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问题,即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并存;随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增加,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更加严重;机构投资者持股可减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但是这种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股东以其在公司内部所持有的股份为基础享有股东权、获得股东资格。股权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权利,有限公司股权的自身性质以及可继承性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阶段,在有限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死亡之后,其原有股权、股东资格的可继承性,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试着从股份、股权、股东资格3个方面逐层分析股权以及股东资格的可继承性。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的股权形态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国有资产将更多地表现为国有股权形态。国有资产形态的变化要求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转到以国有股权管理为中心的模式上来。国有股权管理有控股管理、参股管理和股权流动管理三种主要方式。针对股权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建议在出资人层次上重构国有股权代理模式、强化真正所有者对国有股权管理专职机构的监督、强化国有股权管理专职机构对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的监督、强化国有股权持股单位对国有股权代表的监督、强化国有股权代表对经济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在有限公司股权继承问题上,存有股权中财产性权利继承和股权自由继承两种理论观点和立法模式。因股权本质上属于一项财产性权利,且股权继承并未破坏有限公司的人合性,所以笔者同意股权自由继承的观点。最后,结合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浅谈了如何理解和适用其第76条关于有限公司股权继承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实质上是若干契约的结合,其经济意义在于把分散股东的资金与专业经理阶层的经营技能结合起来,企业由若干股东所有,但股东因精力、能力等各种因素往往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委托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管理。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委托代理关系:股东投入资本,委托经理勤奋而高效地工作,以实现其财产价值最大化;经理作为股东的代理人,负责做出增加股东财富的决策。在这种关系下,作为委托人的股东与作为的经理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求公司财富最大化,而经理作为性人,只是把公司看作是得到工位和认同的一个来源,以及创造力资本价值的手段之一,如果只固定的薪水,他们就没有动力为值的最大化而努力,甚至为了使代理人股东追经济理资、地自身人能获得公司价自身得利而做出使股东利益受损的决策,出现道德风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曹亮 《华章》2007,(1):11
伴随着我国公司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大股东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掌控公司,侵犯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犯小股东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为保护投资者的信心和合法权益,保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明,有必要对小股东权益加以保护.大小股东之间利益的平衡与协调直接影响到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并将最终影响公司营利和社会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利用了Logit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DEA方法,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自1990年-2012年1790家上司公司的数据,实证了这些企业融资约束、股权集中与创新效率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首先,国有企业出于"父爱主义"和"政治偏向性借贷秩序"的思考,使得其缺乏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促进机制,而在民营企业中,融资约束对创新效率的正面影响则较为显著;其次,由于第一类和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存在,在国有企业中股权集中度与创新效率负相关,而在民营企业中则表现为正相关;再次,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的规模越大,其创新的效率也越高,这表明大企业在整合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始终具备优势;最后,考虑到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背景,其利润水平不一定与创新效率挂钩,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其利润水平却与创新效率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股改后截止2006年样本数据研究了制衡型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发现,在制衡型股权结构样本中,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在制衡型股权结构样本中,国家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家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具有更明显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9.
10.
股权激励是通过股权的形式来分配收益,用以增强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利益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和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日益受到市场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旨在探讨股权激励的内在机理以及在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思路,为完善股权激励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经营的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特点、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竞争优势的选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在竞争优势选择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竞争优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投资产业集群的产量竞争优势,在于其较低的边际成本和东道国缺乏需求弹性的市场结构。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其消费者所获得的福利也就越多。对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集群市场竞争进行博弈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的环境侵权因其自身特点而在法律适用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以国际私法为理论工具,结合跨国公司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从多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出发,以母子公司关系下的环境侵权为重点,就跨国公司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初步探讨,最后考察中国在此领域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寻找相应的法律依据使跨国公司承担应有的环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教育能否实现公平,归根到底就是衡量涉及教育的政府、学校和个人这三个主体的利益分配能否公平.这三个不同的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都希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主体所采取的策略也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进行选择.因此,这三者基于自身利益的博弈选择引起了教育资源的不同分配,进而造成教育不公的现象.我们应以教育公平为核心,权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加强外部监督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改进和完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制度创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教育资助和补偿机制,保障教育公平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FDI)不同,服务业FDI不会刺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本,原材料等的出口,但会从总体上提高母公司的出口竞争力。随着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日渐提高,服务业跨国公司重构服务业国际生产,有时能利用国际企业内分工提高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同时也使中国的企业面临强大的挑战。通过论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中国企业面对跨国公司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外国跨国公司捐赠行为的分析是关于跨国公司研究的微观考察,通过这种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国家和市场这两个分析变量外,日益凸现的第三个分析变量--公民社会与跨国公司行为的深刻互动.汶川地震期间,备受关注的中国公民社会言行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这种互动,它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跨国公司在成本--收益基础之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基于次要的东道国社会责任和特有的慈善文化,这种社会责任不会满足人们的高期望.鉴于此,文章还探讨了提高它们社会责任的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的司法解释草案对此做出了规定,但此规定是否合理,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股权中的财产权可以继承,身份权不能继承,但可经全体股东同意而取得继承权,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值得肯定,建议修改《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时予以采纳。  相似文献   

19.
在边疆多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过程中,客观存在着普适化和特色化两大语境。在普适化语境中,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判断采用普遍性、形式化的标准;而在特色化语境中,高等教育价值往往选取特殊性、个性化标准。对不同语境的反思有助于对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作出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20.
The Access and Equity Programm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is an example of a program supported by the Commonwealth Government's Higher Education Equity Program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rogram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its context, focus and rationale,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and outcomes. The program is seen to be successful in fulfilling the aim of such programs to promote greater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rom disadvantaged groups. However, it is also concluded that: the required focus on defined target groups can itself be inequitable by ignoring cases of individual disadvantage; the need for quota selection leaves the least capable without any support for their aspirations; and the almost exclusive concentration on prerequisite academic knowledge leaves some without sufficient awareness and adapt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demands of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