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在璇 《新闻界》2001,(5):73-74
公元2000年7月9日,为迎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中央电视台制作了一个特别节目:《寻找方大曾》———63年前一位在抗日前线失踪的战地记者。他们沿着方大曾1937年7月至9月底的最后采访路线,历时数月,行程2500多公里,寻找抗战初期这位战地记者的踪迹,去追寻一种精神,一名优秀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爱国、正直、敬业献身的精神。《寻找方大曾》摄制组的编导熊文平、雪松在谈到拍片的目的时说:“这不仅仅是寻找一个人,亦是通过寻找去还原一个真实的、热爱和平与自由的生命。方大曾通过自己的目光;抚摸着60多年前国难当…  相似文献   

2.
我当新华社驻外记者已有十多年。遇上两次战争,一次是海湾战争,另一次就是近期的黎以四月战争。 以色列于4月11日发动了代号为“愤怒的葡萄”的军事行动,至当地时间4月27日凌晨4时结束,历时16天,以军共发射近三万发炮弹,1400枚空对地导弹,耗军费约1亿美元。 在战时,枪炮声就是命令,前线出新闻。人们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遇上战争,驻外记者就得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迅速。1948年10月,我参加解放郑州的报道工作。11月,我即离郑州赴淮海前线。其时,华东野战军已经揭开淮海大战的序幕,被围的国民党黄伯韬兵团即将全部就歼,徐州临近解放,蒋介石急电远在豫南的黄维兵团火速东驰救援。黄维兵团是蒋介石嫡系中的精锐部队,自恃武器装备好,机械化程度高,不可一世,从河南到安微,直向徐州方向扑来。我中原野战军奉命参加淮海决战,一路追击  相似文献   

4.
1月9日,伊朗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以东发动大规模攻势,步步进逼,大有扑向巴士拉之势。沉寂了将近半年的两伊战争又一次为世界所瞩目。人们关心这场攻势,因为巴士拉对于伊拉克来说是生命攸关的战略要地,一旦被敌方攻下,伊拉克同支持它的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陆上联系就被截断了,每天300多辆卡车的物资和武器弹药就没法运进,持  相似文献   

5.
吕艺 《传媒》2020,(1):87-90
被誉为“中国的罗伯特·卡帕”的方大曾(笔名“小方”),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新闻界的传奇人物。他出身于北京,中法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后即以新闻工作为职业,是“卢沟桥事变”战地报道第一人。与范长江等我国新闻界先驱相识相敬,在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方面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却在1937年9月于当时的抗战前线保定不知所终,时年25岁。在他失踪六十多年内,其事迹不为人所知。20年前,时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的冯雪松,开始了坚持不懈的“寻找方大曾”工作,近年来小方的事迹才为社会大众所知晓,并形成由国内向国际延展的“方大曾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新闻的“工匠”精神为切入点,进而探讨其深层的人文价值内核,期望从多个方面启发思考,并对当下的新闻工作产生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今天的许多人来说,方大曾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人们不知道他是何许人,更不知道他有何作为和贡献。在国内出版的中国摄影史书籍上有关方大曾的介绍也仅百余字,他是一个近乎被时代遗忘的人物。只有圈内人士和熟悉抗战止的人知道,他就是抗战时期活跃在华北战场的著名战地记者,一位才华横溢、有着传奇经所、在机战中以身殉职的青年摄影家。  相似文献   

7.
随全国青年报赴前线慰问团,去年九月,我们来到老山前线。这里的一切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恐怖、荒凉,而是处处充满了生机,洋溢着欢笑,到处闪现出老山战士的高尚情操和不懈追求。老山之上皆兄弟仲秋节的上午(九月十八日),越野吉普载着我们向老山主峰驰去,一路上峰回路转,道路崎岖不平,车象醉汉,东摇西晃。沿途战士见我们是后方来的亲人,都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频频招手致意。车上的人也  相似文献   

8.
何扬鸣  杨晓 《新闻实践》2007,(11):62-63
"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又沿着平汉线、津浦线和平绥线向中国内地大举进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抗战终于全面爆发了。浙江新闻界历来是主张全面和持久抗战的。为了迅速报道抗战消息,浙江新闻界决定特派战地记者分赴华北、西北前线去采访战讯。得知要派记者作战地采访,年轻气盛的何永德第一个表示愿去平绥线。李振茂决定去津浦线。刘尚均(刘鹤群)决定去平汉线。1937年8月12日,刘尚均乘火车离开杭州。何永德与李振茂于8月13日离开杭州。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浙江新闻界又向上海派遣了战地记者易鹰。  相似文献   

9.
牛军  郑广元 《湖北档案》2023,(11):38-41
<正>在延安,有一位敢于直呼毛主席“老毛”、让毛主席视为亲人的女干部,她就是15岁投身革命,参加了党领导的衡阳暴动,接着跟随毛泽东举红旗上井冈,成为我党革命斗争早期为数不多的女干部之一的曾志同志。17岁时,曾志已是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部书记,一次毛泽东拍着曾志的肩膀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妹子称得上是我们湖南的巾帼英雄。”抗战时期,曾志曾任荆当远中心县委书记,在这里书写了一段抗日传奇。  相似文献   

