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的工作温度应低子800℃.本文重点对ZrO2基、CeO2基、Bi2O3基和ABO3型电解质材料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作了综述.以8%氧化钇稳定氧化锆(8YSZ)作为电解质的SOFCs,工作温度在1000℃左右.经较低价的碱土和稀土离子(SP2+,Ca2+,Sc3+和Y3+)掺杂稳定ZrO2,在800℃,氧化钪掺杂氧化锆(Zr0.9Sc0.1O1.95,scandia doped zirconi-a,SSz)的电导率(0.1S/cm)比Zr0.9Sc0.1O1.95的(0.03S/cm)高得多.薄膜化是改进氧化锆基电解质的电导性能的另一个途径.厚度小于10μm的YSZ基SOFCs,在800℃时功率密度最大可达2W/cm2.研究新的稳定的双掺杂电解质材料将会是CeO2基材料研究的重点.Y2O3和Sm2O3共掺杂(Y0.1Sm0.1Ce0.8O1.9YSCO)在800℃时电导率可达到0.0549S/cm,电导活化能为0.77eV.sr和Mg共掺杂LaGaO3(LsGM)阳离子导体已成为中低温SOFCs的重要候选电解质材料.钙钛矿型氧化物是除了Bi2O3以外氧离子电导率最高的陶瓷材料.寻求新的、优良的中温SOFCs电解质材料仍是目前推动中温SOFCs实用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薄膜化技术是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
辛辉  朱玉丽 《内江科技》2011,32(5):140-141
针对目前常见的镁铝尖晶石粉体制备的工艺方法和产物的性能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能够兼顾粉体的粒度和纯度两个重要性能指标的工艺方法。利用金属醇盐为前驱物,结合物理手段,可以实现粒度与纯度兼顾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系列纳米级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n1-yFeyOZ3,对其进行了相关性质的表征,并研究了将其作为燃料电池氧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聚邻苯二胺膜修饰电极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聚合得到聚邻苯二胺膜(P-o-PD)修饰电极,研究了其对KI、K3Fe(CN)6、FeSO4、抗坏血酸等体系的电催化作用。实验表明,P-o-PD膜具有选择性渗透性能,在其膜内存在一定数量的正电荷,它们对溶液中的阳离子具有排斥作用,而对阴离子具有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催化还原CO_2成碳氢燃料分子的研究对于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系统综述了二维超薄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催化还原CO_2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总结了它们之间的构效关系,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CMS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爱士 《科技通报》2002,18(5):414-417
用玉米淀粉、氯乙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乙醇溶剂中反应制备羟甲基淀粉。考察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羟甲基淀粉糊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往PMI反应液中加入APP阻燃剂粉体,分段聚合增稠,补加引发剂后注模反应,最后发泡得到密度均匀性良好的阻燃型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增稠液粘度为25mpas对抑制APP粉末的沉降最佳,15重量份的APP阻燃改性的泡沫综合性能最好,分段聚合后补加0. 5重量份的BPO引发剂得到的聚合物性能最优,通过SEM表征发现经过APP改性的泡沫泡孔孔径为50μm左右,部分泡孔破裂,导致泡沫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7)
生物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可降解性和丰富的原料来源,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一种全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组成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这里首先利用乙酰化化学改性和超声物理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了不同乙酰化程度的纳米纤维素作为力学增强填料,然后与塑化的醋酸纤维素母体通过热混方式制备出全醋酸纤维素复合材料。经研究发现,当乙酰化反应时间为5min时,纳米纤维素的乙酰化取代度为0.3左右,结晶度为68.5%,此时纳米纤维素在保证与醋酸纤维素母体有良好的界面相容性的同时又较好地保留了其晶体结构,因此制备得到的全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可达到36.9MPa和2.9GPa,展示了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环保包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为缓冲包装设计提供依据,促进环保缓冲材料的发展。采用稻草秸秆和黄豆秸秆的混合纤维和玉米淀粉作为增强材料和基体,加入PVA(聚乙烯醇)、水和发泡剂制备了发泡缓冲材料,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当PVA含量越高,发泡剂含量越低时,制备的缓冲包装材料密度越小,缓冲性能越好。当增强材料为稻草和黄豆秸秆混合纤维时,通过实验获得的环保包装缓冲材料能够满足实验性能要求和能够实现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镁铝尖晶石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国内、外近年来制备镁铝尖晶石纳米粉体的各种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作了综述,介绍了液相法、固相法厦气相法的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纳米稀土氧化物在功能材料、催化剂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铜锰复合氧化物。采用Raman,XRD手段考察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并与催化剂的丙酮完全氧化活性进行了关联。单组分Mn-O样品的晶相结构为MnO2和Mn3O4,而双组分的Cu-Mn-O样品只检测到晶相CuO,Cu含量较高时Cu-Mn-O样品没有检测到Raman谱峰,表明样品表面主要以MnO2为主。当Cu/Mn原子比为4:1时,催化剂活性最高,推测表面MnO2物种是丙酮氧化的主要活性相。  相似文献   

13.
