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梅 《大观周刊》2012,(43):100-10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限制和废除死刑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各国刑事改革的重中之重。限制和废除死刑似乎是文明发展的趋势,且世界上已经过半数的国家废止了死刑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是一个死刑适用范围广泛的国家,学界对死刑的存废亦争论不一。本文旨在通过讨论死刑制度的存废问题,揭示我国死刑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改革与完善我国死刑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国家废除了死刑或者停止了死刑的执行。我国死刑存废之争至今悬而未决。笔者将着力梳理出一条中国古代死刑制度演变的清晰脉络,而后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死刑制度对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八)涉及死刑罪名削减、定罪量刑制度改革和民生保护等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使刑罚制度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刑罚制度尤其是死刑制度演变发展的重要阶段。数量繁多、种类多样,程序相对完善,成为此时期死刑制度的鲜明特征,且封建统治者为体现皇恩浩荡,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亦有数次减免死刑的改革举措。这一切都显得死刑制度在秦汉时期仍处于一个初步的成长阶段,但为魏晋时期死刑制度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熊灵芝 《大观周刊》2011,(40):30-30
2007年最高院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到“强化诉讼调解一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力度”。自此,“刑事和解”审判改革与“民事调解”并行推进,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实践也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6.
葛雅兰 《兰台世界》2012,(24):22-23
我国古代死刑复议制度在秦代便有记载,但直到明代才从司法制度和国家立法等方面建立并明确了死刑复议的制度。那么,明代死刑复议制度具有什么特点,包含了哪些形式,其研究意义如何?这些都是本文分析与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先秦开始,在法律上就产生了"慎用死刑"的思想,汉代以后,这一思想被不断继承和发展。死刑复核制度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唐代,这一制度更加完备,唐代死刑复核制度对后世死刑复核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3月1日起,成都中院决定全面废止枪决这一传统的死刑执行方式,取而代之以注射执行方式。 世界各国的刑罚发展趋势是人道化,表现在死刑上,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依据国情走上了废除死刑之路,另一方面是那些还保留死刑的国家也纷纷对死刑的执行方式进行改革。我国1996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死刑用枪决的方法执行”改为“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相似文献   

9.
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不仅是刑法学界长期以来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大众所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从目前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根本条件,还不宜废除死刑,但必须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0.
曾赛刚 《兰台世界》2016,(9):151-153
我国春秋时期就有了限制和慎重使用死刑的思想,我国唐代则出现了死刑废止的实践与思想,清末由于受西方的影响我国出现了比较系统的死刑废止思想。然而我国历史上的死刑废止思想的影响非常有限,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有着强大的传统伦理刑法文化。我国传统伦理刑法文化重视内心、重视教化、重视国家,它抑制了死刑废止思想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肖闻秀 《大观周刊》2012,(52):38-38
死刑复核程序是我国诉讼程序中的一项特殊程序,是每个死刑案件所必须经过的程序。本文着重分析死刑复核程序存在的不足和相关具体的完善,从而使死刑复核程序能起到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燕 《大观周刊》2011,(39):29-29,119
死刑是人类最古老的刑罚种类,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曾占据过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死刑的威慑力和一般预防的作用受到了广泛质疑。本文分析了各国的现行死刑政策,死刑存废理论,以及我国关于死刑政策的研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我国古代慎刑思想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清朝秋审制度中慎刑思想的表现形式.通过地方、中央两个层级诸多层次的死刑复核程序,秋审制度的慎刑思想刻上了很深的历史印迹,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樊帆 《大观周刊》2011,(25):66-66,58
在今年二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包括盗窃罪在内的十三个死刑罪名,使我国目前的死刑罪名由68个减少至55个,此举引起了国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意味首中国政府向轻刑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关于死刑罪名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本文中 ,笔者将着力为广大读者梳理出一条有关中国古代死刑罪名的清晰脉络,通过有关史夈,使广大读者对中国古代死刑罪名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中后期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在死刑立法上也对《唐律》作了很多改变,首先是加重了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的处罚,其次是《唐律》中一些没有规定死刑的罪名增加了死刑,再次是《唐律》中一些原有死刑的罪名加严了定罪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多种情绪交叉之下,对贪官受贿数额巨大的官员直接处以死刑成为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态度《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拟取消13项罪的死刑。自从30多年前中国开始恢复法律秩序以来,死刑之争论亦有之,但废除死刑的说法还从未这样登堂入室。一次留下记忆的通报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储怀植表示,此次刑法大修减少13项死刑罪名,是动了刑法之根本。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游伟也说,对此大的动作,多少有些意外。而据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介绍,1997年修订刑法典前,我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07,(11):4-4
南方网评论,5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些年来,贪贿数额与查办官员级别同步节节攀高。虽然依据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贪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就可判死刑,但从近三年来各地所判处的贪贿案来看,金额在千万元以下者,事实上已经没有人被判死刑。郑筱萸的受贿数额法院认定为640万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唐代中后期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在死刑立法上也对《唐律》作了很多改变,首先是加重了对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者的处罚,其次是《唐律》中一些没有规定死刑的罪名增加了死刑,再次是《唐律》中一些原有死刑的罪名加严了定罪标准.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网报道,1月16日,司祛部副部长张军在“当代刑法与人权保障”全国杰出青年刑法学家论坛上说,我国当前要重点解决的是改革刑罚制度,设立更多的20年,30年以上的长期刑,以此逐渐减少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7,(43):13-13
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11月14日通过“暂停死刑决议”的草案,呼吁世界各国暂时停止适用死刑,以期将来彻底废除死刑。中国代表团张丹参赞对联大通过这个草案表示遗憾,并质疑这个决议的效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