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化的观念层面看我国档案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观念下的我国档案管理体制 ,现代观念文化变迁对现行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档案管理体制的影响 ,并提出了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进行适应性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迷信"文化包含传统迷信元素的网络化呈现以及与"网络锦鲤"祈愿相关的娱乐化内容,为青年的焦虑与迷茫情绪所推动,是一种以不断更迭流行的个体或某类文化为对象,以"转运"和满足情感体验为目的,具备一定祈愿色彩的网络俗信与传播行为。通过研究"网络迷信"文化的特点与产物,多角度辩证分析青年进行"网络迷信"的原因,将有助于构建网络新生态,为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藉由《恐怖分子》中的犯罪场景,探讨台湾上世纪80年代蓬勃兴起的传播媒体和文化构成之间的问题。本文认为,科技媒体和消费主义所创造出的景观文化,正成为第三世界反抗运动的隐形陷阱,同时亦形成新的社会压力,犯罪场景则是这一压力下所出现的社会综合症,而如何从中重新反思传播媒体的社会效能,将成为"文化"这一概念被再度激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层面看科技编辑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编辑这个角色已深深根植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随历史前进而前进,随社会发展而发展,是积极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参与者。作为社会角色,科技编辑有着编辑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和特点。如果说编辑这个角色是社会化生产发展后,分工细化的产物,那么,科技编辑就是在出版业大大发展后,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产物。如果说编辑活动是“对他人作品和资料进行搜集、选择、整理和加工,使之适合于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以向公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那么,科技编辑活动则是“对科技成果、信息进行甄别、鉴定、加工处理,使之适合传播目的与复制要求,以向公众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科技编辑即从事科技编辑活动的人员。  相似文献   

5.
任何药物都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更不是“舍他其谁”的最佳健康保障。真正能够忠诚而又可靠地帮助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6.
犯罪新闻报道的文化问题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传媒的运作模式和报道特色都与国家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犯罪新闻这一各国媒介普遍重视的、最能体现文化矛盾的非政治性新闻题材为视点,通过比较,探讨其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毛福龙 《大观周刊》2011,(16):171-172
迷信犯在我国现实中仍然存在,虽然我国刑法通说承认迷信犯与不能犯未遂是有区别的,但并没有清晰地指出它们的区别。二者在实施行为的危险性、行为的主观方面,以及行为的法律后果方面是有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广泛渗透到青少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传媒已经逐步取代单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一方面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在扩大文化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成为影响青少年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信息又在不同程度上污染了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齐向楠  张欢 《东南传播》2011,(6):128-130
Doodle文化是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它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折射着网络时代文化融合的现象。Doodle文化所反映出来的是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表达方式等形成了强烈冲击的同时,又与传统文化形成了互动共生的局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二者的相互融合,对于发扬传统文化、构建网络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高祥 《大观周刊》2012,(28):66-67
亚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而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有着天然的影响性和倾斜性。导致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对犯罪亚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了解.对青少年犯罪予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档案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与中华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形成一道经久不衰的档案化景观。在继承、保持中华化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推动、促进因素,构成值得档案学界重视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周瑭 《大观周刊》2011,(10):27-27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二者之间极易混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虽然从结果上看都没有发生犯罪的危害结果,但犯罪分子对于犯罪的主观态度和社会危害性差别很大,本文将对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鲍良彦  雷蕾 《大观周刊》2011,(15):47-47
死亡是每个人本真、切己且无法避免的一个经历。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是他哲学与行为的伟大结合。  相似文献   

14.
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犯罪学博士的严景耀先生,一生从事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大量社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一凡 《湖北档案》2009,(4):45-45
1932年.戴笠被蒋介石任命为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从此成为“总裁之最虔诚信徒”。但是知情人都揶揄他信服总裁,远比不上信服命相。  相似文献   

16.
贪官的迷信     
办案中经常发现。不少贪官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迷信思想严重。某年6月24日,涉嫌违纪违法的某国有企业总经理刘某女、副总经理刘某男被组织审查。谈话刚开始。刘某女就喃喃自语:“这回死定了。”谈话人员问其原因,刘某女答日:“我姓刘,624,刘二死啊!”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在位期间采取重典治国、礼法并重的原则治国,主持了多项法律制定工作及大量法律实践,其中绝大部分都涉及官吏犯罪。本文将从《大明律》入手,通过对法律制定、监督机制及吏治特点三方面的阐述,探讨明太祖时期对官吏犯罪的处罚情况。  相似文献   

18.
李昭醇 《图书馆论坛》2006,26(6):362-364,361
太平天国史研究中存在着极“左”的错误倾向,违背了史学研究最基本的学术规律;形成了对太平天国运动客观认识上的思想误区和思维定势。用通观历史全局的眼光审视,太平天国运动最致命的败因之一就是反文化。文章拟就太平天国破坏文化典籍的史实为据,探幽揭微,以新的视角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9.
从文献生产的角度看,文化的现代化一方面有赖于引入新思想、新观念以及荷载这些思想观念的文献;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重新思考,根据问题情境的转化和新的社会实践经验重靳解读传统文献。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实现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浦东开发开放起步时,党的十四大就指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新飞跃。”十三年过去了,浦东在经济、金融和贸易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体现“龙头”的作用。然而浦东的化,在浦东的建设和发展中,并没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已显得滞后。这一现象与浦东开发开放很不协调,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浦东的发展,也有损浦东在国际国内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