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世界教育思想史上,十七世纪捷克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一六三二年为父母们所写的学龄前儿童教育指南《母育学校》,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在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儿童教育的专门著作。在《母育学校》里,夸美纽斯以满腔的热情,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比作比金银珠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并警告那些欺侮儿童的人,要他们象尊敬上帝那样去尊敬儿童。夸美纽斯还把儿童比作一面镜  相似文献   

2.
夸美纽斯从“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出发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幼儿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从“泛智”论出发,提出对幼儿进行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以奠定儿童体力、智力和道德发展的基础。他还较为具体地论述了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是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理论发展的突出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然适应性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夸美纽斯所谓的"自然适应性原则",指的是教育既要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又要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史上,夸美纽斯首次通过类比自然,试图揭示教育内在的规律,这一开创性的实践,既奠定了教育的科学化行程,亦予以后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儿童读经"是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却是不好的传统.薛涌称蒋庆的儿童读经理论是"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年轻学者刘海渡等人则为蒋庆辩护.刘海波崇信至今流传在他家乡的传统教育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并宣称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习惯是灌输甚至惩戒的结果,以此为"儿童读经"辩护.刘海波虽然被称为"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学者",但事实上他的教育观念是与哈耶克的思想完全相悖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造儿童教育的传统观念,建设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5.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和为全民服务的教育制度.他的泛智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则以及一切教育工作都遵循自然的主张,都是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为核心的.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就是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这也是夸氏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废名在抗战期间,从北大回到故乡湖北黄梅,从事小学教育。其自传体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大量的儿童教育片断描写,集中表现了其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废名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他的世界",教育者应尊重儿童本有的世界;"自然"是儿童的好学校,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学校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出发。废名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以及对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倡导,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追"源"溯"流"是人们发现事物规律,科学行事的重要方法。探索儿童个体作文的源与流,以及最终旨意,就是把握儿童个体作文的内在规律,"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1]的过程。夸美纽斯曾指出",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2]本文即从"内发"的视角来探讨此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然主义教育学以"自然"的不同内涵而有不同历史形态。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与卢梭为其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的自然主义教育,以人的潜能为自然,以城邦需要为其补缀,是古雅典自由教育反省的结果;他对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艺术统一的追求,为自然主义教育学定下基调,但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点。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以改善宗教社会为目的,以外在世界为自然,并以其规训教育艺术,使教育世俗化成为可能,具有经验论特点。卢梭以人的内在自然为自然,提出自然教育概念,并上升其为教育本体;其教育一般方法的旨趣为教育艺术提供了余地;自然主义教育是其契约国家的教化工具,它使教育研究直面人本身,但具有机械论特点。自然教育学的历史形态反映教育科学思维发展的历史性;其共时性,在于追求教育艺术和良善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夸美纽斯是教育学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大教学论>是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论述教育的专门著述.贯穿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核心的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该原则包含三层含义: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适应自然的规律;教育要适合儿童发展的身心规律.研究学习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研究其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贯穿全书。在论述教育原则时,他善于使用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类比,分析"自然"的含义和表现,即自然的秩序和人的本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论园丁隐喻     
陈坚  刘德华 《中国教师》2010,(17):13-17
<正>在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园丁"被引入教育领域是近现代以来的事情。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著名的"种子说",即"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身上的"[1]。在种子隐喻中,"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2]由此引申出来的教师与园丁之间的类比  相似文献   

12.
儿童"拥有"身体,毋宁说儿童身体性地"存在".儿童身体是法乎自然的整体性身体,这得益于未成熟的富饶、感性世界的可贵、诗画想象的浪漫以及摈弃灵肉分界的彻底,同时,儿童身体也是社会行动者意义上的混合体.法乎自然的整体、社会行动者意义上的混合体是"应该"的儿童身体,儿童教育实践的复杂性现实中的儿童身体"是"他者的身体、断联的身体、规训的身体,"是"与"应该"理应辩证统一.儿童身体现实中呈现的"是"与"应该"的分裂有三大原因:一是儿童教育目的 论上的社会优先;二是儿童立场的悖论难解;三是博弈域中的儿童弱势.从"应该"的儿童身体到"是"的儿童身体,要以显身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与归宿,以具身成长支持儿童成长的身化与深化,以身体间性改进师生互动关系,以身体自觉促逼质量系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自然适应性”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线,“正确的教育应该和自然相适应”是夸美纽斯孜孜以求的境界。他试图从自然界的类比研究中,探求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由此开启了教育研究的世俗化序幕,赋予教育研究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和为全民服务的教育制度.他的泛智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则以及一切教育工作都遵循自然的主张,都是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为核心的.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就是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这也是夸氏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5.
张炘炀16岁读博士,成为最小的博士生,各界惊呼神童。但是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曾经有过自杀,放弃的念头"。夸美纽斯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主张研究人发展的自然规律,并倡导依照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开展教育活动。应理智对待应试教育下的"神童热"。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专递     
夸美纽斯论教学法夸美纽斯(1592~1670)是捷克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是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终生从事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研究,著述很多,其中以《大教学论》和《世界图解》对后世影响最大。在外国教育史上,夸美纽斯是第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夸美纽斯生活的时代及其本人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宏观教育思维和微观教育思维。我们看到,宗教信仰是夸氏宏观教育思维的主旋律。他进行教育探索和从事教育事业的动机都是基于一个基本思路:原罪→救赎→永生。教育处于这一逻辑的中间环节。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其微观教育思维方面,如泛智论、普及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学校组织管理等。夸美纽斯的宏观教育思维与微观教育思维是因与果、根据与结论的关系。因而,对夸美纽斯教育思维的评价应基于完整、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素有"过程哲学之父"称谓的怀特海,注重知识的选择与运用,以"文化"为根基点,以"现在"为切入点,将知识置于整个文化范畴之下,并且将教育的唯一主题界定为五彩缤纷的生活。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他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贯穿于他独特的教育节奏过程中,即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儿童教育目的要回归本真,儿童思维要获得自由发展和儿童教育过程要更加科学,这是怀特海儿童教育观给予现代儿童教育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儿童教育的误区可以归因在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精神发生现象和发生规律.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是要经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数次结构性转换才能达成.对儿童精神发生现象的无知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所强调的将成人世界的"大道理"教给幼小儿童、时下流行的儿童读经运动等等,都是脱离儿童世界的.中华民族迄今在文化层面上尚未建立现代儿童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20.
孙炎令 《教书育人》2011,(30):40-41
榜样教育在中外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来已久。在中国,孔子常举尧、舜、禹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强调以身作则;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洛克认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和他的监护人的行为的榜样"等。[1]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