我30年来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的主攻方向而自成的一家之言,很希望能有机会得到大家的关注、批评和指教,今天的宣讲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二是因为今天我们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开讲,这里就是当年曹雪芹诞生的地方。但我也有一点顾虑,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乡音难改,担心会影响诸位的听觉。这只有请诸位谅解了。谢谢大家!  相似文献   

10.
由于《红楼梦》手抄本未署作者姓名以及书中有关作者的表述模糊,引发了《红楼梦》著作权争议。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围绕《红楼梦》著作权展开三次大讨论。争议的关键在于《红楼梦》究竟由曹雪芹原创,还是曹雪芹修改他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在法国的翻译出版,经历了从节译本到全译本的过程,翻译时间远远晚于西方其他国家,滞后于其他几部中国古典名著.旅法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夫妇翻译的《红楼梦》法文全译本的出版,使法国读者得以一睹《红楼梦》的全貌,推动了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在法国的传播、接受与研究,促进了《红楼梦》在海外的传播,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海外红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35):16-17
“胡玫?……” 如果上街随便拉住一个观众。马上向他说起这名字,被问者很可能会眼前一懵并且非常陌生;可只要我再一改口提及新近筹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雍正王朝》或者《汉武大帝》。被问者可能又会眼前一亮.然后说:“噢!想起来了……是个女导演?” 就是这个女导演。已经热播过的两部大戏无论《雍正王朝》还是《汉武大帝》播出之后都反响强烈而且争议巨大。可一到这时.胡玫又会主动躲到幕后,安安静静地观察、关注所有观众的反应。当她接任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时,媒体上又恰恰最难找到她的踪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题记 题目既平且直,这个编辑就是我。为什么不用“我”,而要标明“编辑”?因为一则,编辑是我的职业,我已经干了四十年,打算还干下去。  相似文献   

14.
复调理论无疑是一种新的声音,这种声音亦存在于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如儒释道文化的交融、作者话语与其他言语之间的对话、神话结构与宿命结构的并置等,均为较具体的展示。同时,复调理论对于文本的叙事策略和读者接受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军华 《新闻爱好者》2011,(16):138-139
复调理论无疑是一种新的声音,这种声音亦存在于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如儒释道文化的交融、作者话语与其他言语之间的对话、神话结构与宿命结构的并置等,均为较具体的展示。同时,复调理论对于文本的叙事策略和读者接受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珣 《新闻世界》2007,(4):20-20
《红楼梦》里基本上没什么能要的男人。不能要的,如过江之鲫。但这仍然不妨碍可以选出“不能要”里的“之最”。这个人便是环哥儿环三爷,歹毒狠辣、阴沉算计、自私偏狭、薄情寡义,这些足以让他成为《红楼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名著改编使得经典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红楼梦》文本的复杂性,本文第一部分内容为"原著"辨析;第二部分分析改编是否契合原著的思想内涵,即尊重原著的精神价值的度的问题;第三部分分析改编是否符合原著的人物形象及情节;第四部分分析改编是否诠释了原著的艺术风格。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努力为影视剧改编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简化字总表》中,“几[幾]”是一对“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也就是说,繁体字版中带“幾”的字,都可直接转换成“几”,所以,在一般的简化字版的图书中,确实看不到“幾”的踪影,但有时候也会奇怪地发现“幾”字,如简化字版的1999年缩印本(音序)《辞海》。  相似文献   

19.
红学家周汝昌曾说:"曹雪芹一生都在思考着一个人生命题: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细读《红楼梦》,这种平和的人生命题遍布在巨著的字里行间。读过《红楼梦》的人,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命题:在多数不幸女儿  相似文献   

20.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