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中有画     
“199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纪委、监察部查处我老耿,我在全国出名了。下一步告状的人可能到联合国告,我就全世界出名了。”  相似文献   

2.
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演康熙,很多观众都叫好,认为可以跟焦晃的“康熙”比美;当然也有说不像的,说是怎么看都有点方鸿渐的穷酸相,没有王气,少了威严。不过,若是从编剧的角度看,康熙的“形象”还是较为丰满的,“怎么看”也有点“立体感”。首先,编剧从人的角度出发,没有把康熙写成神。康熙从小志在天下,聪颖过人,但并不是生而知之的神童。他像很多顽皮的学童一样,很讨厌读那些枯躁的经文,听那个白胡子先生的教训,曾经编了一大篇理由到皇祖母那里告黑状。他也曾年轻气盛,想在朝政之上除掉鳌拜,提前亲政,结果“热豆腐”没…  相似文献   

3.
五谷  方群 《出版参考》2007,(9):38-39
六月初在《文汇报·笔会》上读到陈四益先生的《“陈文丁画”谢幕辞》,我即给四益先生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何时可以收到签名合订本?”他E回来说,把书从出版社运回家,签好名,再运到邮局寄出去,搬来搬去太麻烦也太吃力,开了一份名单给出版社,寄书由出版社代劳了。不几日。就收到文化艺术出版社寄来的沉甸甸的五卷本陈文丁画《百喻图》、《唐诗图》、《世相图》(上、下)、《竹枝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说来凑巧,从《西安晚报》上读了陈仓先生《盛世需要危言》一文不久,便从一文友那里得到一本《陕西杂文精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精选》)。陈先生的文章,说的是作者自己对~杂文作家荣获全国大奖的感慨。他将当今中国称为“盛世”,将杂文喻为“危言”,纵论了”盛世”与“危言”二者互为作用、相得益彰的关系。待读完《精选》之后,  相似文献   

5.
谨呈于读者之前的这本《编辑学理论问题》,是我和王华良合作《编辑学论稿》的增订再版.其中,保留了《论稿》18篇中的17篇,增加的18篇是从1989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挑出来的;总计35篇.易名原因,是有友人告曰“论稿”可能被理解为“教科书”,而我辈尚不敢忝列教科书,并无他意.谭天先生所赐《编辑学论稿·序》,今称“原序”,以示仍旧.付梓前,请宋原放先生赐再版序.我辈区区布衣,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3日,《环球时报》刊发高鹏先生的一篇短文,写他去年赴瑞典看女儿,在斯德哥尔摩住了半年。其间他经常到市文化中心看报纸,那里英文报刊很多,但中文报纸只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和香港的《星岛日报》;外文的中国报纸和图书杂志也是屈指可数。后来,他去了哥本哈根、汉堡、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和巴黎,发现在这些地方能读到的中文报纸和外文版的中国报纸、杂志跟斯德哥尔摩的情况差不多,高鹏先生因此呼吁“媒体应该走出国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家对报刊应该走出国门已经形成共识。问题是报刊走出国门步…  相似文献   

7.
今年一月份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状告”王泓同志的电话,告状人是王泓的老伴李琦(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同志。他说王泓同志不听劝阻,每次到北京医院看病非要走着去,终于不久前的一天,在看完病回家的途中累得走不动了,不得不坐在大街上喘气,直到家人找到她...  相似文献   

8.
应日本新闻贩卖协会(以下简称“日贩协”)的邀请,我们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代表团一行6人1993年4月11日至18日对日本的报纸发行业作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考察,受到了“日贩协”热情友好的接待。“日贩协”现任会长郡司辰之助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1972年曾随田中首相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这次,郡司会长亲率“日贩协”的几位副  相似文献   

9.
讨屁文章檄     
曾有一个秀才,阳寿已尽,去见冥王。正问询间,冥王于殿上放一巨屁,众判官、夜叉及牛鬼蛇神均不胜其臭而掩鼻。偏秀才仰脸伸鼻作贪婪状,而且口中就以“屁”为歌,将丝竹作了其声喻体,又将麝兰之香作了其嗅喻体。冥王大喜,就命判官加赏了他10年的阳寿。10年后,秀...  相似文献   

10.
眼下官司热。尤其是文坛官司热。名人告名人,自然是热闹非凡,这不消多说。就是“名人告非名人”,或者“非名人告名人”,也会使不少旁观者趋之若鹜,并且使其中的非名人也连带“升值”,从此变为“名人”——这其中的奥妙,实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和一下子参透。你看,这不又出了一件“笔墨官司”。报载:有一家商业单位状告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据《法制日报》报道:1992年6月6日,《中华工商时报》发表题为《红颜一怒为自尊》的报道,内  相似文献   

