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者”是古代汉语中很常用的一个词,但是对“者”字词性的研究,学者们意见分歧颇大。翻阅较有权威性的语法著作和字词典,关于“者”字的词性众说纷纭,令初学者难以适从。为此,笔者对“者”字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方便初学者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2.
不能由的字词组的形成而推断字词组是带“”的定语隐去中心语的结果。虽然《诗经》等古籍中有几十个“”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但如“近祸”与“远(祸)”一类的例句极少。而从误义场观察,“”字后面通常能需要“中心语”。对《书》、《易》、《诗》的调查,也不能说明字词组如何形成。只有根据字词组的特殊的结构关系得出结论:“”是助词,结构助词,贯穿结构助词;凡能修饰名词的词语与“”结合,就形成字词组。它满足了语法和语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历来颇有争议的“者”的词类归属问题,采用穷尽式,专书专题的方法分析《论语》中的“者”字,以期能够准确反映出上古汉语“者”的用法及特点。论文列举了目前学者对“者”的词类划定的不同观点,并对“者”的词性重新进行归类。我们认为古代汉语中“者”应属于辅助性代词、结构助词、语气词,并在此基础上对“者”字结构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者”字语法功能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语文言虚词“者”的演变。不仅考察了它在《诗经)中作结构助词和构成“者”字结构的基本用法;更侧重考察了它在秦汉以后用法更为特殊、复杂的情形。汉语中“者”字的语法功能从简到繁,从不完善到完善,又从盛而趋向于衰。  相似文献   

5.
对“者”字作代词和助词两种情况进行辨析,通过大量的语言实例来准确定位“者”字的词性和用法,具体分析判断句中的“者”字的使用情况,从而使我们对文言文中“者”字的使用情况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者”有转指和自指功能,“所”有转指功能,古汉语教学中,如此处理转指的“者”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自指的“者”为自指代词,构成的“者”字结构,有的具有名词性,有的仍具谓词性,特殊分布的“者”是自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转指的“所”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7.
《师说》中有两处“者”字:一处为“古之学者必有师”,课文将“者”字注释为“求学的人”,但对于“者”字的词性未加说明。另一处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课文注释为:“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对照翻译与原文可以发现,其中的“者”字没有翻译出来,而是在全句注释后面补充注释“者,助词,用在主语后表示判断”。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文言学习中,一般都将“者”字理解为语气词或助词,起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8.
“者”字到底是一个什么词?有什么意义?历来说法不一。 我们认为:要对“者”字作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使认识渐趋统一,就必须把“者”字放在语言组织里,放在“者”字结构里来研究。要研究“者”字结构里几个主要成分的作用和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要研究“者”字结构在言语中同别的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要研究“者”字结构的本质属性。与此同时,还要从“者”  相似文献   

9.
者字结构与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首先,关于“者”字和“所”字的词性,各家的看法就很不同。马建忠《马氏文通》把它们称为“接读代字”,①除说明其代词作用外,还强调了它们在句中的“接读”功能;王力先生将“者”和“所”字称为“特别的指示代词”;③王泗原先生称为“关系代词”;③还有的语法书把它们叫做“辅助性代词”;④中学语文教材则把它们视为助词,起帮助构词的作用。为什么众多语法家们总要在前面冠以“接读”、“特别”、“辅助性”、“关系”而不敢直言“代词”呢?显然,这反映了语法家们的科学态…  相似文献   

10.
“五字”教学模式是以“引、授、练、馈、评”五字概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五字教学模式的特点五字教学模式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动手操作为基础,养成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具体模式如下表:  相似文献   

11.
试论“所……者”式中“者”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者”这一结构形式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所……者”式。对这种格式中的“者”字的作用,一般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虽有少数几家谈到它,但也只限于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吕叔湘先生所著《文言虚字》指出“者”字“具有称代作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者’字指代行为的对象,‘所’字起着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辑的《古代汉语读本》认为:“如果‘所’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可以用一个指示代词‘者’字代替,这时,‘所’字也只起指示作用。”尽管各家对为什么要加“者”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汉语“ 者”字结构中“ 者”字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者”字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语言成分,但是对于“者”字结构中“者”字性质的认识,诸家颇不一致。有人认为它是助词,有人认为是词缀①,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现代汉语的实际情况作一些探讨。 先看以下例句: (1)明社垂绝,越人起义而死者不少,至清被称 为叛贼,我们就这样一同招待他们的英灵。 (鲁迅《且介亭杂文东编·女吊》) (2)然而开场的“起殇”,中间的鬼魂时时出现, 收场的好人升天、恶人落地狱,是两者都一 样的。(同上) (3)像我这样的一个生则于世无补,死亦于人 无损的零余者,也考得了一个官费生的资 …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论语》一书中“是”字的全部用例(共60个)分为7类,加以类比分析。其中作为“指示代词”的“是”,43例,是“是”字在《论语》中的基本用法;作为“判断词”(系词)的“是”,有7例,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春秋战国之际判断词(系词)“是”字的用法已经产生,虽然用例不算太多,虽然还处在萌芽状态,但它毕竟是产生了,而且有旺盛的生命力,因而不能人为地抹煞它,而应承认它。给它以应有的语法地位。以上分析,不仅有认识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有助于“汉语史”的表述和上古期汉语特点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者”字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助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例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者”字除了表示指代之外,还有一种用法是表示语气。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史记·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类判断句中的“者”字,是表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15.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者字词组(按即者字结构)译成现代汉语有时候可以简单地译作‘……的’”。说的是“有时候”“简单地”,而不是所有的者字结构都这样翻译。本文打算讨论一下在什么情况下,者字结构可以译作“……的”,什么情况下,它不宜译作“……的”;不宜译作“……的”时又如何翻译。例句主要选自现行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6.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者”字的解释是:“者,别事词也,从白(?)声。”并且说“(?)”是“古族字”。可见“者”是形声字。有的古文字家认为“者”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没有出现,郭沫若先生认为“(?)”是古“香”字。许慎所说的“词”指的是虚词,“别事”是指区分、区别不同类事物的词。然而对于“者”字的理解,古汉语专家、学者亦不相同,有的认为是“结构助词”,有的认为是“代词”。通过古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我们认为“者”是特殊的指示代词,同时又是语气词,“者”同其他词组成的结构,称之为“指代结构”  相似文献   

17.
考释了甲骨文“■”字、“妻”字、“淒”字和“霋”字,并考证修正了《甲骨文字典》中将甲骨文“妻”字释为“■”字和“敏”字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者"是古代汉语中很常用的一个词,但是对"者"字词性的研究,学者们意见分歧颇大.翻阅较有权威性的语法著作和字词典,关于"者"字的词性众说纷纭,令初学者难以适从.为此,笔者对"者"字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方便初学者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19.
“名词+(之)+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者”结构通常被持“定语后置”说的学者认定为定语后置的格式,本文拟对这两种“者”字结构进行句法分析,从而判定其在句中是否做定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史记》第八册612个“者”进行分析研究,以窥“者”字在《史记》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