以ACF为载体,将聚乙二醇(PEG-400)改性的壳聚糖膜负载于其表面,制得了壳聚糖/ACF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当柔性改性的PEG-400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的壳聚糖膜的柔性特征最佳,并且ACF在负载该膜后其表面微孔结构并未发生很大的改变,抑菌结果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4.
氮掺杂石墨烯作为一种改性后的石墨烯材料,保留了石墨烯在电学和力学方面优异的性能,并且氮原子的掺杂将会引入N-C键,增强材料电负性。目前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出含有不同氮含量和不同氮种类的氮掺杂石墨烯。本文综述了部分不同氮含量和不同氮物种的氮掺杂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以及氮掺杂石墨烯在电催化还原领域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1,(18)
通过化学交联方法制备出水凝胶伤口敷料,分别测定其细胞毒性、抗菌性和创面愈合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水凝胶伤口敷料具有抗菌性,并且随着十一碳烯酰胺丙基甜菜碱含量的增加其抗菌性能随之增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动物创伤模型试验证明水凝胶伤口敷料具有较好的创面促愈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探讨硒化铅薄膜的生长机制以及镀膜工艺参数、掺杂处理等对硒化铅薄膜成分、结构、级光电性能的影响,以保证探测器的实际应用性能,促进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正氧化物冶金技术是利用细小的非金属物质诱导晶体内铁素体形核细化晶粒的一种新型冶炼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生产出碳含量低而且刚度强的钢材,解决了传统上碳含量和钢材刚度的矛盾问题。氧化物冶金技术及应用研究给我们国家的钢铁行业带来了福音,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谈谈氧化物冶金技术及应用研究的问题。传统的钢材生产理论认为,只要提高钢材的强度就要降低碳在钢材中的含量,要减少碳在钢材中的含量,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对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有日本学者提出通过向钢铁中添加一定直径的氧化物来提升钢材的强度、拉伸强度,这  相似文献   

18.
以钛酸丁酯、尿素、三氧化二钕、硝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N-Nd-TiO_2可见光催化剂,采用XRD、SEM、XPS、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甲基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N-Nd的掺杂抑制了纳米TiO_2晶粒生长,在其表面上形成了Ti-O-Nd和N-Ti键,对TiO_2粉体表面化学态和光催化性能产生影响,以氙灯为光源,在510~800 nm的范围内,N-Nd-TiO_2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70%以上,远优于TiO_2。最佳掺杂摩尔质量比为N∶Ti∶Nd=2∶1∶0.5。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对生物成像技术和成像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米材料和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各向异性的金纳米棒由于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较大的吸收截面、特殊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特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领域.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经验,综述了金纳米棒的制备方法、光学性能和表面修饰方法;并从金纳米棒局部等离子共振特性出发,综述了金纳米棒的暗场散射成像、双光子荧光成像、光声断层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成像等生物成像技术.同时阐述了金纳米棒在生物成像、医学诊断和联合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以其优异独特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就活性炭的原料、制备方法、性能及其应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对活性炭在21世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