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吴有训、叶企孙和饶毓泰先生为建立我国近代物理学所作的开创性工作,肯定了他们在中国近代物理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和功绩。  相似文献   

2.
为了配合爱国主义教育,本刊1990年连载的《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讲座》曾介绍了何育杰、夏元、李耀邦、胡刚复、叶企孙、饶毓泰、吴有训等我国近代著名物理学家。现继续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物理学家的简历和主要工作,并按出生年月排序。选择的物理学家主要从《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中选录,还参考了有关资材。  相似文献   

3.
陈仁政 《物理教师》2001,22(9):37-38
1901年12月10日,伦琴以X光的发现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至今正好100年.在这100年中,我国科学家胡刚复、叶企孙、吴有训、余瑞璜、黄昆、张文裕等也对X光和如何利用X光进行了卓有成就的研究,成果令世界注目。  相似文献   

4.
严济慈的科学教育实践与思想叶松庆严济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是中国物理学界人才培养的“四大名旦”之一,(另三名是饶毓泰、吴有训、叶企孙)在长期的科学教育实践中形成了深邃而独特的科学教育思想,为培养科学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严先生对我国的科...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专门化物理学会在中国的成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物理学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清末民初中国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一批留学欧美和日本的留学生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学成归国,他们把物理学的种子带了回来,并生根发芽结果,物理学人的专门化组织--中国物理学会经过李书华、叶企孙、吴有训等物理学前辈的努力终于在1932年8月于清华大学成立.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我国物理学研究和教学事业发展,在抗日战争前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南开大学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简介南开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2年,由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先生创建。自创建以来,饶毓泰先生、胡刚复先生等前辈对实验教学的建设均十分重视,实验教学一直是南开大学物理学科的核心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7.
阅勘 《神州学人》2001,(6):25-25
在数学界,熊庆来、杨武之、华罗庚等一批先驱蜚声中外。熊庆来教授30年代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誉为“熊氏无穷极”。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林家翘,是当代应用数学的领路人。赵访熊献身清华数学教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后起之秀。 在物理学界,叶企孙、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是清华物理学系的奠基人,也是我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在现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清华学人多次登上世界科学高峰。杨振宁、李政道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登上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领奖台,历史…  相似文献   

8.
《高等理科教育》2012,(3):126-126
王义遒,1932年生,浙江宁波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副博士学位。王义遒教授是我国波谱学和量子频标领域知名专家,早期在波谱学研究中发现了晶体和溶液中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一些规律。1965年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原子钟——抽运铯汽泡原子频标。他主持研制成我国第一批批量生产的"光抽运铷原子钟",这项成果在我国几项国防科研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曾因首创激光抽运铯束频标的长期性能而获1993年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  相似文献   

9.
1957年11月1日,新华社电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等电贺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奖。电文中说:中国物理学家对这一可喜事件感到自豪! 由吴有训来发电报给自己当年的学生是很合适的。吴有训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物理学家,任过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教授,杨振宁、李政道当时都是西南联大的学生。 吴有训(1897—1977),  相似文献   

10.
徐百柯 《教育》2013,(21):59
叶企孙(1898-1977),上海人,著名物理学家、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1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他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  相似文献   

11.
作一流研究 写一流论文 育一流人才──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柳百新教授本刊记者庞海芍兼职编辑白永毅1、现年58岁的柳百新是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并且已经声名大噪。1993年,柳百新教授获得叶企孙物理奖就是一个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物理学会、江苏省物理学会、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八个单位于1992年5月20日至21日在南京联合举办了实验物理学术会议以纪念中国实验物理奠基人胡刚复先生诞辰100周年。胡刚复先生的夫人吴新德和子女胡南琦、胡璞等出席了会议,胡刚复生前的学生、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及其丈夫袁家骝也出席纪念会。胡刚复的学生中严济慈、赵忠尧、王淦昌、陈茂定、凌德洪等寄来了纪念文章或献辞;钱临照、冯端等在会上作报告缅怀胡刚复在哈佛大学留学期间对世界物理学的贡献及他归国后于1918年开创我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并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物理学家的光辉业绩,还分别从物理学史及当代物理学前沿情况中举例阐述了物理实验对发展物理学的重要性;母国光、苟清泉、汤定元、李文铸和王淦昌(书面)在各自的报告中介绍了  相似文献   

