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简要说明了结构振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的任务 ,结构振动控制的主要方法 ;阐明各种控制方法的特点。并列举了各种控制方法在我国建筑工程中 ,特别是高耸结构中的工程应用实例。对土建结构振动控制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一位年轻的"老"专家引起了记者的特别关注。说"年轻",是因为他年龄不到47岁;说"老",是因为他在肝胆胰外科和微创外科等领域的确"老道",被誉为我国甚至国际上的"塔尖"人物。他的"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胰脾外科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获得该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完成人。事实上,他之前已获得过国家技术  相似文献   

3.
2011年末,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广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国内最早开展原子团簇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国内率先翻译了"团簇"范畴,被学术界认可。从1992年起,他带领课题组自行设计和研制成功三代团簇实验装置,发展了可与平面工艺相兼容的低能团簇束流淀积技术,是国际上最早研究支撑团簇和团簇组装纳米结构的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前高科技领域之一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各类工程中,以减轻或避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本文对结构振动控制的类型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分析了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振和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各振动控制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正"据我所知,除了国内一些地方在用DMB-T,包括蒙古、印尼和新加坡等地也都表达了极大的兴趣,希望能在实际中加以应用。"这是2006年5月,凭借"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传输技术"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杨知行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过的话。8年后,现任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的他,凭借"DTMB标准国际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漂亮地实现了我国数字电视强制性国家标准升  相似文献   

6.
2007年2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海岩教授等完成的"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研究解决了振动控制学科发展中的若干关键非线性科学问题,同时推动了非线性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其成果已用于解决航空、航天、车辆、机械等领域的振动控制问题,并被用于研究电力系统、神经网络、生物进化等方面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北京理工大学新任校长——胡海岩教授。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耸结构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由于设计理论不健全,有些内容国际上也是空白,设计人员无从参照。在这种背景下,课题组开始研究高耸钢结构设计理论前沿课题,并先后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主要研究钢塔整体空间非线性静动力分析、高耸结构振动控制研究及应用、桅杆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钢结构电视塔  相似文献   

8.
德国2007年科学年的主题是"人文科学"。德国洪堡基金会秘书长乔治·许特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指出,德国人文、社会科学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能提供很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会,在海外也设有颇具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而且学者交流频繁。  相似文献   

9.
<正>林崇德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位教育学(心理学)博士。他大力倡导并积极实践心理学研究中国化,在国际上发表的原创性智力理论产生重要影响;他一直坚持心理学研究要服务好国家重大需求,在中小学课堂和汶川地震心理干预培训现场频现他的身影;他作为中国心理学重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带领大家协同创新实施大科学研究;他作为研究生导师"师德为先,严慈相济",培养出了  相似文献   

10.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结构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发射塔的抗震要求、高层建筑中居住者的舒适感和抗震安全性的要求等。这些实际需求促进了对建筑结构控制的研究,其中,结构振动控制已成为目前结构工程学科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杉木遗传改良及定向培育技术研究"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承担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的汇总,是杉木国家攻关课题组全体成员近20年来辛勤耕耘的结晶。项目研究涉及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测树及森林土壤等多个学科与研究领域,重点在杉木遗传育种与定向培育技术领域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记者有幸采访了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张建国。他详细给记者介绍了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2.
言辞谦和,思维敏锐,举手投足之间透着儒雅之气,这让身材高大的他极富个人魅力.而更加触动记者的,是他在采访之中不止一次提到的那个词——"坚守". 而正是这样一种"坚守",不仅让他在从事商业研究30余年之际,一举摘得了2012~2013(第八届)中国零售业年度人物的殊荣,更让他治下的学校在群雄并起的中国高职界独领风骚,成为国内财经类高职院校中仅有的5所国家示范校之一,具备了领跑行业的潜质. 他,就是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而今,他把满腔的专业热忱转化到学校新一轮的内涵建设中来,在"打造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财贸高职名校"的梦想之路上躬身而行.  相似文献   

13.
陆埮,1932年生,1957 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78 年调入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工作,1981 年任教授,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连续当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至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60余篇主要SC I 论文在国际上已被他人引用400篇次。他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由他带领的科研队伍在国际上已有相当高的显示度,并在国内获教育部科技1 等奖2 次、国家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1 次。  相似文献   

14.
厦门大学     
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85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50多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8个学院(含45…  相似文献   

15.
慈眉善目,浅笑晏晏,儒雅淳厚,大家风范……这是梅自强院士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他既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长者。在交谈中,记者除了了解他的专业研究,更领会到了他的许多思想精髓。梅自强院士是我国纺织工程科技专家、我国高产梳棉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之一。他倾情纺织半个世纪,如梅花报春一样,为我国纺织工业带来一个又一个春天。梅自强参与组织领导在全国开展棉纺织生产"上水平"活动,为提高棉纺织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牵头组织研制条干均匀度仪,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积极参与和组织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建言献策,为促进我国纺织科技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天津大学等10个单位完成的“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重大振动故障治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技术”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委基金等持续资助下,历时近十年完成的一组研究项目,对于揭示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诊断、预测各种故障并进行重大灾变事故的防治均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该项目的学术成果已经总结为11部著作和近500篇论文,代表了我国非线性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机械振动、故障诊治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该项目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从管理的角度看,"211工程"建设在投资结构、绩效管理、风险控制等三个方面仍然有待改进.只有建立了合理的投资结构,才可能产生结构效应,取得满意的效果;对"211工程"的建设成效,应该从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方面加以综合评量,而且绩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后继项目建设经费投入的依据;应该主动识别和控制"211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以合理的成本保证"211工程"安全、可靠地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记者采访了湖南农业大学的官春云院士,他领衔科研团队完成的"油菜化学杀雄强优势杂种选育和推广"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又是一项历时多年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经过几代科研工作者的辛苦探索,付出了无数心血,科研工作终于取得成功,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官春云  相似文献   

19.
圆盘结构在工程上有广泛的应用,探讨其弯曲振动固有特性对于预防圆盘结构共振、提高圆盘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设计圆盘结构振动控制方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圆盘弯曲振动的频率和模态的精确解无法直接求出。单独的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难以确定正确结果,本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圆盘弯曲振动的频率和模态。首先使用有限元方法对中心固支圆盘前三阶弯曲振动频率和模态进行估算,然后对圆盘弯曲振动频率进行测试,根据有限元估算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确定,并比较了2种结果,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20.
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1984年,南仁东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了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VLBI混合成图达到当时国际最高动态范围水平,使20世纪80年代国内进行VLBI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在回国从零开始筹建FAST工程之前,他曾在日本担任客座教授,帮助日本空间甚长基线干涉天文台项目解决卫星-地面VLBI的成图难题,科研前途非常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