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茶文化     
内容简介:《中华茶文化》多媒体光盘,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这张光盘一开始策划,就要求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高水平的。在编写制作过程中,还特地邀请了文化、出版、茶学、历史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和出谋划策。整个过程严格把关,最终使这张光盘从内容到编排形式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光盘内容丰富,包括中华茶文化的悠久历史、现代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茶树栽培与采摘、各类茶叶的加工、茶叶的分类、饮茶技艺与茶道、茶具文化、茶与中华文化、名人与茶、茶事掌故、茶的传统、饮茶与健康等12部分,…  相似文献   

2.
思茅市图书馆立足于文献资料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积极配合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品牌.全面提升思茅的地位和知名度的发展思路。在第七屈中国普洱茶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叶嘉年华会、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叶交易会在中国茶城——思茅召开期间。市图书馆从多渠道征集、组织购进了一批有关茶文化的图书资料.在新馆三楼地方文献阅览室设立了“茶文化文献专柜”。  相似文献   

3.
物的社会生命过程对茶文化的影响广泛而又深远.以茶叶经济为支柱产业的武夷山为例,通过参与观察及访谈,运用物的社会生命理论中物的物质性、商品化、社会性等命题解读了文化创意时代背景之下武夷茶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表明:在武夷茶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要继续讲好物的故事,积极传承武夷茶文化;创新开展多样化的茶事活动,积极建构丰富多彩的武夷茶文化;加强以政府为导向,人才为核心的创意实践指导,为武夷茶的文化创新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引擎.  相似文献   

4.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澳大利亚曾是全球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自20世纪中叶以来,茶已逐渐被葡萄酒和新兴的咖啡文化所取代。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更为碎片化的文化景观——优质全叶茶、绿茶、花茶、草本茶和珍珠奶茶各行其道,拥有各自特定的消费群体。本文以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为田野调查点,透过三个案例——即为顾客提供“中国茶道”的郊区茶馆,布里斯班佛光山佛寺举办的“茶禅”活动,以及一个“小壶泡法”的茶叶培训课程——追溯源自中国的饮茶实践如何被引入布里斯班,并应用社会学实践理论分析中国茶文化在当地日常生活中的位置及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指出珍珠奶茶已成为当地年轻人的重要饮品,甚至成为了主流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但被称为“茶艺”的较为精致的传统中国茶文化,以及将茶作为精神载体和修身养性的消费模式,则尚未在澳大利亚占据主流。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著名的茶产区,福建省在茶文化的传播和外销茶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闽籍商人的经营理念,更是促进了茶叶的出口贸易,并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著名的茶产区,福建省在茶文化的传播和外销茶史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闽籍商人的经营理念,更是促进了茶叶的出口贸易,并对当地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茶叶媒体如雨后春笋般遍地涌现,电视茶叶节目栏目化、活动化日益普遍。本文将以福建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茶文化系列品牌节目———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和《说茶》栏目为例,深入分析茶叶媒体大量涌现的原因,以及双核驱动的福建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茶文化系列品牌节目所呈现出来的独特文化品格和品牌塑造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古往今来,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四川人创造了灿烂的巴蜀文化。其中,独具特色的川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愈渐醇香。让我们拂去岁月的轻尘,在川茶文化的大观园中,找寻川茶的故事与传奇。最早的茶事发源地茶,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具有药用、食用、饮用三大用途,位列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可可、咖啡、茶)之一,是中国三大传统出口产品(丝绸、陶瓷、茶叶)之一。四川是我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是古籍记载中可  相似文献   

9.
人在草木间     
跟随著者的笔触和镜头,让我们探访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区,与中国茶文化的继承者面对面,体会真正的"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关于茶的书籍、故事源远流长,有这样的一个传说: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认为英国人离不开茶叶和大黄,只要禁止茶叶和大黄出口,就可以导致英国人死亡。虽然有些夸张,不过茶叶在清代就已经成为英国乃至世界的重要饮料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茶叶究竟是如何从山间一片小芽  相似文献   

