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4,(12)
中外科学家通过基因重测序研究,发现由于古老的、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或其近亲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从而揭示了通过基因交流帮助人类快速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特殊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外科学家通过基因重测序研究,发现由于古老的、早已灭绝的人类群体——丹尼索瓦人或其近亲的基因渗入可能使藏族人更快地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缺氧环境,从而揭示了通过基因交流帮助人类快速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特殊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在平原地区生活惯了的人初到青藏高原会有高原反应,原因是快速进入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会产生各种病理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红细胞增多、头痛、呼吸困难、失眠、食欲减退、疲倦等。统计表明,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会出现高原反应,但经过3~10天后会慢慢习惯,症状逐渐消失。不过,全球约有1.4亿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原,如中国的藏族人、南美的安第斯人和东非的阿比西尼亚人,他们在高原生活应对自如,  相似文献   

4.
正尼安德特人这几个字虽然拗口,但由于挂着"欧洲人的祖先"的名号,早早就被写进了中学生的生物课本。其实他们还有一支"姐妹群",虽然对现代大洋洲、东亚、南亚和美洲的原住人群都有遗传贡献,却一直不为人所知。丹尼索瓦人是新发现的一支古老型人类,人骨化石发现较少,但遗传特征研究深入,是古人类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2020年10月30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成功获取了丹尼索瓦洞以外的首个丹尼索瓦人线粒体基因序列,最终揭示丹尼索瓦人适应了高寒缺氧的环境,在晚更新世就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5.
高原低压环境对人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田地 《百科知识》2021,(34):22-25
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因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做出的贡献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人是如何感知外部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8.
<正>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且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让中国的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而其中的青藏文化更是让人们多了几分向往。青藏文化应当是古往今来的青藏居民在高原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具体到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对象并且可以大致规定其范围的青藏文化,是指历史上活动在青藏高原上的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是这些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全部完成中国冰川编目的基础上,精确统计了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36793条,冰川面积49873.44km2,冰川冰储量4561.3857km3,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79.4%、84.0%和81.6%,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区。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其数量和规模占冰川总数的一半以上。由于气候和地形要素的不同组合,除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外,山脉北坡冰川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大于南坡。青藏高原冰川形态类型齐全,悬冰川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9.3%;而大型的山谷冰川仅占高原总数的4.6%,但其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高原总数的33.5%和48.6%。大型山谷冰川面积大于100km2的冰川有20条,喀喇昆仑山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42km,冰川面积达379.97km2。青藏高原现代冰川折合成淡水约有39228×108m3,是青藏高原地表径流总量的10.8倍,是巨大的优质淡水资源。初步计算,每年可提供冰川融水504×108m3补给河流。青藏高原冰川水资源在各大水系的分布上不均匀,海洋性冰川区冰川融水径流模数远大于大陆性冰川区。  相似文献   

10.
西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西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状况的观测,讨论了高原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土壤CO2排放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CO2排放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发生当地时间的13:00~14:00和凌晨5:00~6:00左右,但在越冬期土壤CO2排放已很微弱,日变化不明显。冬小麦和青稞地的土壤CO2排放最高值出现在灌浆初期, 可达到40 g m-2 d-1左右;收割后,气温和土壤温度也逐渐降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麦根系的呼吸减弱,土壤CO2排放一般为20 g m-2 d-1以下;至越冬期,土壤CO2排放降至2 g m-2 d-1左右,土壤CO2排放非常微弱。高原农田土壤CO2排放与5cm土壤温度变化相关性最好,可用5cm土壤温度来推算高原冬小麦地的土壤CO2排放量,并由此得到在灌浆期高原冬小麦的根系呼吸所排放的CO2量占整个土壤的CO2排放量的34~44%,平均为40%。  相似文献   

11.
高寒草甸分布的数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红 《资源科学》1997,19(5):71-77
本文用数学模式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上下分布特征。认为其上限分布规律较强,下限分布规律较弱;向高原西北部,其上下限分布趋势面的相交曲线即高寒草甸可能的消失界限;高原西北部高寒草甸的消失主要是高原寒旱化气候条件的增强,使高寒草甸分布下限逐步上升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前言冰芯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冰芯因其分辨率高、信息量大、保真性强、时间序列长和洁净度高而成为研究地球系统中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的最好媒体。冰芯研究已经为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冰芯记录中的权威资料使得人们对新仙女木事件的研究、小冰期的研究、各种突发事件的研究和温室效应气体的研究,都有了进一步深化。现在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冰芯研究将成为检测过去全球变化、监测现在全球变化和预测未来全球变化的重要手段。中低纬度区域是人口稠密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地区,因而这些地区的冰芯研究还可为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并把握人地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藏族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饮食习俗别具风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营养饮料,以其原料的营养性、制作方法的独特性而闻名遐迩,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青藏高原上的茶文化,至少也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茶叶在唐以前亦称"荼",《尔雅·释木篇》中说:"木,苦荼(茶)也。"藏语称茶为"荚"。茶叶具有消食、止渴、去腻等功能,对于缺氧、干燥和以肉食、酥油、糌粑为主食的青藏高原人来说,确实是不能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14.
<正>青藏高原是一块神奇而又神秘的净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雪域文明,其中最令世人惊叹的是那些璀璨夺目、遍布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藏传佛像艺术又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概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建站10年的定位观测和试验研究进展。拉萨站科研人员通过对以高原农田为主的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和试验研究,在高原环境背景特征、能量传输和能量平衡、生态系统结构和生产力的形成、作物光合生理生态以及碳循环过程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在作物和牧草品种引种筛选和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建设和利用、蔬菜栽培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为地方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西藏畜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品种资源保护、高原缺氧适应机理、繁殖技术、草地改良与饲料研究等作为畜牧学优先研究领域;以几种危害较大的动物疫病如口蹄疫、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牦牛大肠杆菌病等的检测、流行病学及防治研究作为兽医学的优先领域。认为结合内地的科技与资金优势及西藏的资源优势,开展合作研究,是提高西藏畜牧业科技水平、促进西藏畜牧业发展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来自高原的恩赐 三江之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娜 《青海科技》2015,(2):39-42
<正>黄河、长江、澜沧江,中国的三条母亲河,共同发源于青藏高原一片面积31.8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个地区被人们称为三江源。这里水草丰美、河流密布、降水丰沛,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冰川形成了永不干涸的中华水塔。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源头,就像追溯我们的祖先是什么一样,人类探寻三江源头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这里充满了神秘色彩。三江源头到底在哪里?从古至今人们没有放弃对三江源头的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脚步去探寻那神秘的三江源头。三江之源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