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合作。而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和处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沈红 《考试周刊》2009,(7):209-20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而这互动的过程中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而在这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生成更加精彩,构建和谐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应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更应是师生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交流过程必然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和教学的国家意志,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又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6.
课前进行教学预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新课改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这就决定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课前预设,更要有课堂上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数学课堂教学应在精心预设下促进生成,让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7.
林婷 《数学教学研究》2008,27(11):30-33
教学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双重特性,对于优质高效这一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有效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各有其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运用“动态生成”的教育理念审视教学过程,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进行多个维度的预设,在动态实施的课堂中秉持兼容兼顾原则,使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杨吟 《文教资料》2005,(21):92-93
新课改提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中小学课堂教学又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  相似文献   

9.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袁其才 《教师》2013,(34):23-23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学科课堂教学,十分需要动态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思品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思品课堂教学的育人复杂性所决定的。注重思品课堂教学的适时动态生成,需要教师更理性地去理解去实践。在科学预设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1.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教学的生成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或不需要改进预设.我们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注重教学的生成性,实际是提高了对课前预设的要求.它要求预设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着力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于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与预设性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属性。只有预设与生成并重,课堂才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在课程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作为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就要注重教案与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课程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就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教师精心的“预设”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  相似文献   

16.
和谐课堂: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而相对与“预设”,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体。于是,就有人认为应该忽略预设。其实,课堂教学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重视预设。预设和生成是需要同时努力关注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  相似文献   

17.
赵倩 《江苏教育》2007,(8):40-41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生成性,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任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预设,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一种平衡,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生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概念,是师生双方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与交流,意味着教学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时刻挑战着教师智慧的充满随意性的课堂里,合理“生成”的关键在于精心“预设”,重点在于把握住“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预设”、“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以及“对教学情境的预设”这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承担"引导人""塑造人""提升人"的责任,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