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贵华 《大观周刊》2012,(17):173-173
小学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管小琼 《大观周刊》2013,(3):145-146
在数学面前.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3.
李冰 《大观周刊》2012,(21):205-205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余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趣味性、欣赏性、参与性等方面不如其它学科,因此,  相似文献   

4.
裴丽芳 《大观周刊》2012,(47):327-32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创造和体验的学习中学习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数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周秀琼 《大观周刊》2011,(28):242-242
数学课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探究”的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杨占芳 《大观周刊》2012,(6):187-187
学生分层的标准是由原有基础知识、智商高低、学习态度、过程来决定其学习水平,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周华 《大观周刊》2012,(44):181-182
由于难度的不断加大,到了高中阶段,学生们对数学更加恐惧,他们都会归结在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灵活的应用性,是枯燥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的确,数学的本质是那样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他们只认识到数学学科其中的一面,没有感受到它的另一面,数学的思想美、技巧美、对称美、推理美、建模美、应用美、语言美、数学史美等。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应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新课程目标。必需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发挥教师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文化,体验数学学习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唐龙强 《大观周刊》2013,(12):222-222
农村乡镇中学,由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教学对象大部分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妊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我通过实践,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祖君 《大观周刊》2011,(27):184-184
1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解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贾玉玲 《大观周刊》2012,(23):219-219
众所周知,我们南乐县的课程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面。新课标理念已经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新的课程也深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那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所以评价绝不是单一的用成绩、名次来衡量的。我们的评价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1.
李秀莉 《大观周刊》2011,(19):51-51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算法多样化”的活动,其本质是尊重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林川 《大观周刊》2013,(12):212-213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众化数学的理念”。由于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龚廷红 《大观周刊》2011,(14):55-55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关注学习困难生并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赖辉斌 《大观周刊》2012,(41):230-230,207
当前,我国正有条不紊地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是本次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的含义不仅在于要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得以增长,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孙军华 《大观周刊》2012,(44):178-179
在新一轮课改中,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也是课改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作业也要分层,这不仅关乎到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质”的高低,更关乎到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作业完成,及其将来的继续持续化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11,(12):F0002-F0002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是数与形结合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数学图形,提供了大脑形象思维的表象材料.调动了右脑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了个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人变得更聪明。  相似文献   

17.
汤清 《大观周刊》2012,(21):207-207
因为人体素质的差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发现有很多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比如,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虽教学难度降低、教学内容删减,但并没有改变多数学生厌烦学习数学、学生的负担过重的现状。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本文提出如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郭红欣 《大观周刊》2011,(36):137-137
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要重视获取这些数学知识的过程即亲身经历的数学探究活动。我想数学之所以能赋予人以创造性,就因为数学的探究充满无穷的魅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思维,享受数学思想之美、数学方法之美,陶冶人的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真谛是探究。  相似文献   

19.
赵增富 《大观周刊》2012,(4):205-205
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要重视获取这些数学知识的过程即亲身经历的数学探究活动。我想数学之所以能赋予人以创造性,就因为数学的探究充满无穷的魅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思维,享受数学思想之美、数学方法之美,陶冶人的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真谛是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一本数学方面的书籍很难不让人敬而远之。可是,胡云志这本引导中学生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书籍——《柯东的数学之旅》,却让人读得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