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公鼎铭文补释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公鼎①是西周晚期的重器,其铭文长达将近五百字,不但字数居全部西周青铜器铭文之冠,而且内容也很重要.自从清代道光末年出土以来,毛公鼎铭文历经诸多前贤和当代学者的考释,已能基本通读,但仍留下一些疑难字句,有待继续探究.本文仅对其中的一个疑难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2.
3.
拙文《仓端王义鼎铭文考释》发表后,经除锈等技术处理,又在该鼎底部外侧发现二处铭文:一处位于底部正中,刻有"宣平,南綧处"2行5字;另一处位于鼎腿旁边,刻有"千,一二二"1行4字。这些文字明显具有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风格。文献记载第一任"宣平侯"张敖受封于西汉初年,而鼎铭"宣平"为战国时期所刻,二者出现的时代矛盾,故"宣平"不是"宣平侯"的省称。此处"宣平"应为地名。"南綧处"当指位于南边的校定度量之处所。该鼎原属仓端王义,置放于"敬",后属宣平"南綧处"。"千"为物象文字,与鼎的名义相符。"一二二"为器物编号。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字形比照,将新见铜器鲍子鼎铭文中的"思"改释作"瞏",并将鼎铭与邿子姜首盘铭文进行对比,认为二器中的"及"用法相同,皆应理解为"跟、同"之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公布的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出土的一件妟鼎进行了讨论。认为从形制等方面来看,其时代可定为康王时,而不会晚至昭穆时期。对铭文中整理者误释的字如"妟"字进行了重新释读;将所谓"择衣"改读作"怿瘁",训"尽瘁",认为与所谓的"丧服礼"无关。又将其与传世两件西周早期的应公鼎铭文进行对读,认为从时代来看,妟鼎铭的"公",可能即应公鼎铭的"应公",亦即第一代应公;疑应公鼎铭的""可能即妟鼎铭的"皇兄",从铭文来看,很可能其时妟之"皇兄"已死,故妟踵其兄之旧职,乃有"弟不敢不殬瘁,夙夜用旨公"等语;应公鼎可能是应公为其长子,即妟的"皇兄"所作的祭器。两件应公鼎的制作年代应较妟鼎略早。  相似文献   

6.
新发现的鲍子鼎铭文,经吴镇烽先生考释,基本无疑义。本文仅对铭文中"君"字的理解略事补苴,并对"柬"字的考释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柬"当读为"间",训为"间隙、嫌隙、隔阂"等义,是作器者鲍子委婉地祝愿鲍家的女子仲匋姒不要被夫家所出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安徽博物院藏一级文物"建安十年"铭文弩机,其铭文《安徽省志·文物志》释为"建安十年三月廿日监作司马刘胡史陈臂师周丙身师杨云治",认为汉代弩机多由尚方和考工制造,本机由监作制造,似不多见。本文对铭文字词进行了补充释读,改释为:"建安十(?)年三月廿日监作,司马刘胡,吏陈?,臂师周丙,耳师杨云,治。"原释"史陈","史"系误读,并少"?"字,应为"吏陈?",即文吏陈?;原释"身师"应为"耳师",即制造弩弓的工匠;"监作"应为"监督制造"而不是"监作制造"。本文还对其他的正始弩机铭文进行了改释。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2009年湖北随州文峰塔春秋曾国墓地M1所出几件曾侯與编钟铭文试作考释,并就编钟的年代、性质及铭文所涉及的历史、地理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据文献及考古资料来看,叶家山新发现的西周早期的曾,和铜器铭文中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姬姓曾国应系同一族属,此曾应系周成王时期,因南土地区的政治地理形势而受封于今随州一带,其地望在以今随州为中心的淮水、汉水及江水汇合处,约今南阳南部、随枣走廊一带的狭长地带。钟铭所记曾国的有关史实与文献记载的随国几无二致,是曾、随合一的铁证。以往学界关于曾、随关系的争论,应可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旧称"微盂"、"微斝"的两件西周早期铜器,乃是卫康叔直系后裔所作的祭器,祭祀对象即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封。以往学者多将器主名误释作"微"。实际上,该字应释读为"髟",综合国族、时代及文字通假等因素来看,其人很可能就是第二代卫君、康叔之子康伯髦。清华简《系年》称周成王、周公迁殷遗民于洛邑,而封卫康叔于"康丘",与沬土簋铭文记载的"诞令康侯鄙于卫"为同一史事。至于卫人自"康丘"徙居"淇卫"之举,则应该发生在康伯髦之世以后。  相似文献   