10.
大观茶事     
《大观周刊》2006,(43):95-95
首届中国普洱茶商务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铁观音秋茶价格上涨,信阳茶叶实现农业产业化,靖安白茶被荐为奥运会“国礼茶”,浙江景宁惠明茶有了地方标准,我国专家确认现存最早《茶经》版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尤聪 《今传媒》2013,(1):129-130
唐代饮茶的风气十分普遍,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唐代上至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饮茶的习惯,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茶文化在唐代的最终形成,决定了唐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茶经》一书的问世、茶市的兴盛、茶税制度的建立、饮茶的外传等都无可辩驳的证明了唐代的茶文化打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性一页,是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跻身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林。本文拟对唐代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普洱茶在云南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普洱茶文化.档案是保存文化记忆的重要元素,将普洱茶文化以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对于丰富馆藏、传播茶文化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茶文化档案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此文通过对普洱茶文化档案的承载茶文化功能,传播民族文化、健康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功能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有俗语"酒足饭饱""茶余饭后",可见酒和茶在国人餐饮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只是酒文化,已让我这样疲于应酬的人望而生畏,远不及茶文化好。况且,中国的茶园种植面积、茶叶产量和饮茶人数均为世界第一,所以,生长在茶国的我们,知晓一点茶文化知识自然是大有裨益的。要说起来,中国茶文化早在唐朝中期就已经形成,但"茶文化"这一名词的出现和被接受却是当代的事。安徽农业大学丁以寿教授的新作《中国茶  相似文献   

14.
宜兴茶的传说与唐代贡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兴物产丰饶,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唐代以来一直是皇家的贡茶产地,发端于宋、兴盛于明的紫砂陶举世闻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背景,奠定了宜兴在我国茶业、茶政和茶文化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笔者因工作关系,近来披阅馆藏的明清、民国时期的宜兴县志和宜兴茶史资籽于寺旁,从此滋生蔓延成茶园,制成的茶叶称蛇茶或南山茶,品质特佳,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5.
编辑完《中国茶文化系列》丛书,像是对中国茶文化匆匆做了一番巡礼。掩卷之余,我似乎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茶”对我来说,也显得更加亲切,“茶文化”这一术语,其形象也更立体化了。 编辑出版这套《中国茶文化系列》丛书之缘,乃在于中国茶文化那无比诱人的魅力。茶,  相似文献   

16.
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为什么会凸显一个“茶”字?这是因为中华茶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农耕文化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7.
金坛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江东福地"之美誉。据县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嵇稻、茶。"隋朝时茶叶已成为金坛特产。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满怀激情地写道:"香,香不过家乡茶;亲,亲不过家乡人。"茶已成为这里民众经济和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厚重的茶文化使金坛茶业的发展提升了新的高度,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沈丽 《东南传播》2014,(6):105-107
我国首部探寻茶文化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通过一片茶叶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体。这部以茶人茶事为题材的纪录片,通过写意的视觉语言将丰富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得韵味悠长。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角度对该纪录片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中国哲思进行研究,为国产纪录片走向大众、沟通世界寻找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新时代的大潮下应不断传承发扬。公共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传播枢纽,作为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的重要基地,理应在茶文化传播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以实践工作为例,根据泉茶文化特点,通过开展读者调查,打造了茶文献特色专架,开展了沙龙、讲座、展演等活动,构建了包括开放性、综合性、体验性和生活化特点的“OCEL”公共图书馆特色茶文化阅读推广模式,助力茶文化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锦绣 《大观周刊》2012,(12):186-186
浙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是中国茶叶一类适生区,茶叶品质超群,名茶众多。乌牛早茶文化具有历史性、神话性、山野性、施善性、婚嫁性、关联性、时代性等地方特征。茶文化是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和商品价值。乌牛早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应当采取开辟观光茶园、建立茶农旅馆、建立地方特色茶馆、开发茶文化旅游商品、组建茶文化表演队、推出茶文化旅游线路等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