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秽.历史是人文学科中经久不衰的主题,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精彩而悠长的时间段内,统一是最为突出的核心特点.  相似文献   

2.
善于描写战争,是《左传》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史记》在战争描写上,不仅继承了《左传》中的方式方法,而且在苛些方面有所创新,使其所写战争,完整具体,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3.
善于描写战争,是《左传》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史记》在战争描写上,不仅继承了《左传》中的方式方法,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使其所写战争,完整具体,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卓越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强烈的文学色彩的文学传记,而细节描写是《史记》文学特征最直接、最显著地体现.关于《史记》中的细节描写所取得的艺术成就.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点:一是烘云托月,突出特征;二是颊上三毫,尽传精神;三是一叶知秋,预示成败;四是对比映衬,展现个性;五是春秋笔法,寄寓褒贬;六是笔补造化,代为传神.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描写历史人物传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描写人物发迹前的一个或几个轶事,以小见大,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志趣爱好或未来的发展,这种写法,对当代传记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以王熙凤生日和贾宝玉庆生两个事件为中心,叙述生和死之对照转换,构成反差,在情节方面安排紧密,从而形成巨大的冲击力。《红楼梦》的生死对照描写及其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生死对照描写中构成反差,在主仆矛盾冲突中贯穿欲望,在小说叙述中穿插正反张力,其中预示着盛筵不再的衰颓之势,也暗示了贾府的命运走向。  相似文献   

7.
陈厚才 《文教资料》2010,(18):202-203
《史记》描写了不同阶级、阶层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风姿有别,其中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史记》善于通过语言、表情以及行为和心理活动等来刻画女性形象,让她们妍媸毕现。  相似文献   

8.
细节描写是《史记》人物传记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它的效用三:以小见大,预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趋势;画龙点睛,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对比烘托,以乙衬甲,展现人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史记》人物传记撰写有史笔、文笔之别,史笔录实,文笔拟虚;细节描写性质上属评议笔范畴,是作者司马迁在积累史实资料、掌握传闻信息基础上“遥体人情,悬想事势”的创作结晶,达到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谁为为之,孰令听之",论述了司马迁写"史记"是历史的必然;从"天人之际,古今之变"概述<史记>的主要内容;从"史无前例,传唱不衰"阐述<史记>的重大意义.最后总结:司马迁的一支如椽大笔不仅把历史的恢宏一一尽出.而且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文人操守.  相似文献   

10.
《史记》和《三国史记》作为中韩两国的历史巨著,在文学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在两国国内对这两部著作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是两国在该领域的比较文学研究没有开展,为丰富中韩比较文学的内容,开拓新的领域,史学界有必要在该领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与《孙子兵法》的关系非常密切,《史记》并未明言《孙子兵法》,而只有《孙吴兵法》之称;而《孙吴兵法》应当是《孙子》、《吴起兵法》的合本。《史记》中描写了许多著名的战争,这些战争对《孙子兵法》有继承也有补充。司马迁对《孙子兵法》的慎战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尤其是对《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谋略因现实的变化进行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楚歌,顾名思义即楚地之歌,是产生在南方荆楚地区的地方歌谣。西汉时期,因为项羽、刘邦的楚籍关系而影响到北方地区,同时,也因为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所封侯王有不少是楚国人,对楚歌情有独钟,往往借楚歌来表达其极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使楚歌更充满了一种忧愁幽思、缠绵悱恻之情,也更加感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不少楚歌,很好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需求,也使我们更好地看到了楚歌所具有的更为深刻的意义与更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灾难自古至今从未停止过对人类的侵害,而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其对灾难的描述散见于整部书中,主要有洪灾、旱灾、蝗灾、饥荒、地震等。针对这些灾难,《史记》中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和禳灾途径,如举行仪式、大赦、帝王罪己、免三公、选贤等。笔者通过对《史记》中的灾难描写进行探究,以此来分析司马迁神话式的灾难观及天人合一观,探寻《史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所著《史记》历来是撰史者无法逾越的高峰,本文就《项羽本纪》为例分析作家描写的艺术准则、作家描写的艺术手段,以此探讨西楚霸王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从总体而言 ,《史记》仍是一部准确性相当高的信史。一些学者片面夸大《史记》存在的问题 ,是不恰当的。 1 988年 1月 1日 ,《社会科学报》刊登一则题为《外国学者怀疑〈史记〉的史料价值》的综合消息 ,对《史记》的史料价值有基本否定的倾向 ,尤不足取。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在褒贬精神的继承、人物故事的运用、行文笔法的模仿、语言的借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范文静 《考试周刊》2009,(45):19-20
中国叙事学理论相对于中国叙事文学起步较晚,文本分析也存在对西方理论直接套用的弊端。《史记菁华录》作为《史记》评点本,体现了明清之际的学人对中国叙事学理论的探索与开拓。本文从叙事时间切入,讨论这部评点之作对叙事学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史记》以其文中处处彰显的悲剧精神而备受学界推崇,本文尝试以韩信等为典范,探讨《史记》中豪雄人格在历史发展趋势下表现的功利价值导致其悲剧性这一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史记》所要表现的悲剧性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9.
《史记·项羽本纪》在冷静客观的记录下,也不自禁地在两两对比中运用到浸透史家情感的情态描写,透过作品中少量出现的精简的人物情态描写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在叙事笔底的历史风云历程外,也得以感受、领略描绘笔底的风云人物的悲喜人生,从他们一生中常有的情态中,不只可以看出他们的个性色彩,也得以了悟他们成败得失的深层性格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52万余字,130篇。《史记》中的词语句子等,流传后世形成成语的达360余条。就其来源和形成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有些词语首见于《史记》以前的古代典籍,这些词语在当时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