10.
我作为中国记者协会赴老山前线采访团第二批的成员,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九日,在前线采访了十二  相似文献   

11.
老山联欢会十二日上午九时许,蒙蒙雾气中,汽车开到老山主峰下的一个山坳。我们争先恐后地跳下车,只见前面有座简易牌楼,两旁写着对联:“有我华夏英雄在,越寇休想渡者山”!我们在部队同志的带领下通过牌楼。这时部队同志对我们说:“咱们得沿着前面的小路快点  相似文献   

12.
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开始。我们梦寐以求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当时我正在河南大学读文史系,谁也不愿再过“读死书,读书死”的日子,便离开学校,参加抗日救亡的工作。我是学文的,手里的武器,只有一只笔。我决心从事新闻工作,为抗日宣传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恰好当时郑州创办了一份《大刚报》,公开招聘编辑记者,我便前往报名投考。总编辑刘人熙看看我发表过的一些作品,和我交谈了一下对抗战的看法,便录用我到编辑部工作。我先做内勤,  相似文献   

13.
五月上旬,战局便开始逆转。板垣师团溃败之后,日寇恼羞成怒,大举增兵,采大迂回包抄战术,从商丘一带切断陇海路。军事当局宣称这只是小股敌人滋扰,不日即可消灭。五月十二日消息,说已恢复通车。长江通知我们,抓紧机会,迅速撤退。我和乔秋远、高天等一行,便立即购票西行。走到徐州车站,正是黎明时分。月台上躺着成百上千的重伤号了,在等待向后方运送。我听到他们的呻吟声,心疼如绞,我想:这几天,敌人不  相似文献   

14.
黄昏时候,突围正式开始。我和秋远,被编在部队的专职人员和卫生人员的行列中,每人发了一个军用水壶,一袋炒面,一条围在脖子里作为标记的毛巾。领队的人,宣布了几条夜行军的纪律,如不准喧哗,不准点火吸烟等等,一声令下“开步走”,便一齐举步,中途休息,一声令下“原地休息”,便坐下休息。头一两天,还没有什么,到了第三四天,便不行了,双脚起了血泡,腰酸背疼,两条腿像两条木棍,由酸变疼渐渐变成麻木,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由于一连几个昼夜没有合眼,眼皮  相似文献   

15.
郑州五洲派报社在一九三七年七月下旬,接到上海《大公报》的电报:“本报社记者范希天(长江)×日乘飞机去郑采访,请予协助。”经理宋鸿酞兼《大公报》驻郑记者去西安了,他的弟弟宋鸿年接到电报后就坐人力车前往飞机场迎接范长江,可是迟去一步,范长江已乘汽车到市内中国旅行社招待所了。当时,日寇在芦沟桥发动了侵华战争,日寇集结兵力,大举沿平汉线南下,郑州成为华北战场的指挥重地,所以《大公报》要派记者来采访战地新闻。宋鸿年从机场赶回中国旅行社招待所,见到了范长江,介绍了郑州有关支援抗日战争的新闻。范长江以《大公报》特派员的名义,  相似文献   

16.
不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还是没有办法得知今年特大洪水的真象。1998年8月17日,杭凌冰先抵武汉,8月19日陈季冰和刘九洲到武汉。我们三人和周其俊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工,就是周其俊在以武汉为中心的区域采访,我们三人沿江进行采访。我们于8月20日从武汉出发...  相似文献   

17.
1986年12月15日,芜湖市阀门厂业余通讯员翟宗会登上南下列车,开始了自费前往云南老山前线战地采访活动。翟宗会是芜湖市阀门厂的一位年轻的政工干部,多年来他一直热心于宣传道报工作,先后被地方报社、电台和《中国机械报》聘为通讯员,并多次获得新闻单位和芜湖市机械系统优秀通讯员称号。近年来,他从报刊、电台、老山英雄报告团,以及由前线回家探亲的战士口中,听到了老山前线将士们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他对浴血奋战  相似文献   

18.
一支由女记者组成的队伍,5月17日赴老山前线采访。这次采访活动是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有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等9家报刊、通讯社的12名女记者参加。  相似文献   

19.
<正>耿马作为滇西抗日战争的重要前沿,其土司和人民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重大牺牲。他们在修筑滇缅铁路、捐献抗日经费、组建抗日自卫支队等方面都多有建树,但由于资料都零星散存于各地的档案馆中,耿马人民的抗战壮举没有得到系统完整的反映。2003年,山东大学附中退休教师李昌玉先生在美国探亲时,通过邵芳女士认  相似文献   

20.
抗战八年,有六年多时间何基沣是在鄂西北度过的。此间,作为77军副军长,何基沣倾力主持军事教育工作,为77军造就了一批抗战人才;作为179师师长和晋升后的77军军长,他率部奋勇杀敌,长期坚守在荆(门)、当(阳)、远(安)、南(漳)一线;作为中共特别党员,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分裂阴谋,从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为中共及新四军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