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台湾自清康熙年间回归中央政权后,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达到一个历史高峰,特别是乾隆年间开放携眷渡台政策之后,闽台两地往来之盛况空前,亘古未见。在这种背景下,前人遗留下的各种遗迹遗物成为两岸关系最为有力的证明,其中涉台名人信札因其文字详实,  相似文献   

2.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著名外交官。1878年(光绪四年)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代崇厚为驻俄大臣,与沙俄谈判改约;1881年签订《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中主张抗法。后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几百万银两收入。其"政绩"至今仍为人所称道。这里选收旅顺博物馆藏曾纪泽信札三通,均为《曾纪泽遗集》(原名《曾惠敏公遗集》)所未收。前两通写于光绪三年(1877)。从中可知曾纪泽在父忧除服后进京觐谢光绪帝的情形以  相似文献   

3.
2019年5月,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征得南宋《关文鉌墓志铭》。志主夫君史珌卿,为南宋右丞相史嵩之之侄。墓志详载关氏家族世系及志主生平,为补充宋史及方志提供了珍贵资料。通过对墓志内容的考释,可补证一些历史现象及事件,如志主曾经历南宋末年台州水灾;其夫君史珌卿曾任职于南宋沿海制置司等。志文反映了志主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志主不仅经历丧子、丧夫之痛,更经历了其夫家史氏的衰落及宋朝的灭亡,反映南宋末年及宋亡后,史氏遗孀的生活状态,为宋史及宋代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该墓志撰写者是其子史益伯,可补《全宋文》之遗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填讳者是《三字经》作者、南宋大儒王应麟,对研究王应麟生平及当时历史有重要价值。书丹者极有可能也是王应麟,这很可能是迄今发现仅有的由王应麟亲笔书丹的墓志铭,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相似文献   

4.
罗琤 《图书馆杂志》2003,22(9):76-78
本文就章太炎先生别号“末底”略作考释,追溯了“末底”一词的梵文原意,及其在中土的流传情况,并就《汉语大词典》对此词的解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南宋鄱阳四洪家族迁徙浙江青田的情况,学界一直没有论说。通过浙江青田发现的两方洪氏家族的圹志,结合传世文献,揭出浙江青田洪氏是鄱阳洪氏的一支的事实。这支洪氏因洪栻过继给洪迈之弟,又和祖籍鄱阳洪氏发生密切联系。这就为考察鄱阳洪氏家族的过继现象以及繁衍迁徙情况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6.
北宋段缝墓志1924年出土于南京,出土不久即遭劫掠、毁佚,存世拓本较少。志文不仅是研究北宋名士段缝生平、仕宦和治绩的重要文献,而且详细记载了两起分别发生于北宋庆历、皇祐年间含山、永丰两县的盗案和命案审理过程,提供了北宋年间司法实践的真实案例。志文还对熙宁变法期间永兴县免役法的实际执行情况有详细记载,充分展现了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机构围绕免役法的执行反复较量与激烈博弈的过程。志文对段缝致仕时间和官阶的记载,充分体现了宋代官员分司制度和致仕制度的复杂性。志文对研究段缝与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王安石的交游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7.
徐森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3,(1):95-100+2+161
吴大澂一生为官南北,晚年参与中日甲午之战,关系一生荣辱。战事期间,他不断致函翁同龢,汇报事宜,也请求协助。南京博物院藏有吴大澂致翁同龢信札三通,以往从未公布,内容涉及有关军购、方略等一些鲜为人知的具体细节,堪称研究甲午战争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8.
袁枚致李宪乔的信为《随园诗话》最早版本的刊刻时间提供了有力佐证;刘墉致刘墫的信是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周永年致李宪暠的信对研究山东高密诗派的交游情况有帮助;吴大徵致祁世长的信是当时清流派人物的处境和心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收录并考释原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先生收藏的聂崇岐致顾廷龙35通信函。信札的时间集中于1939年7月至1958年间,内容涉及燕京大学状况、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引得编纂进展、燕京大学图书馆与上海合众图书馆购书事宜、平沪两地旧书业情形,以及聂崇岐个人教学、研究工作等。从这批信札可以窥见1939年之后聂崇岐工作、生活、学术研究及与友朋交谊之情形。  相似文献   

11.
《重修泉林圣寿寺记》碑为新近发现的元代珍贵石刻,碑文对元中前期泗水神信仰、泉林寺建设、会通河疏浚有详细介绍,为研究元代大运河水利信仰及治理活动提供了新史料。碑文所示自元代开始,以泉林为河源的泗水神信仰具有了保漕佑运的重要意义,这与国家对水运的空前重视密切相关,其中对泗水神庙位置的记载则为了解明清庙址变迁提供了新参照。碑文对北宋至元中期泉林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清晰揭示,反映出寺庙既与时俱进增加关羽信仰,又通过地理近便的优势取得泗水神庙的管理权,由此得到官方大力资助,为厘清佛寺供奉道教神灵这一矛盾现象提供了重要阐释。碑文对作者康若泰与都水少监张仲仁的记载,均可补其现有史料的匮乏,为元代名臣个案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补充。  相似文献   

12.
13.
14.
章太炎     
《档案与史学》2013,(11):3-3
章太炎(1869—1936),著名民主革命家、学者。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1890年入诂经精舍,从俞樾受业七年。后创办《经世报》等。宣传维新变法。被通缉流亡日本,结识孙中山。后回国在上海张园当众剪辫,立志革命。不久因苏报案入狱。次年发起组织光复会。后再赴日本。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同时,重组光复会任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国,历任中华民国联合会会长、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枢密顾问、北京政府总统府高等顾问、东北三省筹边使、  相似文献   

15.
16.
章太炎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革命生涯充满传奇,本文拟就章太炎的"七次追捕"与"三入牢狱"的历史情形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一瞥     
章太炎一瞥孙郁1若谈汉学,章太炎可说是座高峰,后人难有超越他的。看他关于“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著述,我们只有叹服。在我看来,国学之中,“小学”、“经学”是最见功底的,一般人艰难进乎其里,又超乎其中。但章氏做到了。不仅做到了...  相似文献   

19.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4):F0003-F0003
  相似文献   

20.
章太炎趣事     
大路 《兰台内外》2007,(1):51-51
章太炎,人谓有王安石之风。其童年聪慧过人,成年后婚姻充满乐趣,处事笑话颇多……留下不少鲜为人知的趣事。章太炎生于书香之族。16岁那年,受父命参加考“童子试”,当时试卷的试题为:论灿烂之大清国。考场上鸦雀无声,许多考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大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章。而章太炎想起鸦片战争后,外国军舰闯入中国沿海城镇烧、杀、奸、掠;又想到许多清朝官僚对洋人卑躬屈膝,对人民作威作福……这怎能证明清国“灿烂”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