11.
“当国外的明星企业在媒体监督之下纷纷曝出财务丑闻之时,中圆却显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势。”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清华大学访问学者陈志武不无忧虑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正视“媒体名誉权诉讼泛滥”的时候了。 继原蓝田股份拟告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名誉侵权、世纪星源告《财  相似文献   

12.
“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我们家冤屈得太狠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告‘120’。”从河南信阳来北京收废品已经十年的53岁的张书保,正在等待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的判决。  相似文献   

13.
《全元文》据《江苏金石志》收有一位作者名“柳贸”,小传云:“至治年间任将仕郎、国子博士。”(第46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页265)名下收文一篇《常州路重建城隍神庙记》,篇首原有“将仕郎国子博士柳贸撰”十字(录文略去),篇末署“至治二年六月廿八日记”,此盖小传所本。而该书所收柳贯《常州路城隍神新庙记》(简称《新庙记》),末亦署“至治二年六月廿八日将仕郎国子博士柳贯记”(第25册,凤凰出版社,2001年,页231)。二文撰写时间全同,只文字略有讹衍,则必有一篇为误收。  相似文献   

14.
赵宁 《中国编辑》2006,(3):31-35
几年前,我在工作之余的一次闲谈中,向为《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润色稿件的美籍专家司丹先生问起:“怎样才能把我们这样一本从事对外传播的女性期刊编辑好?”记得司丹先生当时一脸严肃,扳着手指头一遍一遍地重复着“Internet”这个英文单词,左手扳完了又接着扳右手,以他特有的幽默对我强调了驾驭信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丑角与我     
在我孩提时代,父亲就总是对我说:“丑角这一行,跟你有缘份哪!”《打砂锅》、《打城隍》、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你们刊物今年一、二期所载黎信写的《浅说文化帝国主义》一文很精彩,对于搞对外宣传的同志尤其有参考价值。看后推荐给外文出版局的内部刊物《对外大传播》转载(转载后当会致酬给作者)。希望能将作者通信地址告知(如是笔名请告真名),以便他们与作者联系。 顺祝编祺 穆欣 2000年2月24日穆欣老: 黎信先生供职于新华社中国特稿社。1999年本刊第12期的封面人物即为黎信先生。他的一些情况在该期“封面人物”专栏里作了介绍。 ──编者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17.
档案工作与自信心冯舫女想起这个题目,是因为以前碰到的一些事。春节回家,被人间及工作单位,当得到的回答是“档案局”时,对方吃惊他说:“你怎么会到那里工作?”言外之意,颇为惋惜。回来后与人谈及此事,有一人竟深有感触。他也是新到档案系统的。他苦恼他说:“我...  相似文献   

18.
风雪叩门人     
193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萧乾照例到阅报栏去看报,忽然在《大公报》上看到了小说《蚕》和自己的名字。小说原是他寄给沈从文先生请予指教的,没想到就这样登出来。看到自己的创作第一次变成铅字,萧乾真是喜出望外。更令人兴奋的事还在后面。几天后,他接到沈先生的信,大意是说:一位绝顶聪明的小姐看了你那篇《蚕》,要请你去她家吃茶。接下来的星期六下午,萧乾羞怯怯地随沈先生步入总布胡同一间客厅,见到了“最美丽的女主人”林徽音,那间客厅便是名满京城的“小姐的客厅”。从此,萧乾得以出入顶尖的文化沙龙,在那里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诸先生读诗品文,谈古论今,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9.
1933年新春。虽然才到正月初四,竟听不到几声鞭炮响。母亲在厨房唠叨着: “年也不象个年了。”茅盾坐在沙发上,看着两个孩子在争论和玩,自己有时也插进去逗他俩几句。这是他难得的轻闲。前年秋天,茅盾开始动笔写长篇小说《子夜》。为了不被杂事烦扰,他向雪峰请了长假。鲁迅先生很支持他,说现在左翼文艺只靠发宣言是压不倒敌人的,要靠我们的作家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32年秋,《子夜》基本完成,后交给开明书店出版。春节前,茅盾已收到《子夜》的样书,他立刻拿了一本送给鲁迅先生。《子夜》在社会上将有什么反应,茅盾在等待着。  相似文献   

20.
2002年7月18日《今晚报》3版《杨三姐“告状”到津》文中说:“剧中,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担纲重要角色。”这里的“担纲重要角色”值得商榷。 “担纲”是文化娱乐界近年出现的新词。“纲”的本义是提网的总绳,后多用于比喻,如“纲目”、“提纲挈领”。“纲”指主要的、关键的东西;“担纲”即指担任重要角色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