11.
正《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延宗容貌充壮,坐则仰,偃则伏,人笑之,乃赫然奋发。"(中华书局,1972年,页149—150)《汉语大词典》以此例中的"充壮"为"健壮"义。(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8年,页255)如按此解,此例意思就是:延宗长得健壮,坐着就仰面朝天,后倾就伏倒在地,人们笑他,他于是振作起来。读之令人纳闷:一个人体格健壮,怎么会有"坐则仰,偃则伏"的体态而遭人取笑呢?可见,"充壮"理解为"健壮"不合情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历代杜诗注释中尚有缺漏或疑义的俗语词及其他社会语词试作补释,共涉及57个词语,按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连词分列。  相似文献   

13.
白维国先生《金瓶梅词典》(中华书局1991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词典》)和蒋礼鸿先生《金瓶梅词话语词札记》(《文献》1991年第3期),在《金瓶梅》词汇研究上多有创获,颇为学界瞩目。这里仅就《词典》、《札记》若干考释未尽之处,根据河北、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几个人名用字。义叔簋之,过去著录及文字编的释读皆欠妥当,其字可拆分为左右两部分,左旁从詹鄞鑫先生意见应是捪的表意初文,右旁为夕,整个字应该分析为从夕捪声,极有可能是为晨昏之昏所造的专字。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两西周铜盨的器主之字写作,各种著录及文字编多误析为两字,本文首先肯定了其为一字应释作敢的意见,进而分析其形体下部为"弁",是在甲骨文敢字基础上所作的变形音化。最后讨论了盖铭多出的■字,认为是器主伯敢之名,从名字相因角度怀疑可读作击杀的击。  相似文献   

15.
漳窑米黄釉瓷器中带有纪年铭文的传世品和出土物比较少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财团法人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分别收藏了一件刻有"大明万历乙卯年(万历四十三年)""漳州""同安县""东溪乡""陈福成""开元寺"等铭文的瓷雕作品,造型典雅隽秀,线条流畅优美,工艺高超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文献和前人研究,考释瓷雕铭文和相关内容,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生产瓷雕的窑口位于泉州府同安县东门外东溪附近,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东溪一带,地处厦、漳、泉三角开放区的中心位置;陈福成监制瓷雕,并于铭文中体现地缘位置,展现出漳窑生产中浓厚的同业竞争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形态;瓷雕皆为开元寺供养器,为定烧之物,铭文内容丰富了明代瓷器的供养铭文体例。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在河南开封发现了唐代集州刺史韦孝謇的墓志及墓券。李合群、陈文斐对墓志、墓券做了较好的释读,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原录文做一些校补,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出土材料。  相似文献   

17.
苑志鑫  段熔 《兰台世界》2021,(3):159-160
明《宋法墓志及买地券》出土于延安市洛川县杨庄河村,现藏于洛川县博物馆,原作者主要对墓志进行了释读和考证.然而对照买地券拓片,发现可以补充墓志释文中的个别文字著录,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对于中国古代买地券的认识,现据拓片予以补释.  相似文献   

18.
闻尊是一件新见西周铜器,目前对其铭文的释读尚未完善,尤其是其中"朕采田外臣仆"一处,为整篇铭文中的一个重点,在释文、断句及释译等诸多方面,尚需做进一步探讨。这一处应该独立成句,无需点断,意思是"监管(那些居住在)我的食采田外围的臣仆"。其中的"外"与其前的"田"构成一个方位短语,而非与其后的"臣仆"构成一个偏正短语;""作动词,意思是"监管";"田"是食采的具体名称。  相似文献   

19.
南京城墙,是现存世界上最长的砖石都城城墙。南京都城的四重城垣工程中,城砖是最主要的材料,初步估算,全城约消耗城砖1亿余块。这些数量巨大的城砖,由官方监造,统一收购、运输、调配和使用。其规格、尺寸统一,大约长40~50厘米,宽20~22厘米,厚10~15厘米,重15~25公斤。  相似文献   

20.
范常喜 《文化遗产》2014,(6):143-146
香港中文大学藏“序宁祷神简”是东汉建初四年家人为已逝的母亲“序宁”祷神的记录,属于珍贵的东汉民俗材料.简文中数见“头目堅颠”“头堅目窅”两语,但研究者训释多有分歧.本文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此做了重新释读,认为这两个词语应当分别释作“头望(恍)目颠”和“头坚目窅”,二者均是形容序宁死容的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