13.
<正>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从小教他读四书五经,也读莫泊桑、屠格涅夫的外国文学名著。1936年在北京崇德中学同杨振宁因父辈相识而成为好友,兴趣爱好转为数理学科。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占领北平城后,强迫青年学生游行庆祝,13岁的邓稼先愤然将日本旗踩在脚下,父亲赶紧安排他离开北平前往重庆、昆明完成中学学业。1941年,邓稼先17岁时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师从吴有训、周培源、叶企孙、吴大猷等多位知名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诺贝尔奖今又揭晓,虽然又有华裔科学家高锟荣获物理奖,却依然未见我国科学家的踪影。这难免令沉缅于国庆60周年一片欢腾的国人,再度陷人对“诺”奖的无限迷惘。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突飞猛进,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就科教界而言,我国高校规模和科技人才总量均居世界之最;高校生人学率达23.3%,跨进国际高教大众化门槛;“两弹一星”、胰岛素、杂交水稻、激光照排等高端科技成果傲人,对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做出重大贡献。可是一直忧虑我国现有科教体制出不了大师的科学泰斗钱学森,  相似文献   

15.
纬零  孟玮 《教师博览》2012,(10):22-24
四 1993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纪念叶企孙先生》一文中,这样评价叶企孙的一生:叶企孙先生“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叶企孙对国家“突出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两弹一星”方面,更表现在对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的建立上。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1日,中国物理学会举行了2004-2005年度中国物理学会五项物理奖和第五届周培源物理奖颁奖仪式。五项物理奖基金会成员杨国桢院士,赵忠贤院士、甘子钊院士和王德基先生分别为本届获奖者龚旗煌教授、胡华琛研究员、王玉鹏研究员和马中骐研究员颁发了获奖证书。周培源基金会主席陈佳洱院士为本届获奖者王恩哥研究员颁发了获奖证书及奖牌。下午,代表们认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王淦昌,江苏省常熟人,生于1907年5月2日。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受业于叶企孙、吴有训。1930~1934年间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物理学,在L·迈特纳指导下从事夕衰变能谱的研究,1934年完成《ThB C C″的β能谱》(同年发表在《物理杂志》上)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34~1936年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1936~1950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并曾任系主任。1950~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任研究员、副所长。1956~1960年任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前苏联的杜布纳)研究员兼副所长、从事  相似文献   

18.
周勇 《上海教育》2012,(28):55-57
"敬业乐群"的科学少年自少年起,叶企孙便将所"敬"之"业"定为科学、他的"乐群"行动则来表现为寻找和他一样"专心致志"地"以科学为业"的朋友,和他们组成志趣相投、亲密无私的科学团体。1898年,叶企孙生于上海一官宦家庭。照例,叶企孙很小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但父亲叶景孙作为晚清新思想家冯桂芬的弟子,还  相似文献   

19.
周勇 《上海教育》2012,(19):55-57
"敬业乐群"的科学少年自少年起,叶企孙便将所"敬"之"业"定为科学、他的"乐群"行动则来表现为寻找和他一样"专心致志"地"以科学为业"的朋友,和他们组成志趣相投、亲密无私的科学团体。1898年,叶企孙生于上海一官宦家庭。照例,叶企孙很小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但父亲叶景孙作为晚清新思想家冯桂芬的弟子,还  相似文献   

20.
叶企孙是我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从求学到工作,在清华大学三十多年。治学严谨,勤勤恳恳,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对发展我国的物理学和培养物理学人才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出生于上海。1913年考进清华学校。1918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士;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24年回国,1925年8月来清华,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