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中充满了迷惘,其作品的文化心理结构是“从迷惘,逃跑到死亡”,然而自进入30年代后,在他的中欺和品中,海明威摆脱了早期的孤独、失落和迷惘,重新发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重树了对人和人生的信心,从而去抗抿虚无,反抗悖谬的世界,并战胜虚无,这种在迷惘后的觉醒与抗争就典型地代表了海明威品中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永别了,武器》来看海明威的战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阐述了他的战争观。战争是一场灾难,一个名副其实的屠宰场。亨利看透了战争的实质,逃离了部队。海明威认为在战争中人的命运就像在着火木头上逃命的蚂蚁的命运,表达了他对那个战争中世界的特有认识。作品艺术地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王杨 《华章》2012,(21)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有众多硬汉式的英雄形象.他们都以非凡的毅力在充满敌意的世界中抗争着,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坚强、勇敢、乐观.他们都有相似的悲剧命运,但无论他们将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他们身上却都闪烁着“绝望的勇气”.正是这种勇气使他们成为男子汉,在逆境中展现着他们的镇定、勇气和坚强.《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通过《永别了,武器》来看海明威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描写了战争与爱情。战争摧毁人的幸福和理想。享利与凯瑟琳的爱情是战争中觉醒的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在战争中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的爱成了欢乐与痛苦的根源。爱情是美好的,然而战争中的爱情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  相似文献   

5.
《永别了,武器》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海明威在作品中通过描写战争的几个侧面来揭示这样一个主题:战争给人类带来死亡,带来厄运,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灾难。同时,它也体现了海明威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本文具体地从“他人即地狱”,“世界的荒谬”和“自由和选择”这几个方面论证书中具有的存在主义思想因素,以反映海明威和其他存在主义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塑造了著名的“准则英雄”来对抗一个“异我”,传统价值观丧失,混乱不堪的世界。评论家大多认为“准则英雄”体现了坚强,无畏,充满勇气等性格特点。但实际上,海明威式英雄的共性并非性格特点,而是相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的遭遇使他们意识到生存的荒谬和虚无,但他们坚信“要在重压之下保持优雅风度”为基准的律令,不屈不挠地和虚无作斗争,寻找人生的坐标和意义。文章通过对海明威四部长篇小说的文本分析,力求证实“准则英雄”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揭示“准则英雄”的抗争对现代人生存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永别了,武器》是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表现了作者海明威对战争的幻灭与批判。但是,这种情感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蕴含在主人公亨利"硬汉"外表之下的,是海明威对理想自由世界的向往,这一点往往被诸多评论者所忽略。本文试图将《武器》与"单独媾和"、"准则英雄"的概念相结合,一方面论证战争的残酷性,另一方面探索海明威试图超越战争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命运问题在王安忆的小说中占有相当的份量。从作品上看,王安忆的命运观大致经历了两 个阶段,1986年前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向命运抗争并相信抗争的力量,之后演变为对命运力量 无奈地认同。这种演变使她越来越接近于客观、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命运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是海明威所展现的“硬汉”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桑提亚哥的行动描写展示了“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战胜”的人生哲理,捍卫了人类的灵魂与尊严,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硬汉”形象,展现了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命运的坚决抗争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三个人物来探索海明威心目中的"硬汉形象"和"硬汉精神",同时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在这个充满虚无和孤独的世界,人类需要光明和秩序来维持尊严,以获得直面生活的勇气,战胜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6,(3):41-44
《平凡的世界》集中体现了路遥超越了个体与时代局限的生命悲剧意识及其积极抗争的人生态度。作家以平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代表的"凡人"奋斗之路与艰辛历程,揭示了幸福是相对的,痛苦才是人生的人类生存真相;并用海明威式的硬汉精神激励人们,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相似文献   

12.
童心丹 《考试周刊》2014,(53):19-20
海明威在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用短短一千多字,描绘出了一个充满空虚寂寞与信仰缺失的世界。本文通过分析海明威这篇小说中的整体文风、叙事视角、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等文体特征,使读者在欣赏海明威特有的文体风格和高超的文体技巧的同时,了解海明威悲观虚无又充满生存信念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颓废、没落是郁达夫的个人思想表现,而在这种思想呈现的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个人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的冲突。郁达夫颓废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郁达夫以自我暴露、自甘堕落作为同命运进行抗争的手段毕竟是消极的,不能使个人从根本上获得拯救,以颓废进行命运的抗争,其结果必定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战争的欺骗性和残酷性强烈地震撼了他的心灵,使他对这次战争作了深刻的反思。他通过小说艺术地表达了他的厌战情绪和反战思想。本文试图以海明威的小说《在另一个国家》为主线,将他的其他战争小说贯穿起来加以分析:海明威的反战、厌战情绪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描写参战者的反常心态和表现他们的精神毁灭而流露出来的;海明威的反战思想是他世界观在战争问题上的反映,相当复杂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活着》分别是海明威、余华的代表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生命意识,对生存命运的探索。本文从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中死亡意识的形成入手,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作者对死亡的体悟。两部作品的主人公桑地亚哥、福贵在生存困境下分别选择了抗争、忍耐不同的生存方式,他们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是作者对生存之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永别了,武器》被认为是一部当代文学杰作,这部作品成功地描写了一战及其对青年人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磨灭、不可愈合的。《永别了,武器》是一部反战题材小说,通篇都弥漫着反战思想,作品描述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无情,它剥夺了人类的幸福。同时这也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品中的主人公亨利就是海明威的真实写照。海明威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结合富有诗意的语言,对战争作了有力的抨击。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托尔斯泰与战争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托尔斯泰与战争主题克冰海明威是一位很自负而又追求很高的作家,他自信自己的创作赶上了、更多地是超过了许多已故的世界名作家,但有两位作家是他一直尊崇、不敢与之并列的,一位是莎士比亚,另一位便是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十分赞赏托尔斯泰,在自己的言论和...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创作论王福和1961年7月2日,一个拥有了一切的“迷惘者”在多种疾病的折磨下,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位蜚声世界、充满了冒险经历的传奇性人物,就是美国大作家海明威。他的一生,他的个性,他的作品,他的风格,都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并且使后人...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是蜚声世界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几十年来,国内外专家学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他作品的硬汉形象、悲剧意识、死亡意识、虚无思想和艺术特色等。随着当今环境危机的日益加剧,国外海明威研究已引入生态批评的视角,开始研究海明威与自然界的关系。海明威在早期的作品中,赞美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治疗价值,这是他自然观的形成时期。在中期作品中,海明威开始把自然作为一种独立性的存在看待,开始关注自然的命运。他揭露了人们破坏自然的行为,对自然的遭遇寄予了同情。他从关注自然的价值到关注自然本体,标志着从自然价值论向自然本体论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早上起身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